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玄義 |(149)機應粗妙,開粗顯妙
機應粗妙,開粗顯妙(149)
第五、明麁妙者,即為三意:一、明機之麁妙。二、明應之麁妙。三、明開麁顯妙。
一、機麁妙者,如樂間地獄,此樂因微善故。《立世毘曇》云:「人養六畜,飲飴溫清者,在熱地獄得冷間,寒地獄得溫間。」若從此義,樂間得論十法界機。
阿鼻無樂間,則無事善,云何具十?然阿鼻有性善不斷故,又近世雖無事善,遠劫或有,惡強善弱,冥伏未發。若遇因緣,發亦何定?是故阿鼻得具十機。
即判麁妙,九界機為麁,佛界機為妙。
麁機召方便應,此機有熟、未熟;方便應有淺、有深。機熟者,被應;未熟者,未應。應淺深者,如從無間得之於間,出地獄至畜生,出畜生至鬼,出三惡至人天,出人天至二乘等,悉是機之生、熟,應之淺、深,悉屬麁機攝。
妙機召究竟妙應,妙機亦有生、熟;妙應亦有淺、深。如慈童女在於地獄,代人受罪即得生天,此乃妙機淺、熟,近在乎天耳。
其餘例可知。
二、明應有麁妙者,聖人慈悲誓願,願持於行,如物有膠,任運與機相著。故慈善根力,手出師子。
若無誓願,雖觀苦、樂,不能拔、與。以慈力故,隨機麁、妙,先熟先應,後熟後應。
三藏、通教等聖,亦得有應,但是作意神通,譬如圖寫,經紀乃成,核論無本。何者?灰身滅智,無常住本,約何起應?
若別接通,別惑未斷,亦不得應,縱令赴物,皆名麁應也。
若別、圓兩教,初心伏惑,未能有應。初地、初住三觀現前,證二十五三昧。法身清凈,無染如虛空,湛然應一切,無思無念隨機即對。如一月不降,百水不升,而隨河短長,任器規矩,無前無後一時普現,此是不思議妙應也。又如明鏡,表裡清澈,一像千像,無所簡擇,不須功力,任運像似,是名妙應。
此是相待論感應妙也。
三、開麁顯妙者:若九界機麁,一界機妙;未得法身應麁,得法身應妙者,諸大乘經、《華嚴》等,明麁妙相隔,二乘不聞不解,如瘂如聾。
《無量義經》明麁妙,從一理出生無量麁妙機應;一理為妙,生出無量為麁。此則從妙出麁,隔而未合。
今經無量還為一,此則開權顯實,秖麁是妙。何者?本顯一理,作諸方便;方便即是真實。故云:凡有所作,唯為一事,未曾暫廢。
譬如三草、二木,秖是一地所生,即是同源機一。一雨所潤,即是同受應一。愚者未解,謂草木四微,永非是地;智者了達四微生秖是地變,四微滅秖是地還,豈有草木而非於地耶!
此即開權而顯實,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九法界機,皆佛界機;四聖之應,無非妙應也。
第六、明觀心(云云)。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法華玄義 |(140)通三佛性,通三般若
※法華玄義 |(144)悉檀料簡,明妙不妙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