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搞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對什麼樣的國家最有利?

蘇聯搞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對什麼樣的國家最有利?

文|黃金生

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在哈佛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的儀式上發表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明確宣布,美國政策的目的是「在全世界恢復有效的經濟制度,促進自由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的出現」,6月中旬,馬歇爾進一步指出,歐洲復興的計劃適用於亞洲以西的整個歐洲大陸。為應對美國「馬歇爾計劃」,蘇聯分別同保、捷、匈、波、羅簽訂一系列經濟貿易協定,這些協定統稱為「莫洛托夫計劃」。為實現東歐各國與蘇聯更廣泛的經濟合作,決定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在平等基礎上,以交流經濟經驗,相互給予技術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糧食、機器、裝備等方面提供協助為其任務。

蘇聯搞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對什麼樣的國家最有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74年東德為紀念經互會成立25周年發行的郵票,上面繪有各成員國國旗

對於像蒙古這樣的不發達國家,加入經互會得到的經濟實惠就比較多。1962年,蒙古獲准加入,在內部分工中扮演鉬礦石和銅礦石(均為重要的機械和航空工業原料)提供者的角色。起初,東德、波蘭等國曾試圖以來料加工的方式幫助蒙古發展製造業,但因為產品的質量過於低劣,最後不得不改為直接援助或贈予;保加利亞和捷克斯洛伐克則持續地向烏蘭巴托提供無息貸款。到1987年為止,蒙古從經互會國家獲得的直接經濟援助累計達10億美元之巨,並佔用了蘇東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5.8%。當時蒙古的總人口不足200萬人,而6400萬人口的越南累計獲得的經濟援助也不過20億美元,這無疑是相當可觀的數字。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蒙古興建達爾汗、額爾登特、喬巴山三座工業城的資本幾乎完全是由蘇東國家所贊助,蘇聯還向蒙古人民軍提供了425輛坦克和126架戰鬥機。

到1985年為止,蒙古的年均財政收入已經由1940年時的1.24億圖格里克穩步增長到了57.43億,其中32.4%的進賬來自工業部門,18.3%來自農業。不過,這也導致其產業結構失衡、嚴重依賴外部「輸血」的缺陷。若無源源不斷的外部「輸血」,政府根本無力升級生產設備和交通運輸條件。而畸高的稅率、龐大低效的國企和刻板獃滯的計劃部門,也導致蒙古在之後的經濟轉型困難重重。

蘇聯搞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對什麼樣的國家最有利?

1988 年舉辦的經互會會議上,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正在發言

所以,經濟互助委員會是個對東歐國家並沒有多少吸引力,只有蒙古、越南、古巴等不發達國家對經互會念念不忘。它能夠存在下去,主要憑藉二戰後形成的兩極格局,有蘇聯的強力控制。80年代中後期,蘇聯國力下降,已無法維持超級大國的地位了。1989年,東歐劇變,各國紛紛拋棄蘇聯模式,效法西方,爭先恐後地與西方發展關係。昔日盟友間產生了深深的裂痕,建立在政治同盟和計劃經濟基礎上的經互會失去了存在的基礎。經互會的活動減少了,成員國之間的換貨貿易額大幅度下降,一體化工程停頓。1990年7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自1991年1月1日起與經互會雙邊貿易傳統的轉賬方式將改為按世界市場價格以硬通貨現金交易,東歐國家雖然對蘇聯的這一突然決定始料不及,但並未加以反對。1991年6月28日,在布達佩斯舉行的經互會第46次會議,除民主德國外,其他9個成員國代表簽署了解散經互會的議定書,規定90天後,經互會停止存在。這樣,產生於冷戰初期的經互會,亦隨著冷戰的結束而銷聲匿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豬豬那麼可愛,我們卻總讓他們肝腸寸斷:發自肺腑的「真香」
冒死發送的求和電報無人回復,傅作義還有其他路可走嗎?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