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真相:HPV病毒與「它」狼狽為奸,或可成為新預防靶點!
乾貨 | 靠譜 | 實用
作者:Ruthy
導 讀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該「紅顏殺手」的殺傷力僅次於乳腺癌。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超過10萬例的宮頸癌新發病例,同時又有大約8萬人死於該病。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之間的關係是醫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研究證實HPV感染導致了99%的宮頸癌病例,無疑是宮頸癌發病的罪魁禍首。近日,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元兇之外還有幫凶——子宮頸菌群可顯著加劇HPV的感染!這就意味著或可通過抗菌來減少宮頸癌的發生!
HPV與宮頸癌——必要不充分的存在
國內外研究一致認為,感染HPV不一定致癌,而宮頸癌患者幾乎可以斷定HPV感染陽性。從HPV感染到宮頸癌產生,需要5-10年時間,期間機體免疫力的增強,80%的感染者病毒可以自行消退,尤其是年輕女性。致病風險主要依賴於HPV感染的不斷累積加劇(主要為HPV特殊亞型的積聚),在這個過程中可出現一系列轉歸。也就是說,宮頸癌是一種常見感染的少見不良結局,宮頸癌發生的必然性應該有其他「幫凶」。那麼,是誰讓HPV感染不斷加劇,最終難以避免地走向癌變呢?
子宮頸菌群——加劇HPV感染,引發宮頸癌的「幫凶」
隨著NGS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下生殖道的菌群環境可能與HPV感染、感染的持續、黏膜局部免疫及子宮頸病變有關,目前對下生殖道菌群的研究多集中於陰道菌群,但有研究顯示,在HPV感染者中,子宮頸菌群多樣性高於陰道菌群,而且高危型HPV感染者子宮頸菌群變化較陰道菌群更加明顯,高級病變宮頸組織中的菌群濃度度、多樣性遠遠高於低級病變和健康組織,尤其是支原體,假單胞菌和葡萄球菌更是大量彙集。因此,子宮頸菌群在宮頸癌發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HPV狀態與子宮頸菌群具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從全世界宮頸癌死亡率最高地之一坦尚尼亞選擇了144名患有宮頸病變的婦女,對她們宮頸病變中的16s RNA基因進行測序,並將HIV陰性樣本中的細菌與HIV陽性樣本進行比較。曾有研究表明,HIV感染會使人感染HPV的風險更高,因此,若能理清HIV陰性樣本與HIV陽性樣本子宮頸菌群的差異,就能解釋子宮頸菌群對宮頸癌發病的影響。
HIV中子宮頸菌群的種群豐富度
研究結果顯示,HIV陽性樣本子宮頸菌群的多樣性遠遠高於HIV陰性樣本,而且在HIV陽性樣本中,病變等級越高,子宮頸菌群的多樣性越高。這就說明子宮頸菌群的富集應該就是影響升高HPV感染風險,造成HPV感染積聚從而增加宮頸癌發病風險的重要因素!
HIV中子宮頸菌群的種群分布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子宮頸菌群中支原體家族細菌的富集程度與病變的嚴重程度具有最清晰的相關性,病變程度越高,這些細菌就愈加富集,類型更為豐富。這就提示支原體家族細菌可能有助於促進HPV感染,促進相關疾病的發生。
這項研究讓宮頸癌治療相關研究又前進了一步,未來或有望通過抑制子宮頸菌群來減少HPV感染、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這就為宮頸癌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途徑,但該方案是否有效仍需大量實驗數據來證實。
參考文獻:
1.Cervical Microbiome May Promote Cancer
2.Cameron Klein,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rvical Microbiome, HIV Statu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mBio.
推薦內容
1日至4日在上海召開!陳錦飛(南京大學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副院長)王向東(中山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孫英麗(中國科學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宓現強(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胡志遠(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古宏晨(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施奇惠(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謝鷺(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秦鈞(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主任)張志謙(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及基礎教研室主任)於文強(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高級PI)顏宏利(長海醫院生殖中心主任)等將做精彩發言。
※石葯集團正在尋找優秀的你
※快訊!默克公司獲其在美國首個CRISPR專利!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