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應用動力模型,改變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磨蹭習慣?

如何應用動力模型,改變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磨蹭習慣?

一位家長說自己孩子,以前寫作業還挺快的,最近越來越磨蹭,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拉到睡覺前才能寫完。為了不耽誤功課,本來給孩子安排每晚練習的鋼琴課,也不得不停掉。家長很著急,想知道怎麼改變孩子磨蹭拖拉的毛病?

其實這種情況,有經驗的家長應該知道,不是孩子沒能力寫得快,是不願意,因為寫完作業後會有很多不在做的事情等著他。用模型來做一下分析:

如何應用動力模型,改變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磨蹭習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T)觸發條件:每次寫完作業之後,如果不到睡覺時間,媽媽就會安排練習鋼琴,或者額外的比如單詞、速算等等任務。如果睡覺時間快到了,才寫完作業,就不用做這些額外的任務了。

(M)動機:想逃避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比如練習鋼琴。

(A)行為能力:寫作業的時候慢一點,不需要耗費什麼心力,很容易達成。相比較而言的其它方式,比如和媽媽商量晚上不練習鋼琴、不做其它額外任務,則非常困難。

(B)行為:由於前段時間有過寫完作業太晚而不用做額外任務的經歷,所以「延長作業時間直到睡覺」這個行為很有效,於是動機直接調用這個解決方案。於是,孩子出現每次寫作業都「磨蹭到很晚」的行為。

(R)獎勵:媽媽認為孩子按時休息很重要,如果寫完作業已經到了睡覺時間,那麼別的事情就可以不做了。這個時候,因為解決方案生效,孩子獲得了「成功逃避痛苦」的獎勵。

(C)起動臨界條件:逃避痛苦感受的強度,大於快速完成作業所獲得的放鬆感和成就感。

這個行為方案很有效,所以這個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被反覆強化,孩子形成自動化的執行意圖:如果我把作業拖到睡覺前完成,那麼我不用做那些令我討厭的額外任務了。

*如何解決?

可以先嘗試增加「獎勵」要素。比如和孩子約定,寫完作業後不安排額外任務,而是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可以玩玩具、看自己喜歡的書等等。這樣有了「獎勵」,相應的動機也就有了。孩子就有可能為了獲得完成作業後的放鬆感和成就感,而有了快速完成作業的動機,改掉因為逃避額外任務而磨蹭拖拉的習慣。

至於如何讓孩子養成練習鋼琴的習慣,那就要建立新的動力模型來實現,家長可以開動腦筋,來思考和嘗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從1歲到10歲,不同階段教育方法
如何重塑孩子稀缺的「感恩心」?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