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奶爸的終極幻想—詳解豐田Sienna&家用七座車選購指南

奶爸的終極幻想—詳解豐田Sienna&家用七座車選購指南

作者:咖加用戶-笛小凡

先附上題圖

上回說到,我已徹底逃脫了日產家族的魔爪,用一輛Sienna頂替了之前QX60的位置,使用至今也有一年之久,特此來和大家分享分享使用體驗。順帶給大家帶來宏觀的七座車選購指南。

本文所有觀點基於自家所有的2017款豐田Sienna兩驅LE版,原車搭載四條17英寸的米其林Primacy MXV4輪胎。SE/XLE/LTD/AWD車型產品力不一定與此一致,僅供參考。作為一輛純正北美口味的Minivan,Sienna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保姆車」應有的特質:相貌平平、車寬巨大、乘坐充裕同時尾廂裝載量驚人。說起來這似乎與國內現在一味追求「四座豪華明星車」(你們應該也能看出來我想說的就是Alphard)的風氣相悖,但從平行進口的銷量來看,Sienna在國內倒是也有不小的受眾人群。

先對這輛車給出六點總體評價:

1.家用帶娃MPV中的王者,同級實用性最佳

2.動力充沛,巡航駕駛極為放鬆愜意

3.環境隔音和底盤濾震令人滿意

4.過大體型導致城市駕駛靈活性欠佳

5.平行進口可靠性堪憂

6.橫置8AT匹配不理想

下面的正文將多個方面介紹我家的這位新朋友,看看這位從美洲大陸來的傢伙開著用著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造型&內飾設計」

作為一輛長達5100mm,寬接近2000mmm的大尺寸MPV(這種北美味兒的產品更貼切的叫法其實應該是minivan),造型在我看來並不是重要因素,主要看個眼緣,反正在我第一次接到這輛車的時候,看這胖胖的傢伙還挺可愛的。

至於內飾……這裡先給大家說個抱歉,座椅包成如此令人作嘔的汽配城風格並非作者本意,但無奈迫於壓力撕掉了我鍾愛的原車絨布。

內飾設計跟近似定位的GL8 Avenir和哪怕是同樣來自北美的Pacifica,還有被國人硬生生當做「MPV」的賓士V-Class比起來確實低了一個檔次,濃濃的北美味兒,豐田味兒。但回歸到觀感和人機工程學層面,這套內飾的設計並不能調出什麼毛病,經典的上置檔桿極為順手,中控空調旋鈕手感極佳,甚至中控台頂端還有軟性的皮質包裹,只是所有的蓋板和儲物盒都是簡單的硬塑料罷了。

其他的……看圖吧。

內飾的功能性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前排中排各有四個杯架,四個車門下方的儲物格也都是又長又大。第三排每側均有一個杯架和大號儲物格,其尺寸足矣放進多達四瓶礦泉水,整車儲物能力堪比倉庫。

「動力總成」

這輛2017款Sienna改款時的重點項目就是換了這套全新的動力總成,即這台帶雙噴雙循環的2GR引擎和全新的愛信橫置8AT。引擎馬力提升至了299hp,讓這輛超過兩噸的大傢伙0-60mph時間跑進了7s(印象中C&D的測試成績為6.8s),絕對動力水平非常驚人。

得益於這極強的動力水平,開它在路上底氣十足,面對部分(以2.0t大眾和電驢子為代表)蠢貨在路上的撒野,一腳油門就能給足他們教訓。這和跑車呼嘯而過的場面還不太一樣,一個大麵包飛馳而過,這情景還是比較令人好奇的是吧。

同時得益於這全新的動力總成,這輛Sienna的油耗非常喜人,作為一輛重達2噸的3.5V6車型,它的城市百公里油耗僅為12L,而高速的百公里油耗也就是7.5L以內。相較於它的前任,那輛平均油耗常年高達14L/100km的英菲尼迪QX60 Hybrid,實在是展現了「技術水平的差異」,也讓我們為這次車輛置換表示了肯定。

但在動力強勁和效率初中的光芒下,這台全新的愛信橫置8AT卻成了其中最為明顯的短板。

? 首先,整套動力總成的動力響應性還算可以接受,尤其是中低速小油門在城市穿梭時,動力響應還是很自如的。

? 第二點,說到這台來自愛信的橫置8AT變速器,在豐田產品上的搭配這是我開過的第一款。整體評價是「平順有餘,速度不夠」,而且匹配出的動力輸出再沒有了之前多數豐田6AT車型的「順滑」感。先說正常駕駛檔位攀升降落的過程都比較無感,但在從靜止開始起步的過程中,這個變速箱1-2-3檔切換的過程速度比較緩慢,能在換擋的時候體會到比較顯著的動力中斷,同時小油門踩踏起步時的換擋點也有些晚,轉速攀升較高。這是這個變速箱在我日常使用過程中體會最深切的一個槽點,作為一款豐田車,我覺得這點有必要給出一個明顯的差評。

