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支付巨頭的收割時刻:不是扛不住,而是吃定你了

支付巨頭的收割時刻:不是扛不住,而是吃定你了

來源: 新金融琅琊榜

作者:董雲峰

生意就是生意。不獨是支付行業,再強大的巨頭,再美妙的故事,終將囿於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在繼續,收割不會缺席,只會遲到。

21日,支付寶宣布對信用卡還款收費。而早在2016年10月,支付寶已經針對用戶提現收費。

至於微信支付,轉賬、提現、信用卡還款都收費,並且在開始收費的時點上比支付寶更早。

多年前,在商業銀行處處收費的時候,支付寶和財付通以免費的名義俘獲了一批又一批用戶;如今,在商業銀行的上述交易基本全面免費之後,它們的免費午餐卻越來越少了。

從遍地免費到處處收費,兩大支付巨頭的這種變化,既是行業監管從嚴、成本壓力上升的結果,更是支付戰爭進入持久戰的標誌。

對騰訊和阿里來說,還沒有到扛不住的時候,不過是吃定了用戶——越來越多的收費,絲毫沒有影響其發展步伐。

一旦時機成熟,商業利益不會再給用戶體驗讓路。而用戶早就應當知道:補貼不會是常態,而免費並非理所當然。

這些收費舉措,不過是向正常的商業模式回歸。而眼下的收費標準,實際上遠低於國際水平。

1

兩大支付巨頭的收費史

在中國第三方支付誕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向C端的收費一直沒有成為主流。

尤其是互聯網公司背景的支付公司,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它們作為互聯網生態體系的基礎設施,向用戶提供免費支付服務,以此增加用戶黏性、拓展用戶價值。

這一格局在2015年開始改變,微信支付(財付通)率先收費,支付寶緊隨其後,第三方支付的「收費午餐」越來越多。

2015年10月,微信宣布轉賬收費,每人每月享有2萬元免費轉賬額度,超出部分按0.1%的標準收取手續費。

2016年2月,微信宣布,從2016年3月1日起,從零錢提現到銀行卡,每位用戶(身份證維度)有終身累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

2016年9月,支付寶發布公告,從2016年10月12日起,個人用戶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超過額度後,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服務費。

2017年11月,微信支付宣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針對信用卡還款,將對每位用戶每個自然月累計還款額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進行收費(最低0.1元)。

2018年7月,微信再次發布公告稱,將在8月1日停止免費信用卡還款服務,屆時每筆還款都有0.1%的手續費。

2019年2月,支付寶發布公告表示,自3月26日起,通過支付寶給信用卡還款將收取服務費;每月2000元以內的還款不收費,超出部分收取0.1%的服務費。

這樣一來,微信支付的轉賬、提現、信用卡還款均收費,費率均為0.1%;支付寶的提現和信用卡還款收費,費率同樣為0.1%,支付寶賬戶之間的轉賬不收費。

上述支付業務的一個共同點是,沒有商業場景,因此支付機構無法向B端收費。

為了降低收費對用戶的影響,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設置了一定的免費額度。目前,微信支付的免費轉賬額度為2萬元,提現的免費額度為終身累計1000元,信用卡還款沒有免費額度;支付寶的提現免費額度為終身累計2萬元,信用卡還款免費額度為2000元。

可以看到,微信支付比支付寶的收費範圍更廣,而免費額度更低。

2

成本壓力還是哭窮?

為什麼要收費?騰訊和阿里給出的解釋都是成本壓力。

騰訊曾多次強調,這些收費「並非微信支付追求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

具體來說,微信支付的每一筆交易,只要從銀行卡扣款,事實上不論金額大小,銀行都要向微信支付收取交易手續費。這些成本一直都由微信支付承擔,隨著微信支付用戶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

2016年3月,馬化騰在兩會期間曾回應稱,「銀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都是有千分之一的成本。這個成本現在1個月超過3億。」他還提到,「最恐怖的是還在高速增長。我們做一個通道一進一出,卻要承擔這個千分之一,確實是很不科學。」

阿里方面的的口徑大同小異。在2016年宣布提現收費的時候,支付寶對外稱,收費的原因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在昨日的公告中,支付寶同樣表示:「伴隨著信用卡還款服務的綜合成本上升……我們深知,勉力支撐並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它們的成本壓力真有這麼大嗎?

確實很大。去年11月份披露的騰訊2018年Q3財報顯示,其收入成本同比增長35%至451.15億元;其中,其他業務(包含雲計算、第三方支付)收入成本同比上升63%至156.78億元。

要知道,去年全年,財付通與支付寶的支付交易總筆數分別為4600億筆和1975億筆;按照日均交易計算,財付通每日12億筆,支付寶每日5億筆。

這樣的體量,意味著百億級別的業務成本,而且隨著交易規模的提升,成本還在不斷上升。

在《論持久戰:支付戰爭將往何處去》一文中,我分析過:

然而,強監管環境下,備付金集中存管的落地,終結了以沉澱資金利息為主要盈利來源的商業模式,並且推高了支付機構的經營成本。

在此之前,支付機構可以拿備付金與銀行談價格,爭取更低的費用,但現在它們失去了這個至關重要的籌碼。

一方面是備付金利息收入消失、銀行通道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偏低的服務費率與持續的補貼投入,這樣的局面,對財付通和支付寶來說,都是重壓——而且業務規模越大,壓力越大。

另外,相比Paypal高達4%左右的費率,國內支付行業的收費實在是低得可憐,面向B端的不過千分之六左右,面向C端的收費也不過千分之一。

3

不是扛不住,而是吃定你了

那麼,成本壓力真的大到它們不收費就過不下去的地步了嗎?

當然沒有。對騰訊和阿里來說,它們必然是扛得住的。

一方面,這兩大巨頭每年的凈利潤上千億,如果有必要,拿出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補貼,不是一件難事。

另一方面,業務成本固然不低,但是它們還有其他收入,通過交叉補貼可以很大程度上對沖業務成本的影響。

既然扛得住,為什麼還是下手收割了呢?

答案再簡單不過:吃定你了啊。既然有底氣收費,就有本事留住你。

對騰訊和阿里而言,這種涉及數億用戶的的重大決策,必定經過精密的算計和考量,它們認準了當前的收費力度對用戶影響很小——你跑不掉的。

從提現、轉賬再到信用卡,一步步來;先有免費額度,爾後降低乃至直接取消免費額度。

慢慢地,用戶也就接受並習慣了,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如今,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用戶,在品牌認知和用戶習慣方面早就根深蒂固。

你或許不再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去還信用卡、去轉賬,但不妨礙你使用它們到線下掃碼支付,也不影響你繼續使用餘額寶、理財通,它們還通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你使用其他產品。

而這恰恰是騰訊和阿里希望看到的:降低不必要的業務損耗,提升有價值的業務體量。

為什麼微信和支付寶之外的眾多平台仍然提供免費支付服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的實力和影響力決定了不敢輕易收費,而偏低的業務體量決定了收費必要性不大。

更確切地說,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每一次收費消息的公布,對它們而言都是一次搶用戶的機會,儘管實際成效往往有限。

它們都在期待屬於自己的收割時刻。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1月P2P車貸借貸金額環比上升10.8%
1月P2P車貸平台借貸金額 Top 20 排行榜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