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史上最強火箭,是交通革命,還是PPT騙局?
來源: 環球科學
從上海飛到紐約,需要多長時間?
飛行時刻表告訴我們,至少需要14個小時。
但馬斯克說:只要半個小時,我就能將你送到大洋彼岸。
這篇改編自《萬物》2月刊封面故事的文章,將通過生動的圖解剖析,如何用全世界最強大的火箭帶你環遊地球。
開啟科學探索之旅
相信各位還記得,凡爾納筆下的福克先生當初搭乘火車和輪船,歷經八十天的波折才環遊了地球。如今我們想要環球旅行的話,不必再像小說里那樣大費周章。從上海到地球另一面的紐約僅僅是一張機票的事情。
現代交通科技讓環球旅行得以在數十小時內實現,相當便捷。
但是!顯然有人覺得十多個小時的旅程還是太慢了!
這就是人稱「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他雄心壯志的想把從這個時間縮短到30分鐘左右!
馬斯克近乎傳奇的履歷自然不必多講——矽谷天才、年輕的億萬富翁,最近忙著在上海建廠造汽車,更是為了移民火星的終極夢想,「不務正業」造火箭玩。
去年這個時候,空前想必也是絕後的,這位仁兄把一輛跑車射進了太空。為自己的汽車和火箭業務打了一個宇宙級別的廣告……
移民火星的夢想是要有的,但在這之前飯也得正常吃。於是極具商業頭腦的馬斯克和他的手下的一票理工宅工程師們,打起了民用航空的主意。
早在2017年,馬斯克的團隊就公布了將火箭用於民航事業的計劃:
是不是很激動!
別說紐約到上海僅僅需要39分鐘!
理論上甚至能在一小時內抵達全球任何一個地方!
視頻中這個超級厲害的交通工具,就是自美國探月計劃結束以來,這個星球上即將出現的最大型火箭——BFR,大型獵鷹火箭!
BFR是個神馬玩意兒?
BFR,大型獵鷹火箭,是SpaceX公司推出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的最新成員,本著「大就是好,多就是強」的原則,這家公司的火箭跟打了激素一樣翻著番的擴容。
獵鷹家族系列火箭
從最開始高度僅20m,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70千克的第一代火箭,一路飆升到106m高,近地運載能力150噸的龐然大物!(2017年數據)
甚至在2016年公布的早期設計中,這個大傢伙的運載能力被估計有近300噸!
運載能力300噸是個什麼概念?
讓我們來橫向對比一下現役的火箭運載能力——
各國火箭體積和運力對比
現役火箭運力最強的,是SpaceX自家在去年發射的重型獵鷹火箭,其載荷能力為63噸(沒錯,就是前文把跑車送上太空的那個);
美國現役主流火箭宇宙神5號系列,近地軌道運載力在20噸左右;
NASA目前最強火箭德爾塔4型,不到29噸;
我國最新研製成功的最大運載火箭長征5號,也是25噸左右;
……
甚至,人類文明目前建造過最強火箭——土星五號(登月計劃運載火箭)——運載能力也只有135噸!
BFR足足將這個數字提高了近3倍!
此後,火箭的設計方案經過了幾次修改。在2018年公布的最新數據上,BFR的設計的運載能力被回調到了100噸,但跟現役火箭比起來仍然是飛躍式的進步了。
畢竟民用航空只是附加屬性,BFR的終極目的可是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的,不多裝點行李怎麼行?
登陸火星概念圖
這麼強大的火箭用於民航,機票價格怕不是也得起飛吧?!
還真不一定,這恰恰就是BFR的另一個優勢——發射成本便宜。
事實上,亞軌道飛行旅行並非SpaceX原創,早在1986年,美國就曾公布了一個能在 2 小時內從美國華盛頓特區到達日本東京的飛行計劃。但由於發射成本過高,這個計劃被擱置了。
SpaceX 的方案和此前各種設想的區別在於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他們不再執著於尋找將飛行器送進軌道的新方法,將更多精力放在對火箭的重複利用上。
當科幻照進現實
相信不少人對於去年重型獵鷹火箭的回收場面仍然記憶猶新。藉助於模塊化的設計思路,獵鷹系列火箭將太空艙送入預定軌道後,其一級推升火箭可返回降落至預定地點,從而實現回收再利用。通過這種技術,SpaceX成功將火箭發射的成本大幅縮減。
各國火箭單位載荷成本對比
拿已經投入商用的重型獵鷹火箭為例:
其單次發射報價為9000萬美元,相比之下,NASA使用的德爾塔4型火箭,每次發射報價高達3.36億美元!從單位質量載荷成本看,重型獵鷹的發射成本僅僅為1141美元/千克,幾乎是德爾塔4型火箭11660美元/千克的十分之一!
而理論上,未來投入使用的BFR,單位成本會比重型獵鷹更加低廉。說不準,在非熱門時段,還能買到打折機票?
那麼,我們究竟什麼時候可以乘上這麼強大、快速、又實惠的火箭出行呢?
由於BFR的目標過於遠大,設計也幾易其稿,一波三折。所以來自外界的質疑聲從未消停過,甚至一度被業內人士稱為「用PPT造的火箭」。
但是馬斯克顯然不是說說而已,最新消息顯示,這個大傢伙可能很快就要與我們見面了。最近,馬斯克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公布了BFR的新進展,從照片可以看出,BFR的運載部分已經組裝完成,即將進行新一輪的測試工作。
這個運載艙的正式命名為星艦(Starship),不僅名字,整個造型都是活生生從科幻小說里走出來的:
看起來很炫酷是吧!別急,上面這是是概念稿,真正的Starship長這樣:
以及這樣:
怕不是全世界最寒酸的火箭組裝方式了
Emmmmm……現在看來外界質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管怎麼說,雖然表面沒有想像的那麼光溜,也算大致達到預期了吧。只要能順利起飛,顏值什麼的都不是問題。
不過等等,我似乎在哪裡見過這個大傢伙……
小馬同志是丁丁粉實錘了!
另一個好消息是,在2018年舉行的媒體發布會上,SpaceX公司宣布BFR即將迎來首批乘客——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及其邀請的藝術家們。他們將乘坐BFR往返月球,這次純粹的月球觀光之旅必將成為火箭旅行的一個里程碑式事件。
據說前澤友作提供了一筆「極其可觀」的費用,用來支持BFR的研發,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甲方爸爸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當然,作為普通人,我們暫時不需要有探月登火的雄心壯志。僅僅能在亞軌道上看上一場「太空歌劇」也絕對值回票價了。
真正的「太空歌劇」
事實上,不止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等前沿科技公司都在進行類似的嘗試,太空旅行的商業化進程已經在飛速發展。在商業力量的推動下,這些科幻一般的事物或許真的能在不遠的未來成為現實。
不久以後,用不到80分鐘的時間做一次環球之旅,絕不再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場景。不管是快速的環球旅行,還是繞月觀光,甚至登陸火星,都會一點點成為現實,耐心等待吧!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里。
畢竟,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AI閱讀病歷,推薦臨床診斷,準確度超過年輕醫生!
※骨頭內發現新血管,或與多種疾病有關?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