? 第三點,這變速箱有些問題不是長期存在的,但是會偶發,例如低速跟車小油門輸入時偶發的降檔頓挫,還有高速巡航時地板油介入時有選檔困難,需要兩次才能降到目標檔位。

? 第四點,在後來又開了8AT版本的凱美瑞後,我發現可能這台變速箱強化了液力變矩器的鎖止域,同時再配合當下並不快的換擋速度和不夠之前那麼敏銳的油門調校,這輛車的動力會給我一種非常強烈的「沉重感」,沒法像早年的豐田車那般靈活到「給油就飛」了。(筆者之前在澳洲駕乘的Tarago即為上一代3.5+6AT的動力總成,那套動力系統在我看來比現款要完善的多)

「轉向手感」

從之前的QX60換到現在這輛Sienna,轉向手感的提升是同樣十分明顯的。具體有兩個優點,一個特性,一個不足:

? 回正力矩全域隨速隨角度增益較為理想,低速時阻尼略佔上風。

? 阻尼隨速的匹配標定完善,回正及時。QX60上方向不回正一頭扎出去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 車身跟隨性堪憂,但不重要。轉向比較大,但虛位不大。

? 轉向阻尼在低速隨角度增益不夠明顯,全幅手感都偏輕。

「底盤濾震」

在許多人看來,挑選一輛MPV最關鍵的就是兩個字——「舒服」。(雖然他們認知的「舒服」可能在我看來就是暈車,但無奈事實如此)而Sienna作為一輛並不注重底盤高檔感的美國保姆車,這方面在我看來還是能讓多數目標消費者點頭的,而在我自己看來,也算是喜憂參半。

? 對長直路巡航行駛而言,車身姿態抑制極好,遇路面起伏時避震器壓縮及時,車身沒有拋起感。這方面甚至明顯好於C7的奧迪A6L。

? 低速或通過小幅震動與衝擊,能感到前橋二次上坎的顫動感,但是懸掛整體表現還是柔韌有餘,我認為這和低配車款搭配的17寸米其林輪胎也有關係。

? 中快速過大震動,如窄高減速帶,前橋顫動依舊,但後橋避震似乎招架不來,有比較明顯的衝擊聲和較為生硬的濾震感。此處提出批評。

? 值得表揚的是無論何種情況,車身均不回產生多餘的左右搖擺和豎向餘震。

「隔音靜謐性」

這代Sienna較之前款車型強化了車身隔音,整體靜謐性配合V6引擎低轉速時的平順與安定感,在我看來能達到接近C7代奧迪A6L的表現,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 環境隔音與底盤隔音均挑不出毛病,極好。

? 引擎艙隔音差評,尤其是靜止起步每次換擋引擎轉速掉落聲都清晰入耳,本就不快的換擋聽著覺得更慢。

? 後懸掛受大衝擊時的動靜較為廉價,同時懷疑與拆裝過的座椅有關,中排左座能聽到一些異響。

「空間實用性」

很多人會將Sienna在華的參照車型定為賓士V-Class、GL8甚至Alphard,具體的分析對比後文會講。而在空間實用性這方面,我認為Sienna是當今大陸市場可選購的產品中毫無疑問的冠軍。

儲物格遍及全車,雖缺乏質感,但實用性為王。

? 第三排可以收至地板下,形成後面的完整平面。

? 尾箱在第三排舒適乘坐的情況下依舊能有巨大裝載空間,而且開口極低,這一方面天下無敵。

前排中間有大號儲物箱,限制了walk-through,但有利有弊。但同時這個地方為車內鬥地主提供了方便,又成了一個額外的紅利。

? 中排座椅中間有第八座的安裝區,較小程度影響了二三排的貫通性。

? 中排座椅無法像奧德賽般避開後輪拱,達到極致二排乘坐體驗,不過也屬於吹毛求疵。

「座椅及乘坐表現」

? 全車座椅柔軟度欠佳,被包了全車的「皮」後體感進一步下降。

駕駛座靠背拱角略大,我開著感覺略有廢腰,另外腳剎下方的歇腳板位置奇葩,左腳放在上面十分彆扭,當然這個對習慣左腳剎車的我來說問題不大,畢竟不經常用到。

? 中排座椅坐墊仰角較大,不過坐墊承托與靠背支撐都還算優秀。

? 第三排座椅坐墊高度、靠背調節範圍、車內凈寬都令人滿意,乘坐7人出行沒有任何壓力。

? 由於沒在前排座下布置備胎或電池,中排座椅在靠前時仍有較好的腿部腳部姿態。(此處稍微批評一下奧德賽)

