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振奮!世界上第一個搭載防空導彈無人艇曝光,一批國產黑科技爆表

振奮!世界上第一個搭載防空導彈無人艇曝光,一批國產黑科技爆表

在阿聯酋舉行的2019年第14屆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上,中船重工國際貿易公司(CSOC)再次展出的無人水面艦艇「JARI」又一次刷爆眼球,引起世人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據央視新聞報道,該無人艇排水量僅20噸,長度僅為15米,卻集成了一千噸級以上驅護艦艇才能配置的相控陣雷達天線、垂直發射導彈、反潛魚雷等載荷;能探測視距內的海上目標、30千米的空中目標以及7千米的水下目標,並可組織導彈、魚雷、機槍等艇載武器進行打擊。相關資料稱,該無人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搭載防空導彈的武裝無人艇。

無人艇最早出現於二戰時期,受當時的技術條件的限制,無人艇在出現後的幾十年里主要是作為海軍的訓練靶船和遙控反水雷器材使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控制、導航、通信、軟體等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 世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新一代高科技無人艇的研發投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在研和現役的無人艇型號已超過100種,主要執行反水雷作戰;情報、監視和偵察;火力支援;反潛作戰;港口防衛;與其它海上平台協同作戰等任務。然而現有的武裝無人艇均不具備有效的防空能力,在現代化戰爭中的生存能力極其脆弱。從新聞報道可以得知,中船重工研製的「JARI」海上無人水面作戰艇長15米,寬4.80米,深度1.80米,排水量約20噸,最大航速為42節,航程為500海里,可搭載數噸級武器載荷,這些參數表明其並不適合遠洋航行,主要是執行近海作戰任務 。

由於該無人艇排水量有限,其艇載防空武器模塊尺寸、重量也會受到較大限制,只能搭載體積質量小的近程末端防空導彈系統。執行單艦自衛防空、編隊機動伴隨防空、海岸要地末端防空等任務,可對來襲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低空飛行器等目標實施攔截。「JARI」海上無人水面作戰艇最引人注目的是引入了類似「神盾」級防空驅逐艦雷達天線的的四個固定有源相控陣雷達面板,考慮到該無人艇深度僅有1.8米,即使將相控陣雷達布置在桅杆最高處,其雷達高度也不會超過6米。由於無人艇體積和電站功率有限,其艇載防空雷達的陣面尺寸、發射功率均受到很大限制,獨立軍事觀察家推測,對超低空掠海飛行目標的搜索和跟蹤距離不會超過20公里,因此很可能採用國產「海紅旗-10」(或其出口型號FL-3000N)近程艦載防空導彈的垂直發射型號。

「海紅旗-10」防空導彈採用模塊化設計,即可24聯裝、12聯裝、8聯裝裝在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大型艦艇上,也可4聯裝裝在小型無人水面作戰艇上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海紅旗-10」對導彈目標的最大殺傷距離可達12至15公里,且採取抗干擾能力最強的被動雷達+紅外成像複合制導體制,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發射後不管近程防空導彈。考慮到20噸級出口型水面武裝無人艇遠洋性能較弱,其主要防空作戰區域為近海海域,很可能在武器進口國執行港口要地防空任務和近海伴隨防空任務,在島礁眾多且存在領土爭議的國家還可以執行無人艇海上編隊作戰任務。

在執行港口要地防空作戰任務時,無人防空艇前出港口20公里機動部署,通過網路與有人防空艦隻、岸基對海搜索雷達及空中預警平台實現信息共享,當發現超低空來襲的反艦/巡航導彈後,各防空艇執行前出首輪攔截任務,發射近程防空導彈對來襲導彈實施硬殺傷,降低港口的防空壓力。在近海伴隨防空作戰模式下,可為近海航行的軍用輔助艦船,兩棲突擊戰車、氣墊登陸艇、大型民用船舶、海上油田等提供防空保障,攔截敵方來襲的低空飛機、直升機、空面導彈等武器,有效減輕主力艦船的防空壓力。在執行無人艇海上編隊作戰任務時 ,可以與反艦無人艇,電子戰無人艇共同執行海上作戰任務。在作戰中,電子戰無人艇全程釋放電磁干擾掩護突擊,反艦無人艇齊射反艦導彈實施分散式對海打擊,防空無人艇負責對敵艦發射的反艦導彈實施近程攔截,保護己方編隊的安全,真正實現作戰「零傷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科技前沿觀察 的精彩文章:

振奮人心!國產推比10級發動機研製獲大突破:鈦合金材料已裝機

TAG:高科技前沿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