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族變月欠族:被過度消費綁架的中國年輕人
1
2019年開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月光族」變「月欠族」 過度消費造就年輕「負翁」》。
文章中提到,出乎不少人預料,一二線城市的一些年輕白領正受困於自身的經濟負債問題。
有報告顯示,超兩成白領2018年處於經濟負債狀態:盤點收入盈餘時,有21.89%的受訪白領處於負債狀態,成為典型的「窮忙族」,存款餘額為「1萬-3萬」的白領佔20.15%,存款「5萬以上」的白領為17.67%。
報告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薪酬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存款餘額的多少外,更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月光消費」,甚至「超前消費」。
現在的年輕人不僅有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觀念,也開始擁躉把明天的酒拿來今天醉的生活方式。
在80後剛步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候,「月光族」這個詞火了起來。
沒想到,現如今到了90後這兒,已經升級成了「月欠族」。
2019年,你的總資產還是正的嗎?
2
現在的年輕人,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平時和朋友出去聚會,總免不了泡吧、吃飯、KTV,互相請客、禮尚往來。
喜歡「買買買」的女生,總覺得自己的衣櫃里少一件衣服,自己的化妝盒裡少一個化妝品。今天這個口紅是限量版的,要買;明天這件衣服是當季流行的,要買。
還有沉迷於收集鞋子的男生,家裡的鞋子多得可以辦展覽。各種聯名限量款、明星款,雖然一雙雙都價格不菲,但競買的人依然趨之若鶩。
還有一些數碼產品控,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款的手機、電腦、各種科技小玩意兒;玩單反的人,收集各種鏡頭,在鏡頭界「富可敵國」……
用現在的話說,彷彿一個個家裡都有礦。
有的人家裡真的有礦,但也有的人只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用上花唄等信用額度,透支消費。
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許多年輕人會選擇花唄、分期樂等眾多平台借貸,用於消費。
53%的大學生選擇貸款是由於購物需要,主要購買化妝品、衣服、電子產品等,多屬於能力範圍之外的超前消費。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到花唄、信用卡等還款日就開始難過。
看著還款信息里的金額難以置信,感覺自己也沒怎麼花,怎麼一下子就欠了這麼多?
七算八算,猛然驚覺,自己的花銷早就超過了收入,開始焦頭爛額。
過度消費的反義詞,是量入為出。很多人的消費超出自己的收入,這就是過度消費。
過度消費是人們很容易犯的毛病,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物質」的迷戀。
一開始,物質帶來的充實感的確能夠維持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帶來了新的問題。你很快就會發現,物質帶來的快樂在逐漸遞減,於是你就需要用更多的物質來滿足自己。
很多時候,購物時是很爽。只不過,那些過度消費帶來的苦果,總是比買到東西時的快感來得晚一些。
人們說,借酒消愁愁更愁,同理,借物消愁愁更愁。
我們總是在消費之前,過度高估了物質帶給自己的快樂。
3
在還沒有自主收入之前,我們買什麼東西都要經過父母的同意,能不能消費也不是光靠自己能決定的。
但當我們步入社會開始工作,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主宰經濟大權的時候,我們就像被解放了一樣,看見喜歡的就買。
我們的消費標準開始變得不是出於「必要」,甚至不是「需要」,而只是出於「想要」。
打開自己的消費記錄,你看看有哪些東西是因為「必要」或「需要」而買的,哪些東西又是因為「想要」而買的?
在慾望、刺激和淺薄的工資條面前,月欠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常態。
然而任何好東西,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獲得的。
雖然我們要讓自己的能力趕上慾望,但是我們更要學會調整好心態。
畢竟「想要」這兩個字,永無止境。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650:理財》里說,理財是為了更快、更好地實現財務目標。
在現代經濟社會,如果對於金融了解很少,不懂理財的常識,就很難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因此,我們要學會理性消費,不被物慾所控制,並且學習對資產、負債等進行管理,以求保值、增值。
4
生涯規劃師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這本書中,談到了價值觀這件事。
書中提到:價值觀是關於人生什麼是「重要的」「值得的」的觀念。它包括「什麼最重要」和「它們有什麼關係」。
價值觀的修鍊在於:發現自己的需求,理解這些需求,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向,並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檢驗和踐行這種選擇,形成對人生的定見,並且修鍊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取人生價值的能力。
人生的空洞,不一定只有物質才能填滿;生活的幸福,也不一定只有花錢才能擁有。
我們可能還太年輕,對花花世界依然充滿好奇,也希望把自己包裹得五彩斑斕,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但是,如果這樣的五彩斑斕,需要以整天因金錢焦頭爛額為代價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
想清楚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值得的」,可能才是我們當下最緊要的事。
※遠離你身邊這3類中國式「窮人」
※「喜歡沈夢辰杜海濤的愛情」:長久的戀情,都擁有3個特質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