? 全車獨立座椅的扶手要批判一下,全部沒有限位,只能隨靠背俯仰。第二排想放躺靠背後扶手位置較為尷尬。

「配置」

作為一輛平行輸入車,配置分布我就不介紹了,有興趣的可以私聊或者尋找經銷商。這部分簡單介紹一下配置使用及改裝就可以過了。

我選擇的這款為2017款加版LE兩驅,匹配全新2GR引擎+8AT,大概配置為17寸鋁合金輪圈,雙側電動側滑門,電調主駕座椅,前排座椅加熱,三區自動空調,自動頭燈,鹵素大燈,倒車影像(無雷達),分體式鑰匙與遙控器,擰鑰匙點火。

? 作為一輛家用MPV,電動側滑門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配置,其前排頭頂、後排門邊以及遙控鑰匙上的開門按鍵均可控制這輛扇電動門,只要用過就回不去了,尤其是家人朋友特別中意。

? 其實在我們家的使用情況而言,雖沒有之前的QX60配置那麼豐富,但是基本也滿足使用需求了,僅有影像沒有雷達需要倒車的時候需要多加註意。頭燈照射能力實在弱雞,已改了氙氣燈。曾試圖改裝無鑰匙進入與點火,但是裝車後的體驗不佳,就一直保持擰鑰匙了

? 原車那個不能收聽偶數頻段的車機被我換成了一個Android車機,但後來發現車輛設定相關的功能在這個車機上沒法實現,行車落鎖功能的開閉現在就沒法進行修改了。

? 置於這全車的黃棕色座椅…真不是我本人有意而為之,難以以一敵眾,只能作罷。

「「豐田品質」」

說實話,不知是個例中獎還是通病,亦或是和平行進口或改裝有關,這輛Sienna可是的的確確給我帶來了不少麻煩。

開這輛「牛頭」的一年半時間裡,我遇到過的故障如下:

? 一次ABS和轉向助力報錯

? 雙噴引擎的直噴模塊工作異常,點火後掛了擋就熄火。

? 供油管破裂,汽油從供油管漏出,機艙內噴的全是汽油

作為一輛接觸過許多豐田車的現任豐田用戶,我更傾向於相信這是豐田美國工廠技師的野爹裝配質量堪憂,又或是百萬大獎砸中,遇上了台中獎車。但作為一個普通的車主,我可能並不想知道這究竟是誰的錯,只是覺得「美國原裝進口」的「豐田」也可能頂不住命運和人品的敲打。

「總結」

用之前賣掉無限QX60的錢置換了這輛Sienna,坐了的家人都沒有過任何投訴,可以說這輛Sienna在我家用的使用工況較於之前的QX60可以說是有了全方位的提升。有時候坐在這輛車的駕駛座,會難以相信自己在這樣一個賓士E級都要換用1.5T引擎的年代還能開到一輛如此珍貴的3.5V6大排量自吸車。

雖然它的動力總成匹配不夠完美,縱使它在我手裡發生過未曾預料過的故障,但每次踏下油門踏板,讓這300匹馬力的V6「大麵包」帶著滿車的家人或好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時的喜悅與感動是不易復現的。

將它從大洋彼岸接到這個政策壓力巨大的國度,是我們的自私與無奈,留它存活在我們的身邊,也許算是我們對它愛戀最好的表達了。

希望多年後,你們還能繼續看到我的身邊還有這頭繼續服役的「老牛」,讓我到那個時候再跟你們分享和它的更多故事。

家用七座車選購指南

二胎時代來臨,不少家庭面臨多乘員車型的選購,尤其是曾被冠以「商務車」名號的MPV車型開始再受關注,深耕七座車市場的我希望可以在此分享一些選購見解。

由於七座車型選擇面實際較窄,故本文挑選幾個代表車型來作講解:

代表車型:漢蘭達、途昂、霸道/陸巡、奧德賽、GL8、Sienna、賓士V-Class、Alphard

可以明顯看出上述車型分為了SUV和MPV兩個陣營,我在此先拋出一個結論:「想坐第三排,請選MPV;預算超50,請買MPV」。

簡述一下原因,首先,七座SUV受限於地台高度,車內空間的天然利用率偏低。

上述的三個SUV車型中,霸道/陸巡這兩個無論看上去還是聽起來尺寸都大的驚人的車型,實則上述產品中第三排乘坐最糟糕的產品。越野車的非承載式車身決定了轎廂的高度是要布置在底盤之上,由此車內的高度便有了很嚴苛的限制,至今沒發現有7座實用價值的。越野車產品的第三排存在意義分兩類:一是為了政策,如現款的國產霸道,全系標配七座,利於平攤車型人員的排放值;二是為了「拉人」,如平行進口的5座陸巡,許多是原車帶尾箱對排座椅的,這在其主銷地區有明確的「戰略價值」,功能性相當於尾箱放小板凳,在乘坐體驗可被忽略的時候,裝人多才是王道。

