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觀氣——薩滿原始氣運觀念

觀氣——薩滿原始氣運觀念

(北方森林圖畫文字)

編者註:王松林、田佳訓提供的《薩滿文化和中華文明》,原文比較長,所以我們分為幾個專題發表,已經發布的文章有:

2月18日發表文章《薩滿神論與北方薩滿神系》。

2月19日發表文章《薩滿聖壇上的女神王國》。

2月20日發表文章《薩滿「多層天穹」觀與「三界」說》。

2月21日發表文章《「三魂說」與薩滿魂化觀念》。

2月22日發表文章《「靈魂飛翔」與薩滿脫魂術》。

歡迎大家共同學習和討論,歡迎提供寶貴意見。

觀氣——薩滿原始氣運觀念

(北方森林圖畫文字磚刻)

薩滿原始氣運學說的內涵十分豐富,既有對宇宙萬物生成的解說,也有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又有對薩滿信仰核心觀念——鬼神、靈魂的解釋以及闡述薩滿特質的由來,等等。著名薩滿學者富育光先生將其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氣是萬物的本源。薩滿教觀念認為:「氣是萬生之源,萬物皆從氣生氣化」,氣的千變萬化而凝生的體態即構成了世界萬物的生滅、消長、大小、幻現等現象。氣是物質的,人隨處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宇宙中的大氣、人和生物的氣息、非生命物的存在狀態,都是能夠驗看和感知的。這是原始人類通過對宇宙的直觀觀察而得出的結論,它雖然很淺顯稚嫩,卻觸及到宇宙構成這一重大哲學問題,給宇宙萬物的起源以樸素唯物主義的解說。

第二,氣是運動變化著的,表現於存在的不同形態。在薩滿教觀念中,神、魂皆為氣,是宇宙間的氣化、氣運、氣凝、氣聚形態。神、魂、氣三者互生互補,而以氣為核心,這是薩滿神祀、神儀諸種表現形態的內在實質。神、魂、氣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類,產生有益或危害的作用,只有獲得某種特質的薩滿們,能夠辯識和利用這些氣體,避害逐利,為本部族服務。

此外,薩滿能夠模仿、憑藉、汲納、薈萃、運籌、施布充塞於宇宙之間的瀰漫之氣,為氏族祛病除邪,占卜未來,祈福禳災,庇佑子嗣。總之,薩滿是通過氣運、氣化來傳達神意,實現庶望的。

薩滿能夠完成各項神事活動,主要依賴祈請利用外氣,通稱「請神降臨」。依據人體氣功學的理論和實踐,人意念專一即能從天地中汲取能量,即將外氣攝入體內,與內氣結合,而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原始人便將此視之為「神」。

溝通人神,祈神降神,是古代薩滿以及其它原始宗教祭司的基本特徵。同時,也是中外學術界歧說紛紜、疑處叢生的學術之迷。其實,依據薩滿教氣運觀念和人體科學的理論,便不難揭示其奧秘所在。廣袤的宇宙間存在著多種氣屬,某些人最易稟受某種氣,並將這種外氣與內氣結合,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薩滿,當然,這裡指的是原始時代的「神抓薩滿」,而不是後世的族選薩滿。

第三,薩滿原始氣運學說的核心和精髓是對「自然之氣」,即對山林川澤、花草樹木、禽獸蟲魚、風雨雷電、星雲、大地、冰雪、沙石等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認識,並據此判斷休咎禍福,決定本部族的行止。自然萬物皆有氣運和氣化,即自然規律。樹有樹氣,石有石氣,水有水氣,地有地氣,掌握、認識自然規律,遵循、順應自然規律辦事,人類將從中獲取極大的利益。否則,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薩滿鼓舞)

總之,薩滿原始氣論學說內涵豐富,並具有突出的特徵:

(1)所言之「氣」更接近於自然,系指自然規律與法則。這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直觀觀察、有益探索的結晶,蘊含著珍貴的科學內核,與中國古代哲學史界的氣論觀截然不同。

