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處理器到底有多強?看歷代iPhone是怎麼虐安卓的!

蘋果處理器到底有多強?看歷代iPhone是怎麼虐安卓的!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

精緻有趣的科技數碼體驗與測評

盡在「來回科技」

有鎖機全面科普

今天筆者看到一則新聞,台媒Digitimes今天指出,蘋果在2020年會有一個較大的飛躍,該年的iPhone處理器有望採用台積電5nm工藝

至於用在今年iPhone的A13晶元將繼續用7nm工藝來製造,但台積電將首次採用極紫外光刻(EUV),可以在晶元上布置更複雜的微觀圖案

筆者看完也是滿懷期待,每年的iPhone處理器都會使用最新的工藝,並且配合蘋果的設計,來獲得最大化的性能,並且連年都是力壓以高通為代表的安卓手機處理器

今天我們便來回顧下iPhone注意是iPhone的處理器發展,看看它究竟憑何笑傲手機之巔

首先需要明確一些概念。處理器並不是指CPU,CPU指的是中央處理器,負責各項運算,而我們說的處理器指的都是處理器的集合,例如CPU,GPU,ISP等等

因此準確地定義,一般我們會稱其為SoC,System-on-a-Chip,不過需要注意的是,iPhone的處理器並沒有集成基帶等模塊

通常我們稱iPhone的處理器為SoC,而像高通和華為海思則是SoC的代表

其次,無論是蘋果,還是其他廠商的處理器,全部是基於ARM的架構或者指令集進行設計,不同的是不同實力的廠商擁有不同的設計能力

打個比方就是ARM做好了毛坯房,蘋果,三星,高通等因為財大氣粗能夠進行精裝修

而華為,聯發科以及其他廠商由於經濟能力有限,只能進行簡陋的裝修,甚至只能睡毛坯房

1

生來強悍?

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是,iPhone的處理器一開始並不是以A系列命名的,直到iPhone 3GS,依然還是使用三星的CPU Imagination PowerVR的GPU

在iPhone 4上,蘋果將解析度提升了一倍,來到了960×640,或許是為了適應更高級別的需求,蘋果開始自己設計處理器,這便是Apple A4,但依然交由三星生產

主要變化則是升級了二級緩存,升級了雙通道內存,帶寬提高了一倍,但總結來看並沒有什麼多大創新,整體和之前的三星處理器非常相似

而接下來,蘋果則開始了「Show Time」

iPhone 4s上的A5是蘋果首款雙核處理器,顧名思義,雙核雙核,意為擁有兩顆CPU,GPU(類似電腦顯卡)則是御用的Imagination生產的PowerVR SGX543 MP2,相比A4足足提升了7倍

將屏幕比例拉長為16:9的iPhone 5在發布之初曾備受吐槽,而其搭載的Apple A6則常被人忽視。在這一代上,蘋果終於不再用ARM的公版架構(但是依然會使用指令集),開始真正自主地設計晶元

也就是說,前面說的好聽,實際上依舊在睡毛坯房。事實也是如此,iPhone 4和iPhone 4s的火爆真正讓iPhone成為智能手機領導者,換句話便是蘋果開闢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iPhone 5s上的兩大創新,除了Touch ID,則是64位的Apple A7。這兩個都是不得了的進步,屬於開天闢地的級別

儘管指紋解鎖並非蘋果首發,但蘋果是真正將好用的解鎖體驗帶到了手機上,安卓手機甚至花了一年時間才推出電容式的前置指紋方案

而A7處理器同樣也是如此,首次使用了移動端的64位架構,對於手機來說。在使用64位的系統和軟體的配套情況下,64位處理器能極大加快處理器的運行效率

你可真別小瞧了這個進步,作為蘋果的老對手高通,之後足足花了兩年時間才將64位處理器引入到安卓手機,之後我們會詳細展開講

在A7上,首次使用了三級緩存,內存也改為64位的單通道,進一步加強了帶寬。A7在每個時鐘周期最多可以同時進行解碼、發射、執行、收回6個指令/微操作,也就是6發射

而上一代的A6,則只是3發射架構,其實多數情況下只能執行2個指令。在某些方面上,A7的架構已經和桌面的Intel在同一級別,總之這絕對是一款超前的處理器,架構上則完全脫離了ARM公版

iPhone 6上的Apple A8並沒有多少變化,這裡我們跳過

iPhone 6s上的A9相信熟悉的朋友都還有印象,蘋果首次使用了兩家代工廠,分別是16nm的台積電和14nm的三星

兩家的處理器產生了些許差異,這也遭到了用戶的吐槽。三星的版本相對來說耗電稍快,並且發熱也更明顯,但性能上兩者保持一致

也許是為了保障iPhone的體驗一致,同時也是為了減少對亦敵亦友的三星的依賴,蘋果決定未來iPhone的處理器全部交由台積電代工

iPhone 7為iPhone帶來了雙攝和IP67,同時也帶來了它的首顆「四核」處理器,而早在2012年,安卓已經用上了四核處理器

A10依舊是16nm工藝,但通過暴力增加頻率,CPU和GPU分別提高了40%和50%。6MB的緩存 6發射架構足以碾壓同期所有對手

在iPhone誕生的十周年裡,我們迎來了iPhone X以及它的兩個小弟,當然還有巨變的A11處理器

這是一款「真六核」處理器,六顆核心都能同時開啟,正因如此,iPhone在GeekBench的多核跑分足足增長了一倍

此外,蘋果拋棄了老朋友Imagination,改用Apple-designed GPU,自行研製GPU,GPU數量從六個變成了三個,但性能反而增長了30%,首次設計便能取得這個成績,足見其功底深厚

