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我讓孩子它爸懷孕了。」

「我讓孩子它爸懷孕了。」


輕度密恐 閱讀請謹慎


我們都知道,河馬不是馬。海馬也不是馬,而且和馬的關係更是八杆子打不著了。雖然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那麼一種很像是「海馬」這一字面意義的東西——馬頭魚尾怪(Hippocamp),但是在現實的世界裡,

海馬不過是一種長相奇怪的魚

而已



條紋海馬。圖片:Barb Makohin


看那大海中的馬臉小生物


你或許在中藥鋪子里或者瓶瓶罐罐中見過它們的屍體——它的吻部向前延伸,長長的,看著就像

 卷福 

馬臉一樣,故而得名。它們隸屬於海龍目(Syngnath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的

海馬亞科

(Hippocampinae),這個亞科下只有一屬,也就是

海馬屬

Hippocampus)。



見了一次就不會再忘啦。圖片:

Barb Makohin


Fishibase上記錄的海馬屬物種共有54種,但根據2016年的研究,全世界海馬屬物種只有41種。這些海馬都是

海生魚類

,分布範圍通常在北緯50°至南緯50°之間。


熱帶種類

通常棲息於珊瑚礁海域

,而溫帶種類則偏好海草及藻類發達的草床海域。也有一些種類,如澳洲大肚海馬H. abdominalis、南非海馬H. Capensis 等棲息於河口附近,它們能耐受更廣的鹽度波動,但如果不小心進入純淡水環境仍然會有較高的死亡率。


澳洲大肚海馬 H. abdominalis 。圖片:slideshare.net


條紋海馬

H. zebra 是海馬家族中的一員,它們身上有著

斑馬一樣的黑白相間條紋

(其實從種本名zebra里就能腦補出來),它們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沿岸的珊瑚礁海域。當然,這身條紋可不是為了cosplay或者是追求某種奇怪的時尚,而是為了

保護自己

,避免被捕食者發現。


條紋海馬分布圖。圖片:

Lourie / Zootaxa(2016)


雌雄海馬身上的斑紋略有不同。圖片:fishesofaustralia.net.au


游得慢?能吃上肉就好


由於海馬是

垂直游泳

的奇行種,所以測量一般魚類的重要指標——體長,完全沒法兒用,研究人員不得不另闢蹊徑,測量海馬的

體高

,也就是從頭冠到尾尖的長度。條紋海馬最大體高大約能夠達到9.4厘米,在海馬中算是中等身材。


海馬家族中既有巨人,也有來自小人國的小夥伴。體型最小的海馬是丹尼斯豆丁海馬 H. denise,體高不足2厘米,而體型最大的澳洲大肚海馬 H. abdominalis 體高能超過30厘米。



體型最小的

丹尼斯豆丁海馬 

H. denise

。圖片:Daveharasti.com


海馬平時都

靠它那捲曲的尾部

,將自己固定在諸如海草、海綿等物體上。因為海馬的游泳能力不強,只能依靠位於眼後那對小小的胸鰭,以及背部那毫不起眼的背鰭拚命地划水,它們在垂直方向運動的速度甚至比水平方向更快。


海馬形態測量圖,精緻可愛的海洋小生物。圖片:Lourie / Zootaxa(2004)


用尾巴把自己固定在海底。圖片:fusedjaw.com;oceanwideimages.com


雖然海馬運動能力差,但它們可不是吃素的。海馬善於通過保護色來進行偽裝或擬態,是不折不扣的

埋伏型捕食者

。它的兩隻眼睛就像變色龍一樣可以單獨活動,讓它有更廣闊的視野範圍來觀察周圍環境;當獵物接近時,它便迅速地將獵物吸入嘴中。


說匿就匿。圖片:allfiveoceans.com


海馬的菜單里包括端足類在內的小型甲殼動物、魚苗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當然,海馬本身也是

其它動物的常用食材

,從海膽、鮟鱇魚,到金槍魚、鰩魟[yáo hóng]、鯊魚,都把它當成了日常的食物,海龜、海鷗它們也不願放海馬一條生路。


海馬爸爸,認真帶娃


海馬最

為人

熟知、也是最有趣的點,便是

雄性的育幼行為

。幾乎所有種類的海馬在一個繁殖周期內都執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說,雄海馬在這個繁殖期內只接受同一隻雌海馬的卵。


條紋海馬大約長到7厘米時即可達到性成熟,此時可以從外觀清晰地觀察到位於其

部的育兒袋

。大部分海馬都具有這一特徵,只有巴氏豆丁海馬(H. bargibanti)與丹尼斯豆丁海馬(H. denise)例外。



大部分雄性海馬都有育兒袋。圖為 

H. breviceps

。圖片:zoopets.com


繁殖期一到,雌雄海馬要先進行約會。約會期間它們逐漸熟悉彼此的游泳速度和習慣,因為海馬是

在垂直向上游泳的過程中交配的

,需要雙方配合默契,雌性才能準確地將卵產到雄性的育兒袋中。

卵在雄海馬的育兒袋內受精,期間雌海馬還會來探望,以確保雄海馬在細心地照顧自己的後代。


海馬的交配過程。圖片:Van Look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7)


