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四句禪詩,反覆去讀,最容易讓人開悟!

這四句禪詩,反覆去讀,最容易讓人開悟!

學佛,很多人都想開悟,都想向六祖慧能那樣,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在開悟之前,就要先知道,如何才能見性,而我們在見性之前,也要先知道,該如何才能明心。

只有明心以後,才有機會見性開悟,開悟與佛教提到的頓悟、覺悟是不同的,這裡的開悟,只是知我們對一件事情,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頓悟與覺悟則完全不同,此悟是對世間一切事物,瞭然於心,再無困惑。

覺悟的境界,我們很難達到,但對於學佛路上,開悟是必須要經歷的,如何開悟,也許讀了蘇東坡的這四句禪詩,你就會開悟了。

這四句禪詩,暗指了佛性在哪裡,我們如何才能見到我們人人都具足的佛性,只有知道佛性在哪裡,才有機會,去明心見性。

蘇軾,號蘇坡居士,居士在佛教中,就是在家的學佛弟子,蘇軾在佛法的造詣上,堪比很多高僧大德,從蘇軾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

蘇軾一生,寫了很多禪詩,唯獨這首,最不像禪詩的禪詩,寫的最容易讓人開悟。

這首詩,人人都聽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暗藏了人生的大智慧。

前兩句,因為角度不同,所以有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的不同,把這句話,用在佛法中,那就是,佛說了一切法,雖然遠近高低各不同,但佛法的核心只有一個,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

因為我們每個人,經歷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對任何一件事物,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是因為有我,有分別心,如果是站在佛的角度去看,其實一切都是一,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高低遠近,這些只是妄想分別,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所以無法證得菩提。

這後面兩句,剛好說明了,佛性在哪裡?佛性就是我們苦心要去尋找的,真實的自己,一切事物本來的樣子,也就是如來,法性。因為我們在廬山之中,所以不知廬山真面目。

這就好像,我們會用到我們的身體,去做不同的事,用我們的眼睛,去看不同的景象,但我們卻始終看不到自己的心,看不到自己的臉,我們只是一味的向外去求,卻不懂得往內心裡瞧一瞧,所以我們無法見到我們的自性。

其實我們人人身上,都具足了佛性,都是可以成佛的,佛只是發現了自己身上,會發光的佛性,而我們因為被外塵所迷,佛性被遮蓋住了,所以我們只能是未來的佛,而佛已經是過來的人。

我們要想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只有站在廬山之外,才能看到整個廬山的景象,這也是佛告訴我們的,要做到無我,只有不去執著一個我,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這個世界,只有去除我執,離一切相,才能成佛。

讀了蘇軾這首禪詩,你有沒有所悟所感?歡迎留言討論,感恩閱讀與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悟空說禪 的精彩文章:

佛說:做到這五件事,一生好運不斷!
做人,這三個習慣不要有,會損耗福報!

TAG:悟空說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