此外還使用了8MB的二級緩存,但取消了三級緩存,工藝也升級到最新的10nm,並且首次引入了神經引擎的概念,蘋果稱之為Neural Engine,以便更好地為Face ID以及AR應用服務

接下來便是最新的A12處理器,擠牙膏般式的升級,擁有7nm工藝的加持,CPU只得到了15%的提升,歷代最少!在此實名批評蘋果

AI算力倒是有8倍的恐怖提升,但在日常暫時體現的不夠明顯,主要還是體現在Face ID解鎖速度的加快。而GPU性能倒是增強了50%,還是比較值得欣慰,其他則是緩存上的升級

也許是蘋果太過無敵,導致它有點不思進取?事實好像真的是這樣

2

多核大戰

安卓和蘋果是什麼時候產生巨大差異的呢?大概是在蘋果自行設計的A6上

以上是歷代iPhone和安卓旗艦機型的GeekBench的跑分對比,在安卓的早期,其實安卓廠商和iPhone的實力都差不多,大家都是用公版ARM,基本上屬於菜雞互啄

但在A6上,一切發生了變化,蘋果通過自行設計架構,跑分足足提升了三倍之多,之後更是瘋狂提升單核成績,一直到iPhone 7,蘋果都是每年保持這個戰略

而在這期間,安卓則是在進行軍備競賽,原本安卓這邊都是跟風iPhone,iPhone出雙核,安卓跟著出雙核,例如4s時代的三星Exynos 4210,英偉達的Tegra 2,高通驍龍MSM8260

當時的高通還沒改命名規則,英偉達還雄心壯志地想稱霸手機處理器

遊戲規則在2012年發生了巨變,先是英偉達率先推出Tegra 3,並首發在HTC One X,由於超高的發熱,這款處理器直接燒毀了HTC的未來

其他廠商也不甘示弱,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四核處理器,例如三星S3的Exynos 4412,憑藉堆料直接霸榜了安兔兔跑分

而之後更是愈演愈烈,聯發科發布了八核處理器,又一次點燃了核戰的熱情,三星和高通分別發布了產品回應

所以,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安卓手機的多核跑分一直在提高,到三星S7時,已經反超了iPhone

但而後iPhone在多核性能上發力,A11和A12的多核和單核依然藐視了安卓手機,而如今三星Exynos 9820單核4500多核11000的成績不知有沒有讓iPhone有一絲汗顏呢

3

堆料狂魔

前面說道,在5s的A7上,蘋果引入了64位架構,並且使用了6發射架構,配合3級緩存。安卓方面,直到2015年高通才發布了安卓的首款64位處理器,驍龍810

但它的登場簡直就是個災難,超高的功耗和發熱賦予了它火龍的稱號,直接坑了一批安卓廠商。而後登場的驍龍820開始使用自研架構,但依然沒能鎮住強大的性能

光在64位處理器上,安卓便落後了兩年。而在緩存上,早在A7上,蘋果已經支持了三級緩存,並在緩存容量上持續對安卓處理器產生了碾壓

安卓的三級緩存出現在Cortex-A75架構上,即驍龍845一代,但在緩存容量上依然無法與iPhone的A11相抗衡。大緩存確保了iPhone交換數據的速度,帶來了更好的流暢性

前面我們說過,對於安卓處理器來說,更應該稱之為SoC,例如高通晶元,集成度遠超蘋果

彈丸之地,塞進了CPU、GPU、ISP、DSP、基帶等等,這是蘋果所做不到的。因此蘋果往往有更多的空間可以進行CPU和GPU的堆料

要知道光是基帶,便需要佔據相當大的面積。對於蘋果來說,根本無需考慮基帶的因素,這也是蘋果性能強大的原因

其次則是需要考慮到投入研發和回報的比例。iPhone完全能夠靠投入巨大研發獲得強大性能,而這些平攤到每一部手機上,並不是多麼一項多大的支出

但對於安卓廠商來說不同,因為提供的是整體方案,比如高通,既要為主打性價比的小米等廠商服務,也要為三星索尼等供貨

而事實上,安卓手機中銷量最好的反而是使用中低端晶元的手機,因此研發和回報,也是值得高通等廠商思考的問題

不可否認,iPhone依舊擁有手機中最強大的性能,但伴隨著麒麟980,驍龍855等一眾晶元的發布,他們之間的差距也已經開始減小

iPhone留給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大概只剩iOS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回科技 的精彩文章:

你想要的機型一一上架啦,iPhoneXR正式跌破4000!
小米9成電影獨家合作夥伴

TAG:來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