(2)薩滿氣論具有強烈的功利性。薩滿對自然之氣的觀察,目的在於解釋自然,駕馭自然,掌握規律,興利除弊,擇吉避凶,維護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生展。

(3)薩滿氣論具有突出的實證性。一切來自實踐和觀測,尤重實用價值。其間雖涉及一些哲學觀念和範疇,卻很少思辨色彩,具有原始樸素之特徵。

(薩滿氣運圖)

觀氣,又稱「望氣」、「驗氣」,是薩滿教氣運學說在實踐中的應用。

依據薩滿原始氣運學說,氣運於內而浮於外,則其所依託的生命體才有生機。然而,人和其它物質的內在氣運活動必然在其外形上有所反映,而有所謂「氣旺」、「氣衰」之別,通稱為「氣顯」、「氣化」,即氣運的外在顯示。薩滿只要詳查該物質的外象、體態、氣味、異狀、聲響等,即可卜測其氣運情況,以此來為族人謀福避災。氣運學說在薩滿實踐中應用廣泛,直接服務於部族的生產生活。

(一)通過對氏族周圍靜物的形態、變化、顯象的觀察與卜測,如高山、河流、草木等「氣勢」、「氣旺」、「氣候」等神象,測試年景和族事興衰等大事,預卜氏族的休咎禍福。

(二)古老的薩滿祭禮中,薩滿通過觀氣,卜定神聖的祭場。凡舉山祭,必擇巍峨、高陡、逶迤綿延、草木茂盛的高山為祭壇設立之所。這樣的山氣脈充旺,氣勢昌盛,被視為神靈棲居之所,所謂「青山藏神」。在此設祭,才能取娛於神,神也最願降臨,庇佑氏族安寧吉順,子孫繁盛。

舉行河祭時,須事先由老薩滿在拂曉太陽出升前觀河氣。要選擇水面霧氣升騰、寬闊雄渾、兩岸樹草繁茂的大江大河設祭,視為水神和氏族水上守護神棲居之所。此類江河是富水、活水、生命之水,是河祭最佳之所。反之,如在太陽升起前不起霧氣的江河,被視為死水、枯水,是水氣不旺、魚蝦稀少之徵,忌在此設祭和建寨。

(薩滿神裙)

北方民族素有樹崇拜習俗,尤以榆、柳為最。滿族、赫哲、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均行神樹祭。選擇神樹,必先進行相樹氣卜,通過觀察樹的形態、年齡、粗細、高矮、枝葉、鳥棲、根莖、樹向等「樹氣」,擇定粗壯高大、直插雲天、枝葉茂盛、群鳥棲樹鳴唱、樹下涼爽有風的參天古樹,作為本氏族祭祀的「神樹」,供合族祭拜。

(三)北方民族及其先世非常重視居住地的選擇。這主要源於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越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代,這種對自然的依賴性就越強。往昔,北方部族遷居時,多選擇水源、獵源、柴源並富,土質肥沃、草木根密葉茂、水質純正、山口或平川的風口有利村寨、免使瘟疫傳播和患風寒等症,依山傍水的高崗之地,視為最佳棲居地。對於一個氏族或部落來說,選擇一個最佳居地,事關氏族的生存與發展大計。

卜測氏族的新居地,必由薩滿相地氣卜。即通過相地氣,看地旺,找水線,查林帶,辨草種,識禽獸等方面,鑒別該地域地理條件的優劣,決定是否可作為氏族居住地。在上述諸項中,看地旺是相卜地域的核心。所謂地旺是指該地域、土地上所生長的各種植物、穿行地上的河流溝岔以及繁育於此地的野獸、天禽的生長情況,一個地域的地旺條件主要是由該地域地氣(氣脈和生機)來決定的。因而,薩滿主要通過觀地氣卜擇居址:

(1)土質潮潤黑亮、鬆軟,地層地脈紋絡清晰,說明地氣通暢。

(2)草質清秀茁壯,根須細密延布,枝葉茂盛。看草質,必要選擇當年生草本植物,根據其根須的生長情況,驗測土質、地氣狀況。如根鬚生長密細均勻,說明地氣、土質均佳;如根須松稀,此地土質必硬,是地氣不佳之象;如根須無法入地,表明該地土石多,地氣惡,草甚難活。