依據種類不同,

雄海馬的懷孕期大約持續一周至一個月不等

剛出生的小海馬全部擠在雄海馬的育兒袋中,海馬爸爸需要不斷地擠壓育兒袋,分批將一窩小海馬(依據種類,幾隻到數百隻不等)生出來,這個過程甚至需要長達10個小時的時間。


海馬爸爸正在發射寶寶們。圖片:seahorsecrazy / 4GIFS


剛剛孵化的小海馬便與它的父母長得一模一樣,脫離了雄海馬的育兒袋後,個頭尚小的小海馬便開始了獨立生活。它們中有許多會進入水層,隨著洋流和海藻等纏附物

漂流數周左右

,直到抵達新的棲息地

(如海草、珊瑚礁、紅樹林等)。正因為如此,所以海馬雖然游泳能力不強,但其種群也能遷移擴散到很遠的地方。


吃我有用?我看你得先吃藥


與條紋海馬長相極其相似、也萌得不要不要的

三斑海馬

H. trimaculatus 卻沒那麼幸運。




三斑海馬原是中國的常見海馬之一。圖片:

hippoandco.over-blog.com


三斑海馬與日本海馬 H. mohnikei、克氏海馬 H. kelloggi、棘海馬 H. spinosissimus和庫達海馬 H. kuda 是分布於中國的五種常見海馬。但悲劇的是,它們只能以

乾燥品

的形式被擺在市場上販賣。


三斑海馬與條紋海馬的

主要區別

在於:


條紋海馬的背鰭鰭條共17條,尾環38~39個,骨冠呈錐形且明顯;而三斑海馬的背鰭鰭條平均為20條,尾環40~41,骨冠低;

另外,三斑海馬的眼刺和頰刺都是魚鉤狀的。


這一區分方法,對於非專業的朋友顯然太過複雜,更簡單的區別辦法是:根據

三斑海馬的背部的三個黑色圓斑

加以區分——性成熟的雄性個體最為明顯。


三斑海馬結構圖。圖片:Lourie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World Wildlife Fund(2004)


受傳統醫學影響,中國、新加坡等地的民眾認為海馬有著諸多「神奇的」功效,如補腎壯陽、消炎止痛等。除了單純的

手工捕捉

外,人們還利用底拖網等

無選擇性漁具

進行捕撈作業,對海底環境造成幾乎不可恢復的毀壞。海馬的生活習性對於棲息地的依賴程度極高,棲息地的喪失對於這一區域的海馬種群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那一低頭的羞羞。

圖片:

allfiveoceans.com


棲息地的減少

人為捕撈

,是造成其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海馬在幼年時期被天敵捕食的概率很高,成年海馬的運動能力也依然很差,但它們善於利用骨板、棘刺和棲息環境保護自己,在海底生存本屬無虞。但突如其來的人為捕捉,顯然對於海馬種群造成毀滅性影響。


另一方面,海馬的

自然種群密度極低

,通常每平方米的數量不足一隻,甚至每十平方米的數量不足一隻。除了繁殖期,種群甚至個體間的交流都非常有限,人為捕捉加劇了它們交流的難度。


它們的未來,在人類手上


CITES締約國大會於2002年11月將海馬屬(Hippocampus)所有物種列入附錄2,並於在2004年5月正式生效。這也意味著,

海馬屬所有種等同於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

,海馬活體或乾燥體的交易受到限制,只有獲得漁業管理部門頒發的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才可以合法經營利用海馬製品。


雖然市場上的一部分海馬來源合法,但

非法走私貿易的仍然大量存在

。尤其是在沿海城市的碼頭、海鮮市場等地,漁民私自將捕撈到的海馬活體或乾燥體公然擺出來交易,讓人對海馬的未來感到擔憂。



海龍(左)、紅瘰疣螈(中)、海馬(右上)由於所謂的「神奇藥效」而陷入瀕危境地。圖片:張小蜂


根據國際野生動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2004年的資料,除了三斑海馬之外,駝背海馬 H. camelopardalis、高冠海馬 H. barbouri、刺海馬 H. histrix、庫達海馬 H. kuda、棘海馬 H. spinosissimus、美洲長吻海馬 H. reidi、虎尾海馬 H. comes、美洲線紋海馬 H. erectus、克氏海馬 H. kelloggi、太平洋海馬 H. ingens 都成為了藥鋪所用的常見種。


棘海馬 

H. spinosissimus

。圖片:

張小蜂


在國內知名的中文期刊網站中,以「海馬、藥用、藥效、藥理作用」等關鍵詞,均能檢索到大量圍繞海馬壯陽、抗疲勞、鎮痛等作用的研究。論文質量且不提,但結果無一例外地強調「海馬在生物醫藥應用開發的前景十分廣闊」。


個人覺得,相比莫須有的「開發前景」,人類捕撈給這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恐怕來得更快。


感謝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海馬項目組在讀博士研究生張雄先生對本文專業內容的審校。


本文是「萌物」物種日曆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張小蜂。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自然界的好爸爸們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為何狗子難以捨棄,那一泡新鮮出菊的熱屎?
開工第一問:如何在上班時逛公園?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