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探源——范姓
LOGO
范
fanxing
姓
姓氏文化探源
姓氏釋義
范讀作fàn,是形聲字,艹(艸)為形,氾(fán)為聲。範本指一種草(見《說文》),現多用作姓氏。范是范的繁體,車為形,笵(fàn)省氵為聲,本指一種出行時的祭祀,古代文獻中多用來表示模子、法則。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祁姓,東周時期杜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任士師,遂為士氏,稱士蒍,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為范氏。士蒍後世大宗世代稱士氏,士蒍有二子,長子士缺、次子士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會,是為范武子。士會後累遷至晉國正卿,封於隨邑,為隨氏之祖,又封於范邑,立範氏,為范氏始祖。士會嫡子範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執政晉國。士匄生范獻子士鞅,又為晉國執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為前497年趙氏發生內亂,趙鞅殺死了中行氏的姻親邯鄲趙午,也作為中行氏姻親的范吉射幫助中行氏和邯鄲趙氏一起對趙氏進行圍攻,但最終被四卿打敗為趙簡子所驅逐,范氏才退出了晉國政壇。此時,士蒍已是子孫滿天下。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後,範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左右早期的世家鉅族之一。
源流二
出自楚國,以地為姓:楚國有范地,左傳文公九年,有范山。
源流三
源於西南夷,出自晉朝末期林邑王範文,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晉朝時期,南蠻有林邑王範文。
史書記載,「林邑國民果於戰鬥,便山習水,不閑平地。四時暄暖,無霜無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為美。貴女賤男,同姓為婚,婦先娉婿。居喪翦鬢謂之孝,燔屍中野謂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纓絡,每聽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至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中期(西元285年),復來貢獻。晉咸康二年,范逸逝世,由其輔臣範文繼位。
範文,原來是日南郡西卷縣夷人首領菩跋摩的奴僕,為古安南土著夷族,原本不姓范。後來由范逸賜他名為範文,並將其故主人菩跋摩改稱為范椎。
範文從小就經常隨商賈往來,曾多次進入中原地區,了解晉朝社會制度,後來到林邑王范逸的屬地,教範逸「上國制、作宮室、城邑及器械。逸甚愛信之,使為將」,成為了林邑王范逸的重要輔佐大臣。到林邑王范逸逝世後,因無子,範文隨即其位,成為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林邑王。
範文自立為王后,把原來范逸的妻妾悉數關押在樓里,願意轉而成為自己妻妾的,就放下來伺候自己,不從者就絕其食,將其活活餓死。
後來,範文率林邑國之兵攻伐周邊的大小部落,如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魯、扶單等諸國,然後將其兼并,最後擁眾四、五萬人。待勢力達到一定程度後,範文遣使通表入貢於晉帝。
至晉永和三年,東晉王朝瀕臨滅亡,範文率其眾乘機攻陷日南縣,殺太守夏侯覽,並屠殺居民五、六千人,然後奔九真(今越南河內順化以北清華又安),讓國人參觀所殺人屍,並以其祭天。隨後,又率兵剷平了原來自己為奴時的西卷縣城,佔據了整個日南地區。之後書告交州刺史朱蕃(今越南河內),要求以日南北鄙橫山為界,割據地區勢力。
其後,中原大亂,五胡十六國戰亂紛紛,誰也無暇再顧及林邑國之事,林邑國遂日漸坐大,這使範文一族逐漸強勢,該支范氏族系不斷繁衍壯大,成為今天越南范氏一族的主源。如當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副總理范家謙,就是範文的後裔子孫。該支范氏族人在歷史上多有進入中國廣西地區定居者,是今廣西地區瑤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並有復歸至廣東、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者,皆已經漢化為漢族。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博都哩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為女真孛術魯氏,以姓為氏,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字姓為范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滿族范佳氏,滿語拼音為Fan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清朝中葉以後約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漢姓為范氏。
源流五
源於鄂溫克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溫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稱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稱孛術魯氏(孛魯術氏),以姓為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市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鄂溫克族、滿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漢字姓為范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源流六
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文化上流改為漢姓范氏,世代相傳至今。
歷史人物
關於范姓名人,大家最熟知的莫過於范仲淹了,今天小編就帶您走進范仲淹的世界。
說起「文正」二字自宋、元、明、清以來,就是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就是赫赫有名的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被認為是明代第一流的人物,也只被謚為「文成」,而鼎鼎大名的劉伯溫的謚號也是「文成」。范仲淹被歷代讀書人所敬仰的楷模典範、士大夫的精神領袖。「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國朝人物,當以範文正為第一,富(富弼)韓(韓琦)皆不及」、「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黃閣風裁第一清」。。。。。。如李東陽,就被時人嘲諷道,「文正從來謚范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意思有點不夠資格和范仲淹比肩。那麼,范仲淹是誰呢?
