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把脈」《老中醫》

「把脈」《老中醫》

如何準確地表現中醫,是《老中醫》拍攝過程中的難點所在。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碗從廚房端到病患面前的中藥,一聲尖叫和碗被打碎的聲音……《老中醫》的開場是個長達2分35秒的超長鏡頭,信息密集、一氣呵成,同時也將觀眾帶入了民國時期的時代氛圍之中。以1927年——1946年間的上海為背景,通過7個醫案,《老中醫》講述了江蘇常州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闖蕩上海灘,一生致力於中醫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故事。

行業存亡背景下的中醫故事

毛衛寧介紹,《老中醫》的時代背景——1927年—1946年,正是中醫面臨生死考驗的階段。一方面,民國政府要取消中醫;另一方面,日本侵略的加劇,也極大影響了我國中醫事業的發展。因此《老中醫》的一大特點就是要正面表現中醫在20世紀20年代——40年代這個最艱難時期的發展。

為了創作好劇本,高滿堂、李洲「三下常州」,採訪了孟河醫派300年來具有代表性的醫家行醫診病、處世為人的故事,並收集了大量中醫藥學資料,在積累大量素材的基礎上,塑造了老中醫翁泉海這一藝術形象。與此同時,劇中有關中醫藥的情節、台詞、藥方和器械等,都由專門的中醫顧問團隊一一把關校正,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中醫這門科學的本來面目。「這部劇的醫藥顧問帶著幾個研究生,逐句逐篇地為我們校正所有醫藥醫案,沒有中醫團隊的指導,《老中醫》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完成度。但《老中醫》是一個故事,不是中醫題材的紀錄片或教材,我們只能說踏踏實實地把《老中醫》里所有的醫藥醫案、中醫知識都搞得明明白白,於良心無愧,但也有可能掛一漏萬。」高滿堂在該劇開播發布會上說道。

如何準確地表現中醫,是《老中醫》拍攝過程中的難點所在。毛衛寧笑言,劇組真的可以開一個中藥鋪,演員們也可以到中醫館打工。劇組備齊了劇中涉及的成百上千種中醫藥材,劇中人物念到什麼藥材,拉開抽屜就能抓到。演員也在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了解中醫相關知識,實地到孟河體驗生活。「中醫攸關健康,我們要做到即便觀眾照著我們戲裡的方子抓藥也不會出現問題,能不能治病另說,因為每個方子、每個治療方案都因人而異。」毛衛寧說。

人物群像塑造

在展現扣人心弦的7個醫案同時,《老中醫》也塑造了一批醫藥行業人物群像。

陳寶國飾演的翁泉海是孟河醫派的傳人,他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妙手回春盡顯醫者仁心;馮遠征飾演的趙閔堂曾留洋深造醫術,劇中他通曉中西醫理,心高氣傲,善於投機取巧,但最後為了民族大義慨然赴死;許晴飾演的葆秀,出身中醫世家,蕙質蘭心,堅忍獨立,為愛情、為大義奮不顧身;陳月末飾演的鈴醫(即走方郎中,古時行醫之時,郎中身負藥箱,手搖串鈴)高小朴機敏聰慧卻一身江湖習氣……

劇中,趙閔堂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出身中醫世家,卻被父親送出國學習西醫。學成歸來,在上海開設西醫診所失敗後又轉做中醫。他靈活善變又嫉賢妒能,卻始終保持著醫者仁心。馮遠征透露,他為這個人物設計了很多劇本中沒有的細節,人物最後的命運也在他和高滿堂商量後改成了視死如歸的結局。

「我正好是這個年紀,這個角色可以說來得正是時候,或者說我一直在準備著遇到這麼一個角色。」在接受《綜藝報》採訪時,陳寶國如此說道。為了準備翁泉海這個角色,陳寶國瘦身13斤,使外形更加貼合醫者仙風道骨的形象。在拍攝的4個月120天中,陳寶國沒有一次請假或遲到。「4個月的時間我就是兩點一線,從酒店房間到拍攝現場,晚上再回酒店房間,就這麼一條簡單的生活軌跡,我讓自己安定下來、平靜下來,從而更接近我演的這個大夫。」

對話陳寶國:

翁泉海可能會讓我進入表演的另一層面

《綜藝報》:為了翁泉海這個人物,你做了哪些準備?