(3)水質清澈無雜味、無雜質毒質。可用眼觀、鼻嗅、口嘗來判斷水質,也可通過觀察水鳥、魚和獸類在水中水邊的活動,鳥雀是否到水濱啄食,野鹿和馬、狗等嗅覺靈敏的動物是否飲用此水,來斷定水質的優劣,作為選擇居址的重要條件之一。

(4)看水線。即觀察河流的走向,特別要了解江河的水源及其流域的山川、草地、土質、植物、動物等情況,江河兩岸最佳為石岩或以砂石為基岸,石灘寬闊,可作水漲落的緩衝地帶。此水必須是活水。設帳定居,當擇此水畔。但住址地勢要高於河流,後依高山為靠,俗稱「人踩水」,切忌「水踩人」,如住址地勢低下,亦禁忌在兩水間建宅,而三面環山,水路直向住址流來,尤為大忌,如遇洪水,必有大害。

(5)聽穴聲。夜間靜聽洞穴的聲響,辨識洞內寒熱、靜觀洞穴山岩內層和地殼的運動、變化,也是薩滿卜測氣運的重要途徑。薩滿通過山岩的動態和洞中的聲響,能夠判斷山岩的塌方時間以及地動(地震)、山嘯(山洪爆發)等重大災難的降臨。此外,卜測洞穴的寒暖變化,能判斷吉凶。洞穴內通常為夏涼冬寒,如遇地殼變化,地氣,地熱便通過山岩裂隙傳入洞內,使溫度驟升,甚至持續很長時間,出現冰霜消融滴水、花草新生、蝙蝠白日飛撞,蜥蛇出洞,山雀離巢等反常現象,皆為山岩塌陷和地動的徵兆。

(6)殺牲驗地。殺牲驗地是薩滿卜測地氣、地貌的方法之一,也是氏族擇居時所進行的莊嚴的祭禮。擇日捕來生長於該地域的野牲動物,要看其肌肉是否健壯,胎胞是否正常,有無畸形;捕殺鳥類,專驗其嗦子;捕捉魚類,煮食品嘗其味;活捉野兔圈養,觀其競跑、食草、戲嘻、求偶等情狀有無異常,等等,都可判斷該地的地旺物阜情況。山林茂密、土質肥沃、河水澄清之地,野牲必然體健肥壯,既是野牲繁育生息之地,也是人類擇居的佳處。

薩滿經過上述多種方式測卜地氣,擇定氏族新居地後,還要經過氏族聯席會議的通過,方能確定下來。屆時要舉行隆重的殺牲祭禮,捕殺蛇、鳥、蛙、龜、蜥蜴、刺蝟、魚等生物,再驗地氣地貌,然後,將野牲的頭顱、頸骨、肋骨等堆在小山上或夾在路旁的樹丫上,作為標記,證明此地是吉地,可世代安居。即使本氏族遷徙他處,其他氏族見堆積的白骨,便可安營紮寨。久之,堆積的白骨,便成為部落興旺的象徵。

(四)觀氣也用於對人自身氣運的觀察,薩滿教稱之為「體相氣卜」。原始體相氣卜源於健身護體長壽之道,以探測病態、病源為主要目的,具有明顯的實用功利性。

體相氣卜主要通過看、驗、查、審、聽等方法,貴在觀測,詳審,細察,反驗,互比,抓住中心表象,兼而審之,方可診斷。切忌疏心馬虎、以偏蓋全和嫌臟怕累,因為痰、鼻涕、汗、尿等穢物最能卜測體相真偽。體相氣卜後用於驗選兵丁或者通過相面卜測富貴、吉凶等,則是體相氣卜的渲化。

