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官員不攀附權貴,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為何最後被自己士兵砍死

明朝官員不攀附權貴,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為何最後被自己士兵砍死

張文錦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進士,被授予戶部主事。但令人奇怪的是,張文錦在這個六品戶部主事的位置上居然一待就是八年,這是很少見的。八年的戶部冷板凳時光使得張文錦深感懷才不遇,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性格,於是他整天睜大眼睛尋找立功的機會。慶幸的是,這個機會真的來了。

明孝宗去世後,張文錦因在明孝宗期間不巴結大太監劉瑾,而被新即位的明武宗看重,他終於官升兩級,升為戶部郎中。

大明戶部有一項職責是派官員前往全國各地督理稅賦,身為戶部郎中,正德九年(1514年),張文錦被派往陝西督稅。其間,張文錦為當地民眾建言獻策,得到了戶部尚書的賞識,不久被推舉為安慶(今安徽安慶)知府。

如果張文錦滿足於這個職位,安心干好知府的工作,他的人生想必也會錦衣玉食、優哉游哉,但此時他內心渴望立功的想法又不時地蹦了出來。

任職安慶知府期間,張文錦覺察到封地在南昌的寧王正在徵集亡命之徒、打造兵器,便由此判斷,寧王心懷不軌,必反無疑,張文錦便暗中做了應對準備。果然,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起兵造反,並親率主力大軍數萬,浮江而下,直逼南京。

當寧王的大軍途經安慶城下的時候,對於時任安慶知府張文錦的反應,史書中有一句頗有趣味的描寫:「(張)文錦等慮其攻南都,令軍士登城詬之。」

從表面來看,這句話是說張文錦心懷大局,擔心寧王越過安慶,直攻南京,便令軍士登城罵寧王,引誘寧王來攻安慶。但從張文錦「急功喜事」的性格以及早有準備這兩方面來看,張文錦此舉只怕更有藉機揚名、以求升遷的心思在裡面。畢竟張文錦確實因此揚名天下,仕途高升,被皇帝記住了。

嘉靖元年(1522年),因賞識張文錦在寧王之亂中的表現,明世宗對其進行破格提拔,升其為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撫。大同是明代的九邊重鎮之一、北京的西北門戶,而且常有北方少數民族來騷擾侵略,立功機會非常多。因而在得到這個任命之後,張文錦滿心歡喜,雄心勃勃,意圖再創輝煌,走上人生巔峰。

當時,大同城以北平衍廣闊,無險可守,北方少數民族往往一入侵,就能直接兵臨大同城下,造成大同城外即是戰場的不利局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文錦考察之後,力排眾議,決定在大同城以北90里增設水口、樺溝等五堡,並遷大同鎮軍士2500家來守衛它們,作為大同城的預警基地以及北部屏障。

實事求是地講,張文錦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張文錦卻出現了很大的紕漏。

首先,張文錦性格吝嗇,將國家之財看作自家之財,一點兒也不捨得花。當聽說修築五堡要花費30萬兩銀子的時候,張文錦便準備停止計劃;但當有人告訴他只需要三萬兩銀子時,又欣然施行。結果,五堡修成之後狹窄逼仄,以致軍士們帶著家眷來了之後,再加上馬匹行李等所有的物品,這些營房根本不夠用。

其次,張文錦識人不明,任命以貪虐媚上聞名的參將賈鑒督工修建五堡,結果因其苛待士卒,致使眾人怨言四起,意欲作亂。

最後,戍守五堡的軍士請求另募新丁時,張文錦完全不作認真調查研究,就武斷地拒絕了這個請求,哪怕是親近僚屬力勸也不聽。與此同時,張文錦還絲毫不考慮實際情況地特令大同鎮親兵等人先往五堡戍守,以為其他人樹立「先進典型」。

但大同鎮親兵素以油滑著稱,當聽說還要帶著家屬戍守五堡時,眾人大為不滿。但見張文錦態度堅決,眾人隨後又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不帶家屬,自己前往,並分批戍守。可惜的是,這個建議也被張文錦拒絕了。與此同時,參將賈鑒察言觀色,諂媚張文錦,杖責親兵隊長,致使眾人怨恨更增。

嘉靖三年八月,五堡士卒在首領柳忠等人的帶領下,群起作亂。亂兵先將暴虐的賈鑒殺死,再將其分屍。之後,因擔心官軍大舉鎮壓,亂兵北出塞外,屯於另一地方。

見亂兵出塞,張文錦先是震驚,接著又害怕起來,他沒想到自己的舉動會引起這麼嚴重的後果,更害怕萬一亂兵與北方少數民族勾結進攻大同,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種情況下,張文錦沒有出面平亂,而是命副總兵等人招攬亂兵。但在亂兵入城之後,張文錦的膽子又大了起來,頭腦也糊塗起來:他沒有做出任何安撫亂兵的舉動,而是下令關閉城門,搜捕亂兵頭領。

柳忠等人在入城之後本就心懷疑慮,在聽說張文錦的舉動之後,心知必死無疑,索性再反。接著,亂兵焚毀大同府門,並闖入大獄,釋放囚犯,放火焚燒了大同府的辦公重地……至此,大亂升級,再也無法挽回。

當亂兵焚燒府門之時,正在裡面辦公的張文錦大驚失色,擔心被亂兵殺害的他不顧形象地趕緊翻牆逃入明宗室博野王府中。亂兵聞訊之後,立刻包圍博野王府,並揚言要焚毀王宮。博野王膽子小,趕緊將「瘟神」張文錦送出。張文錦出來之後,亂兵一擁而上,將張文錦殺死分屍。事後,朝野震驚。

歷史學家稱此次大同之亂為「大同兵變」,大明王朝綿延百餘年的兵變時代由此到來。為平定大同兵變,明朝耗費了無數的人力、財力、物力。

尤其諷刺的是,本想建功立業的張文錦最終成了別人的進身之階。在平定大同兵變期間,一大批此前毫不知名的基層官員因平亂有功而獲得朝廷青睞,短短几年內飛黃騰達,躋身高層。這成了歷史上的一大黑色幽默。

對於官員,人們常說「戒之在貪」,但通常指的是不要貪財。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官員貪功比貪財的危害更大。因為貪功的官員往往志大才疏,他們具有一定的才幹卻又才幹不高,多數情況下還沒有自知之明。這樣的官員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會失去理智,造成決策失誤,乃至胡亂決策,所以他們造成的危害往往要遠大於那些貪財不辦事的昏官、庸官。張文錦就是最好的反面典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艦隊各方都遠超英國,卻被打得退出海上霸權,全是拜它所賜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