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睡覺,先睡脾!一味葯就能實現?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葯海》、《中華臨床中藥學》、《中醫濕病證治學》、《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藥學》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給您聊一個專治失眠的辦法。這辦法,特別簡單,簡單到只用一味葯。這就是妙用茯苓。
準備中藥茯苓50克,水煎2次,共取葯汁100毫升左右,分2次服用,分別在午休以及晚上睡前半小時各服用1次,服用期間停一切辛辣之物,一個月為一個療程。這辦法,最初載於2006年的《中醫研究》。用這個辦法,臨床治癒7人,顯效9人,有效5人,無效3人,無一出現不良反應。
不過,茯苓用50克,其量是很大的。所以,這個辦法,又被稱作「大劑量茯苓治療不寐」。
而且,這裡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茯苓這東西,煎煮的時候,要切薄片才能煎透。如果成塊來煎,很難獲取足量的有效成分。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裡面的道理。
首先說,茯苓,作為中藥材,有明確的鎮靜功能。藥理研究顯示,茯苓煎劑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
古人在這方面,肯定沒做過動物實驗。只不過,隨著這味中藥材的不斷被應用,其安神助眠的作用,逐漸顯露出來了。
茯苓,最初載於《神農本草經》,性味甘、淡、平,入心經、脾經、肺經、膀胱經、三焦經和胃經,作用範圍很廣泛。《名醫別錄》說它可以「保神守中」,《藥性論》說它可以「善安心神」。《日華子本草》說它可以「開心益智」。當然,茯苓最大的功效,在於健脾和胃、滲濕利水。
而茯苓能助眠,其實還得益於其健脾的功效。
一點一點說吧。咱們的脾,藏意。脾,作為氣血生化之源,決定著我們一生之血,是否充盛。咱們的血充盛了,心血就足。心神就會得到濡養。於是,我們就睡得好。脾虛,則心血虛,於是我們就睡不好。所以在失眠的癥候裡面,有一種,就是心脾兩虛。這類人的主要表現就是,睡不好覺,心悸健忘,體倦乏力,腹脹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萎黃,舌質淡而苔薄白。
對這類失眠者,茯苓是有效的。茯苓,《藥品化義》就說,可以「主治脾胃不和」,對食少,便溏等問題,有一定的調治之效。
再說一個。脾虛,除了能導致心血虧虛之外,還能導致痰濕內積。脾是化痰濕的發動機。它出毛病了,痰濕就越來越多了。痰濕中阻,會導致失眠的。這在失眠的中醫證治裡面,很受重視。這樣的人,痰濕滯留,困遏中陽,使得一身升降失調、心神被蒙,誘發失眠。主要表現,就是睡不好,腹脹、身體困重、食慾不佳,口淡,吃什麼東西都沒味道,便溏,舌苔白膩。
茯苓,能健脾利水,去濕化濁,對此也十分合拍。
所以說,茯苓,對於失眠因脾而致病的人,是相對有效的。它的安神助眠之功,基本上可以說,得益於健脾之能。
當然,除了上面那個大劑量茯苓煎劑的辦法外,下面這個食療方,更適合咱們老百姓日常服用調養。這就是利用茯苓細粉250克,,米粉250克,白糖250克。這些原料加水攪拌成糊,用微火在平鍋裡面攤烙成薄餅服用。此法作為小吃,日常服用,可以起到對失眠的調治作用,同時改善心悸、氣短、食少、便溏以及浮腫等癥狀。此法,擇選自《中華食物療法大全》。
好了。文說到這裡,即將告一段落了。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