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千多年前「魔壺」,無蓋口能加水而且不漏,仿製品曾送印度總理

一千多年前「魔壺」,無蓋口能加水而且不漏,仿製品曾送印度總理

在沒有電和智能設備的時代,古人並不無聊,他們通過觀察自然發現萬物規律並應用於生活,譬如榫卯結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今天人看來,蓋房子時沒有釘子怎麼能行?然而古人就是利用榫卯的凹凸,一根釘子都不用就建造出了最偉大的建築。

類似的發明還有很多,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七巧板、華容道、九連環、魯班鎖、孔明鎖等等也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個古人智慧的發明——倒流壺。

壺是一種盛放酒或者水的工具,起初只是像瓶子一樣,沒有提梁,出口也是在上面。後來為了方便提拿和傾倒,逐漸有了提梁,並在側面開小口也就是壺嘴。當然,壺口還會有蓋子,用來注入酒水。不過,上個世紀60年代,陝西彬縣出土的五代時期的壺,卻很奇怪。

這個壺是瓷器,帶有提梁,腹部印有花卉紋裝飾,施青釉,釉色古樸典雅,相當美觀,可問題是,這壺是壺嘴、壺蓋和提梁整體燒製成的,沒有蓋子!

壺嘴極小,又沒有蓋子,怎麼往裡面注水呢?

為了解開壺的秘密,專家們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魔壺進行了X光透視後才明白,古人真是有大智慧啊!

這種壺其實叫「倒流壺」,它與普通壺不一樣。普通的壺,其口在上,但這壺的開口卻是在下面。「倒流壺」的設計相當巧妙,它的身體其實不是整個都空的,而是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對稱,中間是通道即糊口,類似一個「M」形。

參考下面的圖就能一目了然。

所以,當需要注入酒水的時候,只需要把壺倒過來就可以,水從底部注進壺裡後,再放正就能倒出。由於這種壺逆反了傳統的壺頂注水法,因此被稱為「倒流壺」。

也許你會問:壺放正的時候,水不會流出來嗎?這正是壺最有趣的地方。因為壺身即使放正了,水也不會漏出來,不過當「倒流壺」像一般茶壺稍稍傾斜,水便自然地從壺嘴流出。這是為何呢?原來,壺底的洞通著一根長長的導管,水進入壺中後,只要液體不流動,容器中的水面會保持相平的狀態,因此即使洞在底部,水也不會漏出。

「倒流壺」源於何時,目前還不清楚,據資料可以知道,最遲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宋元時候流行,到明清時期相當興盛。因為其特性不為人知,許多人稱之為「魔壺」。

倒流壺優點在於,一是不容易落灰進去,這樣裡面的酒水很清潔衛生;二是有長壽的寓意(壺身做成桃形)在裡面。有些倒流壺裡面有多個內膽,可以裝入不同的液體,這樣在倒取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想倒什麼倒什麼。

倒流壺曾作為標誌亮相於2016年絲博會暨第20屆西洽會開幕式上,而在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陝西時,陝西省人民政府還曾將一隻倒流壺仿製品贈送於莫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星與歷史名人撞臉照:第五張兩人都是美女,周杰倫與名人最像
外國人拍的故宮老照片:午門城牆破敗不堪,宮內荒草叢生很荒涼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