范仲淹自小志向遠大,長大後得知自己身世後就哭著和母親辭別到京師求學去了。到了京師後他勤奮刻苦,晝夜不息,冬天的時候他太困就用涼水洗臉提神,有時候沒有東西吃他就一直何愁充饑。對於常人無法忍受的辛苦他都不以為然,最後經過他的刻苦努力終於考中了進士,並任命為司理參軍。當官後,他把自己的老母親接到了自己身邊孝養,並且改回了「范」姓。范仲淹外表和藹,內心剛正不阿,非常孝順。母親在世時雖然後來跟著兒子富貴了,但是一家人仍然保持勤儉的作風,如果沒有客人來從來不做超過兩樣葷菜,他的妻兒衣食也僅夠維持溫飽而已。雖然他對自己很「苛刻」,卻對他人樂於好施。在開設「義莊」,的時候一直無償贍養同族中那些有困難的人,由於他博愛善施,很多賢明的人都歸在了他的門下,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他的大名。
范仲淹去世之後,各地的人得知消息後無不悲痛不已,就在他去世那天,羌族有幾百人就像失去父親一樣痛哭,之後齋戒了三日才不舍的離去。
傳說,范仲淹童年時曾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問:「您看我將來能否做宰相?」算命先生笑道:「小小年紀,不要太輕狂!」范仲淹借著問:「那您再看看,我能不能做醫生?」算命先生很不解:「剛才做宰相,現在怎麼又要做醫生?」范仲淹說:「唯有宰相和醫生能夠救人」。算命先生讚歎道:「你有此心,真宰相也!」正是這顆濟世救民的心,划出了范仲淹的人生軌跡。
范仲淹說:「人生憂多樂少,惟自適為好。」儘管是「憂多樂少」,范仲淹還是將那更多的「憂」留給了自己,而將那本不多的「樂」獻給了天下。岳陽樓上的字字心血,正是范仲淹的人生實踐。文章縱然能流傳千古,而更令人感動的,還是其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那種樸質剛直的精神,對他人、對百姓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正是他巨大能量的源泉,是其錦繡文章流出之所在。
姓氏文化
生平惟存忠恕;胸懷廣具甲兵。
上聯典指北宋范純仁,皇祐年間進士,歷官襄城知縣、侍御史,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河中府、和州、慶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哲宗時,官尚書僕射、中書侍郎,徽宗時,官至觀文殿大學士。他曾說:「我生平所學,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盡。」下聯典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字希文,少年時貧困而苦學,做官後以敢言著稱。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歷官西溪鹽官、以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寶元年間,西夏攻延州,他與韓琦同任陝西經略副使,改革軍制,鞏固邊防,夏人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慶曆年間官至參知政事。工於詩詞散文,文章富於政治內容,詩詞風格明健。
有祛病回春妙手;存先憂後樂雄心。
上聯典出東晉名醫范汪,字玄平,博學多通善醫。下聯典出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
齏鹽淡薄心常樂;瀟洒襟期洽亦豪。
上聯典出宋代侍人范周,字無外,負才不羈,安貧自樂。下聯典出宋代侍人范良遂,字次卿,自號墨庄居士。放情山水,不慕榮利,長於詩歌。其兄顯貴,他寧靜淡泊,瀟洒自豪。
傳承姓氏文化
弘揚中華精神
※誰維繫和延長了大清帝國半個世紀的生命?慈禧太后或是洋人?
※他如何從一個小癟三混進老上海灘十里洋場成為上海皇帝的?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