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醒世恆言》: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得閉口時須閉口!

《醒世恆言》: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得閉口時須閉口!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儒風大家

好好說話,學會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01

言多必失先利,學會閉嘴保身

隋朝名將賀若弼的父親賀若敦,是南北朝時北周的大將,以驍勇善戰出名。曾在參加平定湘州之戰中立有大功,自以為能受朝廷封賞,但沒想到因被奸人所誣,不賞反被降職.心中憤憤不平。

於是,當著使者的面就大怒,大發牢騷怨言。當時北周權臣宇文護早就對他不滿,有除之而後快之意,這次聽到使者回來一說,馬上把賀若敦調回,迫其自殺。

臨死之前賀若敦對兒子賀若弼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說完拿錐子狠狠地刺破兒子的舌頭,想以痛感讓賀若弼記住他的臨終遺言和血的教訓。

圖片來源|攝圖網

果然十幾年後,賀若弼終也成了隋的右領軍大將軍,在滅陳戰役中任行軍總管,又滅陳後和韓擒虎爭功,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他就忘記了父親的教誨,因為楊素坐上尚書右僕射的高位,自己卻還是一個將軍,他便在各種聚會中大放厥詞,釋放自己的不滿之情。

一些好事之人便把他說的氣話告之楊堅,楊堅把他下獄責備一番念他有功放了,誰知他不但不能警覺和收斂,反而誇耀他和太子楊勇的關係密切,後來楊勇失寵被廢。他又在公眾場合之下,開口為楊勇鳴不平。

文帝氣得把他招來質問:「我用高穎、楊素為宰相,你在眾人面前多次大發厥詞,說他們什麼也不能幹,只會吃飯,什麼意思?言外之意是說我這個皇帝也是廢物不成?」

賀若弼只能伏地求寬恕,文帝把他削爵為民。雖然一年後復其爵位,但不重用。隋煬帝繼位後,又因為在公眾場合議論煬帝太奢侈,最終被隋煬帝所殺。

賀若弼父子倆用鮮血的痛苦,給了世人「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好」的教訓,告誡我們務必牢記:言多必失先利,學會閉嘴保身。

02

十分伶俐使七分,巧言令色鮮仁矣

《紅樓夢》里的焦大,從小跟寧國公賈演出過三四回兵,曾從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來。沒有飯吃,他餓著肚子去偷東西給主子吃,沒有水喝,他自己喝馬尿,把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喝。

由於以往的功勞情分,寧府的主子們對他另眼相看,不大難為他。但他寧國府後代糜爛的生活深惡痛絕,在酒醉半醒間,將寧國府的一眾當家人全部捋出來,最後被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填了一嘴。

仗著自身優勢便不作收斂,嘴上沒有個把門的。焦大的悲劇,其實和《三國演義》里的楊修有點類似——

楊修自恃敏慧,處處洞察曹操心思,但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屢次將曹操的心思告知於旁人,曹操又是多疑的人,一次次的忍耐之後,最後在「雞肋」事件中,將其殺死。

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義》時,曾寫道:「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聰明而好露,不拘口舌,十分伶俐當作十一分來使,最終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仁矣。」

真正的聰明人,都是嘴上有門,心中有分,十分伶俐使七分,留下三分學分寸。

03

金人三緘其口,君子敏行訥言

據《孔子家語·觀周》 記載, 春秋時期,孔子帶著學生們周遊列國。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看到祠宇右邊階級之前,有一座銅鑄造的人像。但奇異的是,這尊銅像的嘴上被貼了三張封條,背面刻有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這就是成語「三緘其口」的典故,而從古至今,哲人都在告誡我們:一定要警戒啊!不要多說,多言必失,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狀態。

《易經》上也講:「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多。」有吉德高尚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躁兢之人,急於自售,牢騷滿腹,故其辭多

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我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

所以,在開口的時候,請時時想起「舌為厲害本,口是福禍門」的告誡,好好說話,學會閉嘴,做一個嘴上有尺,心中有路的明白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李白《古風(其三十四)》鑒賞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李白《古風(其一)》鑒賞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