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汪小洋:世界墓室壁畫的研究體系與學術意義

汪小洋:世界墓室壁畫的研究體系與學術意義

在世界宗教美術中,雕塑和壁畫是兩種主要的藝術類型。其中,壁畫又有地面壁畫和地下壁畫之分。地面壁畫主要存在於石窟、寺院、宮觀、教堂等載體之中,地下壁畫則主要是墓室壁畫。墓室壁畫佔有宗教壁畫的半壁江山,歷史悠久,遺存分布廣泛,學術研究空間很大。相對於中國的石窟壁畫和西方的教堂壁畫等地面壁畫,墓室壁畫的研究成果遠遠不足,而且缺少相應的研究體系。

要建立墓室壁畫的研究體系,首先要明確其學術指嚮應當能夠覆蓋全球墓室壁畫的主要現象。我們可以從墓室壁畫的一些基本要素出發,建立這一研究體系的大體框架。

其一,墓室壁畫的遺存分布區。墓室壁畫是一種喪葬形式,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經普遍存在。不過,墓室壁畫多數存在於地下,需要考古發掘才能發現。從目前的考古成果看,墓室壁畫在世界範圍內有三個具有代表性的遺存集中分布區,即中國和周邊分布區、地中海沿岸分布區和中美洲分布區。其中,中國及周邊分布區墓室壁畫遺存數量最多,有1000多處遺存有了考古報告或正規信息。中美洲地區比較少,但目前也有80多處遺存被發現。

其二,墓室壁畫的載體形制。從載體的功能屬性看,墓室壁畫的載體形制有兩類,一類是獨立型墓室壁畫建築,如最為人們熟悉的壁畫墓,中國墓室壁畫多屬於此類;一類是混合型墓室壁畫建築,如古埃及文明中的金字塔和瑪雅文明中的神廟等。混合型建築中,墓室壁畫常常具有依附性。獨立型墓室壁畫中,墓室建築和葬具(石棺、石槨等)是兩種主要載體,混合型墓室壁畫的載體則有多種類型。

其三,墓室壁畫的藝術形式。從已有的考古發掘成果看,墓室壁畫的藝術形式主要有彩繪壁畫、淺浮雕壁畫和線刻壁畫三大類型。彩繪壁畫主要是在泥敷壁面上作畫,繪畫面積大,色彩豐富,表現手法也相對多樣,多敘事圖像。淺浮雕壁畫和線刻壁畫是在石質材料上作畫,繪畫面積受到限制,表現手法也相對單一,但儀式感強。學界對淺浮雕是否屬於壁畫存在爭議,不過淺浮雕有繪畫與雕塑結合的特點,欣賞方式也是一面為主或最多兩面,所以我們將淺浮雕歸為墓室壁畫的一種類型。墓室壁畫的三個遺存分布區各有特點,中國及周邊分布區三種壁畫形式都有,地中海分布區多淺浮雕和彩繪壁畫,中美洲分布區多彩繪壁畫。中國墓室壁畫的藝術形式有鮮明的階段性,漢代以屬於彩繪壁畫的漢墓壁畫和屬於淺浮雕的漢畫像石為主,南北朝線刻壁畫增多,唐代以彩繪壁畫為主,宋遼金元則流行淺浮雕和彩繪壁畫。

其四,墓室壁畫的主題特徵。墓室壁畫表現的是墓主人和其他墓葬建築建設者對另一個世界的期待,在這一方面,三個遺存分布區各有特點。中國及周邊分布區和中美洲分布區的墓室壁畫側重描述重生,但又有所不同。中國的墓主人各個階層都有,墓室壁畫表現出對此岸世俗生活的熱情追求。中美洲多為高等級墓,墓主人在墓室壁畫中加入了許多政治生活的內容,比如強調繼承權的合法性、神化國王等。在地中海分布區,墓室壁畫多表現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題材。此外,在地中海分布區,「最早的基督教象徵符號出現在羅馬的地下墓室壁畫中……所有這些形象都畫在墓穴中低矮的天花板上,以及這些地下長廊中放棺材的壁龕與墓室之間非常有限的牆壁上」(修·昂納、約翰·弗萊明:《世界藝術史》)。

其五,墓室壁畫的敘事特徵。中國及周邊分布區的墓室壁畫描述重生時強調生死轉化和對現實生活的熱愛,所以敘事性強。中美洲分布區的墓室壁畫也描述重生,但常常強調權力的強大和延續性,所以儀式圖像很多。地中海沿岸分布區的墓室壁畫多表現神話題材,儀式感強,而且程式化色彩明顯。

世界墓室壁畫有很重要的學術意義:首先,墓室壁畫有助於加深對文明古國文化遺產的價值認識。墓室壁畫的三個遺存集中分布區都是文明古國,以往認識文明古國文化遺產時對墓室壁畫關注不夠,系統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其實,墓室壁畫涉及宗教、藝術、考古等多個學術領域,而且遺存在初始性、完整性和綜合性上有著先天優勢,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內容。

其次,從墓室壁畫可以認識宗教美術的藝術價值。墓室壁畫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一方面,墓室壁畫是一個體量很大的宗教美術類型,三個遺存分布區的墓室壁畫表達了不同的宗教主題,同時又有彩繪、淺浮雕和線刻等多種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墓室壁畫形成時間早、成熟時間早,是早期宗教美術的主要形式,包含了許多優秀的總結藝術作品。

最後,墓室壁畫為中外美術比較提供了新維度。以往學術界的中外美術比較多藉助西方理論,而墓室壁畫則可以提供新的維度。中國墓室壁畫的研究對象最豐富。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墓室壁畫有著沿革有序的發展脈絡和最多的遺存,而且,中國高等級壁畫墓和低等級壁畫墓都非常多。同時,中國墓室壁畫的研究成果最豐富。與西方不同,墓室壁畫在中國已經作為獨立的繪畫形式而被廣泛研究,成果豐富,比如斷代的墓室壁畫研究已成體系。中國已有的墓室壁畫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在構建世界墓室壁畫研究體系時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源。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中國宗教美術史》」(17ZDA23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藝術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王毅 王邦達:深刻理解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
建設當代文學批評原創理論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