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舜徽先生談讀《詩經》之途徑

張舜徽先生談讀《詩經》之途徑

張舜徽先生談讀《詩經》之途徑

張舜徽先生談讀《詩經》之途徑

張舜徽先生一代通儒,學兼四部,被尊為國學大師。近讀張先生《壯議軒日記》,乃其32歲至36歲時所記,大多為讀書筆記與心得。這一時期,張先生任教於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北平民國學院(抗戰時遷入湖南)和蘭州大學,在北平民國學院講授《毛詩》、《禮記》和校讎學等課,知張先生對《詩經》素有研究,《日記》中亦時有讀《詩》之法,今輯錄如次,用便省覽。

1942年10月4日

余早歲治毛、鄭《詩》至專謹,後乃大悟。《詩》之大義,非濟以宋人之說不易明。休寧戴氏(震)說《詩》,不薄朱子(熹)《集傳》,蓋以此也。陳碩父(奐)於毛公之學,可謂盡心力矣,論者猶病其固。後之人但奉毛、鄭之書,而不採後起之說,夫亦曰門戶之見而已,通人之學不如此也。紹賓先生(駱鴻凱)在此間講授《毛詩》既一年,及門咸以鳥獸蟲魚紛繁,不易猝理,相與畏縮而不樂從事焉。駱公嘗為余言之,余勸其稍采朱子之說以博其趣,此外呂氏(祖謙)《讀詩記》、嚴氏(粲)《詩緝》諸書,發明詩義為多,並不可廢。

張舜徽先生談讀《詩經》之途徑

1944年3月

馬君(宗霍)請余為三年級諸生加授《毛詩》二小時,且從容就余謀所以啟發後生塗徑者。余因奉《毛傳》、《鄭箋》為本,而博採唐宋諸家之說補苴之,成《毛詩講疏》,以與諸生詳焉。又嘗溫尋《毛傳》,繹其義例,成《毛詩詁訓傳釋例》,自謂於毛公解字說經,頗能得其條貫,非特可以檃栝傳注,即訓詁大例,奚能逾此?然初學昏蒙,慮猶不足以語乎斯,故未舉以授諸生也。

〔按張先生《四庫提要敘講疏》經部詩類敘下云:「余早歲治《詩》,主於融合漢宋,各取所長。以為漢唐長於訓詁名物,宋人善於體會辭意,貫通疏說,可以弗畔。」並附載《毛詩講疏敘》一文,可以參考。〕

1946年11月23日

閉戶閱《道古堂文集》,盡十數卷。杭氏(世駿)引歸安慎端揆之言曰:「讀《詩》當詳經制,及德業盛大之實際。辟雍、泮宮,學士造才之規模也;《載芟》、《良耜》,井田重農之體制也。《瞻彼洛矣》,見一時軍政之肅;《車攻》,見一時朝會之嚴;《出車》、《杕杜》,見撫軍士之情;《六月》、《采芑》,見制夷狄之策;《皇矣》、篤公劉,見創業之艱難;作豐、宅鎬,見建都之形勝。此皆經國之大猷也。於《思齊》、《抑》戒,見聖學精微之極致;於物則、民彝,見聖德神功之大端。此則德業之最盛者。」(《文集》卷四《毛詩原志序》)此誠通人之論也,以此說《詩》,方可收通經致用之效。乾嘉諸大師,解此者稀矣。

1946年11月16日

閉戶不越戶限,靜觀趙懷玉《亦有生齋文集》。趙氏字億孫,武進人,乾隆庚子舉人。嘗主講關中書院,為學不名一家,而博雅為當時所推。吾喜其論議通核,足以興起人,亦常發前人所未發,尤非拘虛者所能望。其論詩義有曰:「當漢之盛,燕趙間好《詩》言《詩》者,實由韓生。毛公趙人,其原未必不由韓氏。鄭康成(玄)亦先通《韓詩》,故注《周禮》、《禮記》與箋《詩》頗異,然則毛、鄭固皆出於韓,而人乃退韓而尊毛、鄭。隋唐之際,《韓詩》尚存,已無能傳之者,厭故喜新,數典忘祖,蓋非一朝一夕之故矣。或曰:是為《內傳》言之,至《外傳》則多雜說,且不合經義,子何好之深也?夫為《詩》首忌固哉,告往貴知來者,《三百》之陳,初無達詁,一隅之舉,可以例余,徒案跡而議性情,是猶閉睫而欲觀天地之大也。班書言(韓)嬰推詩人之意,作內、外傳數萬言,後人顧訾其不合詩意,何哉?」(《文集》卷二《校刻韓詩外傳序》)此論為昔人所不道,而甚有理致。治《詩》者可推是意以求之,庶乎其不差矣。

1946年11月6日

晨起,讀《全三國文》至鍾會《母夫人張氏傳》云:「夫人性矜嚴,明於教訓。會雖童稚,勤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四誦《成侯易記》(按此指其父繇所著書),十五使入太學,閱四方奇文異訓。」案古人讀經次第,可見於此矣。漢魏雖無大經、小經之分,其所從入,固自篇章短簡者始也。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馬茂元《唐詩選》再版記
清代廣東方言編著的英語教材《英語集全》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