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河水患頻發,古人採取了哪些措施?其中蘊含著古老的智慧結晶

黃河水患頻發,古人採取了哪些措施?其中蘊含著古老的智慧結晶

黃河作為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對於古代文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作為最早的一批大河文明的代表,中國古代的北方統治對黃河的依賴性是非常巨大的。

在江南地區開發之前,黃河流域被視為中國古代經濟的唯一核心,也是串聯中原地區各個經濟地帶的重要樞紐,黃河的存在直接促使了長安與洛陽這兩個文明中心區域的崛起,而在江南地區得到開發之後,依然作為北方統治為政治常態的中國古代王朝來說,黃河的重要性並沒有消退,其依然是維持北方統治的重要天然資源。

但是黃河相對於其他文明的母親河存在一個重要的缺陷,那就是水患問題非常嚴重。歷史上黃河曾經多次發生改道位移,導致黃河地區成為了重大水患問題高發期,而歷史上的數次改道事件也給中原地區造成了非常嚴峻的衝擊。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對黃河地區的治理都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吧。

首先最古老的黃河水患治理應該追溯到最為著名的一次治水行動,那就是大禹治水,首先大禹治理的水患由於史料不足考證起來比較困難,有關學界對此有許多爭議,甚至有說法將大禹治水與西方傳說的大洪水結合了起來。

在實際上根據大禹治水傳說主要出現的區域,基本上都是黃河流域可以影響到的區域,在這個基本點上,我們可以推斷,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黃河治理行動,這段歷史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文明開始有能力進行黃河治理,是上古時期生產力提升的一種反映,而大禹治水之後出現了夏王朝的建立,有很大的可能性表明正式黃河治理促進了部落聯盟向早期公共國家政權的轉變。

之後到了漢朝時期,黃河發生了有記載以來的第二次下游大改道(第一次在周定王時期),這個時期,漢王朝對於黃河治理髮揮了極大的作用,由於統一王朝具備的生產資源能量比起之前要強大了許多,於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大範圍集中治理黃河的詳細記載。著名的王景治河就是在這個時期發生的。而王景治河得到了想當大的人力支持,據記載起碼有數十萬人先後參與到了王景治河的巨大工程當中。

到了宋朝時期,還曾發生過一次人為重大改道事件,為了抵禦金軍南下,守將杜充進行了黃河人為改道,造成了黃河流域的混亂局面,雖然造成了巨大障礙,但金軍的南下還是沒有因為水患問題而被阻礙。令杜充沒有想到的是數百年之後近代居然也出現了與他類似的做法,在抗日戰爭當中國民黨也曾用黃河決堤的方式對抗日軍,造成了千里黃泛區的出現。

明朝時期,黃河治理問題再次嚴峻,又發生了數次決堤事件,但治河方案始終未能奏效,於是作為當朝首輔的申時行將有治水之才的潘季馴推到了治水前線,潘季馴採取了引清水入黃河水的方式減輕了泥沙量,又用縮小河道的方式減少水患取得了顯著成效。而他的治河也將古代水利事業推上了一個高潮,甚至在近代的治河方案當中也大量採用了他所創立的基本模式。

黃河治理的問題是古人與自然相互鬥爭而又相互包容的結果,由於古代的開發建設與黃河本身泥沙量的原因,黃河問題由來已久,而黃河治理成為了古代王朝生產力如何的判斷標準,而在這長時間的治河歷史當中,我們也能清楚的看到古人那充滿遠見的智慧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來自草原的帝國史詩,流浪的遷徙者,盤點歷史上的五大游牧民族
棉被保暖,可明朝時棉花才普及,那以前古人是如何保暖的呢?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