陳寶國:基本都是按照以往的習慣,體驗生活,採風,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這麼多年我覺得行之有效的辦法。演員不是神仙,不可能憑空從身上生髮出另一個人物,然後在你幾個月的時間中活他幾十年。如果你不體驗生活,找不到一個角色的種子,一個形象的模特,人物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我年輕的時候為了一個角色可以去體驗2—3個月的生活。那時候條件不好,我自己坐著火車就去了,到了地方跟人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最後拿回去的是用一個板磚一樣的錄音機錄的幾盤磁帶。在回來的火車上,我就知道這個人物已經上身了。現在雖然生活節奏加快了,但我想演員創作的道理其實還是那些。影視表演有很多手法,可以去摳,但是如果你想出人物,還是得體驗生活,這條路是多少代人總結出來的。

《綜藝報》:這部戲你是怎麼體驗生活的?

陳寶國:這部戲於2017年8月底開機,我們4月份就跟著滿堂老師一起去了常州孟河,去切身感受這個依孟河而建的小鎮,怎麼會出了這麼多中醫名家,他們有哪些事迹。翁泉海這個角色是編劇在當地4位名醫身上提煉而成的一個藝術形象,這個人物跟我以前演過的很多角色都不太一樣,給我提供了一個少見的人物類型。

《綜藝報》:這個人物有什麼特殊性?

陳寶國:翁泉海是一個大夫,我覺得這個角色應該更穩當一些,踏踏實實的。我前前後後也演了幾十個角色,接觸了很多人物類型,但是一拿到這個人物,我首先想到的是把外化或者內在的技術、技巧都藏在後面,不用、不考慮,我就是想他心裡怎麼想。

前期籌備加上開機拍攝,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用心去體驗,讓人物從我的心裡流淌出來。當喊預備、開始的那一瞬間,我的心力、心緒一定要調整到跟角色一致,也就是演員常說的「氣口」,這個氣口對了,後面的戲就會很順利。當你有了充分的構思和準備的時候,你的技術自然而然就會幫助到你。但如果特意去使用一些技術,就會脫節,與角色剝離。

表演這個東西太深奧了,你需要一直去想、去琢磨,但永遠琢磨不盡。這個角色我演下來非常累,一旦走心,一定會覺得心累,因此拍攝結束後半年,我都難以從人物中走出來。但「他」在情感上帶給我極大的感染,我覺得這可能是人戲合一最好的一個狀態——就算是下場休息,坐在桌邊吃飯,都會覺得今天很舒暢。這就是所謂的愉悅和快樂的表演,我覺得這個人物可能會讓我進入表演的另外一個層面。

我正好是這個年紀,這個角色可以說來得正是時候,或者說我一直在準備著遇到這麼一個角色。

《綜藝報》:你的很多角色都反映了家國情懷,翁泉海跟以前的角色有何不同?

陳寶國:表現的形式不太一樣。譬如說《老農民》,高滿堂老師寫了「老農民」和共和國一起經歷的60年。顯然,「老中醫」跟他的生活軌跡不一樣,生活年代不一樣,人物性格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但就他這個行業而言,這麼一個大夫,當外國侵略者進犯的時候,他為了中醫,為了患者,為了自己的親人,傾盡全力保護中醫這一國之瑰寶,我覺得他很偉大。我有這份運氣,讓這一角色落在我身上,我就有這個責任,把這種感受傳遞出去,以儘可能強的信號傳遞出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藝報 的精彩文章:

TAG:綜藝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