(五)觀氣也用於薩滿自身的傳承。無論是神抓薩滿,還是族選薩滿,首先要看被選者之氣質。包括體氣:身體強壯,體質、體態健康;智氣:聰穎、伶俐、有悟性,記憶力強;心氣:心正、心善、心穩,常稟一心,對族人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和犧牲精神。在此基礎上,還要具備靜思:喜歡清幽寡居,靜思默察、勤于思索;幽氣足:渾身透出一種不易察出的神氣,沉靜的靈氣;頤氣養神:注意涵養神氣,習練固守神氣,修養性侍等氣質。如此方能由老薩滿傳授薩滿的神技、祭禮、祭規等。

(六)薩滿觀氣也是觀測和認識自然物的變化及其運動規律的重要途徑。薩滿氣運觀念認為:任何物質都有氣運,並能顯現,人們可以通過其外在的顯示,認識其內在的自然規律。如薩滿通過驗測山谷洞穴中的泉水流向、流量、水質、顏色等動態,岩土塌落現象以及洞中的奇異音響,能判斷山谷的氣運;從樹木枝葉的顏色、溫度、花草干莖中溢出的汁液諸現象,可預卜樹木、花草的生長趨勢;根據岩石的硬度、酥碎情狀、汲水能力,便能知曉岩石的氣數。薩滿將這些都視為物質的氣化和氣運,以此判斷、卜測山川、河流、草木、石礫等一切自然物的運動變化形態及其規律。

薩滿觀氣是氣運學說在實踐中的應用。它源於北方原始人類對自然的觀察。在生產力極端低下的史前時期,人類為了抵禦自然災害和猛獸的侵襲,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他們首先學會了用眼、鼻、耳、口、手、身去體驗、觀察、感受、熟悉自然,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及其規律,與人類共生於同一地域的各種動植物的生息動態,等等,而用眼觀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類逐漸熟識並了解掌握了周圍的自然物、動植物形態及其運動規律,並據此逐利避害,為己服務,最終實現保護自身的目的。薩滿觀氣是北方人類認識自然,開發、利用自然,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

觀氣強調實地考查和驗證,不尚空談,很少臆斷,結論悉自詳察出,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務實精神的形成。通過薩滿的世代觀察。總結、積累了許多自然常識和生活經驗,並在薩滿教中保存至今,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薩滿神壇)

在神秘的薩滿世界中,只有薩滿才有徹悟、掌握自然萬物的氣運規律,並利用氣運規律,為氏族服務。薩滿在祭神活動中常常表現出超人的技能,如蹈火、潛水、舉重、拔樹、飛升、縱高、墜谷、穿火靴、過釘氈、滾針路、撫利器等,視為有神功。北方各族薩滿祭祀長達數日,薩滿身穿神服,戴神器與佩飾,重達數百斤,薩滿唱念跳躍,晝夜不歇,而精氣足,目光明,睿志清,毫不疲憊。這諸種現象,看似神奇,實際是薩滿在長期磨練中所獲得的氣化之功。無論是神抓薩滿,還是選舉產生的薩滿,都要經過學薩滿的過程,除要跟老薩滿學習祭祀規程、禮儀、族史掌故、薩滿先代譜系及所宗神法、使用神器(神鼓、神鈴、神箭、神鏡等)的規矩、用法,學習神贊、舞蹈步伐等以外,還要習練氣功,尤重平時修練,貴在堅持,並形成了獨特的練功、健身的方法,我們稱之為「薩滿養身功」,具體可分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1)薩滿練動功。練動功就是通過經常進行某種動作的錘練,久練成習,勤練自得,以便在祭祀過程中,從容地承擔起各種動物神瞞尼神附體後所進行的諸種複雜、高難的動作。練動功包括練嗓。清晨擇清靜的高山林間,放聲闊嗓。滿族著名薩滿趙興亞老人自年輕起,終日練嗓氣,風雨不輟,練就了一副好嗓聲,祭祀時聲音洪亮,十數里可聞。薩滿教觀念認為,聲音洪闊能震攝鬼神。

練步。每天堅持爬山長走,使腳步輕盈有力,身體靈活如燕;練跳躍,每天練習騰身、跳躍、跨越功夫;練單腳長時直立,風吹不動的本領;練敲抓鼓、甩腰鈴的協調動作,「一連五、七宿邊唱、邊跳、邊跑、邊敲。乍學手腕子腫得象大海碗一樣粗,動一下疼的嗷嗷直叫喚,不敢抬、不敢擱的」。

經過刻苦訓練,達到「能走、能跳、能跑、能攀、能爬、能滾」的程度,才能完成各種高難動作和緊張繁重的祭祀活動。

(2)薩滿練內功。強調體內運氣,氣運越舒展,體魄愈健壯,精力亦更充沛。薩滿教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五要內氣養身功」,即「以內氣抵外氣,以正氣抗邪氣,以吸補清氣吐泄濁氣,以運化氣血消除疲氣,以振腹下滋昂生氣」。「五要內氣養身功」強調正與邪、清與濁、內與外的對立統一,通過上述對立的幾種氣體的及時轉換,吐出污濁的病邪氣質,吸收新鮮空氣,保持身體的健康和青春活力。這就是許多老薩滿長壽,且至高齡仍頭腦清楚、記憶不減、行走提物如壯年的緣故。

「五要內氣養身功」以「振腹下滋昂生氣」之功為本,是五功的基礎。腹下為腎與生殖器官之位,古代中醫視腎為後天之本。如水之源,樹之根。薩滿也主張練腎功,即練命門功力,這是長壽之本,振下腹就是平日閉目靜坐,排除它念,亦可平卧,和諧地、一呼一吸地上下運動小腹,小腹動,則會陰與生殖器官齊動,一張一弛,一緊一松,一收一放,一提一曳,反覆收縮、振動,直到疲倦為止。長期堅持,可治男女生育諸症,腎氣旺盛,體力強壯,須齒艱硬性慾不衰,延年益壽。

(3)薩滿倡導力功。力功即主張凡做薩滿者,不要惜力、懶惰,此乃健身之本。薩滿是氏族集體生產中的普通一員,在狩獵生產中,薩滿練就了鷹的眼力、虎的夜眼;通過提水,搬石,運木,練腕力;舉起捕縛的野牲,練臂力;擔物以練肩力。薩滿練力功主要通過參予勞動來實現,並養成終生愛勞動的稟賦,至八、九十歲,亦朝朝如是,不知勞累,神采爍然。

(4)薩滿練心氣。為氏族排難解紛是薩滿的神聖職能,故而,薩滿要練達心氣、稟性,即養性修身,勿急、勿躁、勿妄、勿怒、勿驕。凡遇事則穩、則靜、則緩,慎而度之,詳而謀之,誠而為之。為達到這個目的,薩滿很滿意練心氣,即陶冶性情,磨鍊稟性。在新薩滿「學烏雲」時,老薩滿命眾小薩滿擊鼓,不管天氣寒熱,屯寨內外人聲多麼嘈雜,但鼓點變化有序,節奏平穩,不亂不雜。

北方諸族薩滿十分注重自身功法的涵養。每逢氏族大祭前,薩滿要遠離族人,在能見到星光、日光、空氣清新的山上搭起帳篷,分房獨居,渴飲山泉水,飢食野牲、野物,夏用江水,冬用雪水凈身,每天還要飲牲禽的鮮血,忘卻日常生活的諸多瑣事,靜心安排即將開始的氏族神祭大典。

薩滿原始氣運學說基於人類對自然的直觀觀察和探索。薩滿教「氣化」觀念認為:宇宙與自然皆由「氣」生成。世界萬物之生生死死、長長消消、成成滅滅也完全是氣化形、形化氣的過程,這是一種原始樸素的自然觀。基於薩滿原始氣運學說而創造的薩滿養身功,直接將氣運用於強身壯力,陶冶心智,也充分顯示了原始薩滿教的社會功能,北方先民在初始階段,儘管與自然界力量懸殊,但是,他們總是千方百計籍助自然為己服務,這使氣運學說更帶有利己和自衛的特性。也唯因如此,薩滿原始氣運觀念才在北方諸民族中歷久不衰,極富生命力,哺育和啟迪北方人類,並成為一分珍貴的人類歷史文化遺產。

作者王松林、田佳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和碩豫親王家族世系
老北京旗人正月初五的習俗和忌諱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