20-30萬區間車型七座產品選購

扯遠了,考慮到現在陸巡和霸道接近50萬元起的高昂售價,這個預算下的用戶多數可以負擔得起一輛家用MPV,這個話題後面再講,先說七座MPV和SUV交火最激烈的區間:20-30萬元。

此區間的消費者常常有非常糾結的心理狀態:想坐人多又不想「看著像司機」,想帶全家出去玩又想著有「越野通過性」。在我看來,倒不如仔細思考一下購車後的出行方式。

「20-30萬七座SUV」

此價位的七座SUV,此處以漢蘭達為例。第三排座可以等效理解為兩個可以合法乘坐的「後備箱小板凳」,在我的體驗下成人只能堅持短途30分鐘以內的乘坐,有人說放小孩,但那也幾乎在同時犧牲掉所有的行李裝載空間。如果只是市區內通勤,尾箱裝載量不大的時候則適宜選購。

一旦遇上超過5人的長途旅行,這種車型就要面臨十分尷尬的後備箱與第三排「爭奪戰」,此處請務必想清楚自己用車的方式與狀況。

「20-30萬七座MPV」

此價位的七座MPV,此處舉奧德賽為例。其在三排座全部展開的情況下,後備箱的儲物空間還是非常可觀的(不要看著覺得進深小,實際地板下方的深坑十分實用)。非但不會出現第三排人物爭坐的情況,MPV固有的低地台、電動門等優勢便展現的淋漓盡致,無論短途和城市通勤都十分方便。

有些人會說這個車沒法走爛路,甚至還有說「不能越野」的,相信我,作為在三四線城市生活多年的我,買的所有SUV全是兩驅的,基本不會想著帶著一車的人去趟個「爛路」,你會收到全車人投訴的。

實際上,把七座SUV當成是一個大尺寸的五座SUV才最為合適,更大的人員承載量並不是它該有的優勢,少數時間臨時救急,七座功能僅此而已。

如果你仔細思考了上面兩條還執意要選擇一輛用來作7個人的SUV?那麼請聽我的建議:空間大幅小於漢蘭達的(例如5008、奇駿、科迪亞克、銳界)請直接忽略,那第三排對乘員來說堪比上刑,同時多了七座車型兩年檢車的限制,不如直接考慮同價位的大空間五座車(例如途觀L、CR-V、冠道)。

空間接近漢蘭達的(例如大指揮官、CX-8)綜合產品力及空間表現還是明顯不如漢蘭達均衡與完善。

隨著途昂的大幅優惠,其低功率版本也殺入了漢蘭達覆蓋的價位,但在我的體驗過後,除了絕對的乘坐空間更優秀,其他方面就算途昂也還是無法媲美漢蘭達。

還有很多尺寸更大的車型,比如賓士GLS,且不提其小到離譜的內部空間,單純這個價位就應該直接放棄考慮用SUV裝載7人了。

綜上,七座SUV,漢蘭達是首選,實際上,漢蘭達的產品力和行駛乘坐品質是跨級別優秀的。

「全市場七座MPV的選購」

說完了我個人非常難以理解的七人座SUV,下面該講一講關於MPV的選擇了。先拋出結論:橫看當今國內整個MPV市場,我自己只有可能從奧德賽/艾力紳和Sienna三款車中選其一。

(這裡放出一個預告,後續將會帶來艾力紳與新款奧德賽的試駕體驗,這個產品的出彩程度更是驚為天人,各處細節都透漏出靈巧的設計心思,和傻大笨粗的20年前拉皮GL8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本田奧德賽/艾力紳」

既然說是家用,奧德賽可以說是在20-30萬元區間內完全沒有對手,其最大優勢就是同類型產品中幾乎最小的外尺寸(佔地面積)和絕對最強的空間利用率。尺寸和車寬是限制一輛車在城內靈活駕駛的重要因素,我認為奧德賽在國內MPV中空間利用和駕駛體驗兩方面迄今沒有對手,外加極為優秀的本田質量和即將到來的混動版本,在我的選擇範圍內還是絕對的精彩產品。

「別克GL8」

說中國MPV市場,不得不提GL8。首先不提現在仍在銷售的(變更動力總成後的)老款產品「GL8商旅」,這款車乘坐方面真的是讓我坐一次暈一次,人體工程學模型差到極點。現在的最新款車型為「GL8 ES」,不得不說在新車方面,這最新一代的GL8還是有很多過人之處,尤其是底盤濾震和行駛品質。所以我認為這是一輛較為優秀的「商用接待車」,但是回歸家用,我就實在是難以推薦了。

我是一個親自經歷過老別克-陸尊-胖頭魚-新GL8 ES的人,之前幾輛GL8無一例外有個明顯的特性:質量差,尤以陸尊那代產品的掉側滑門最為感人。可以說是別克車產品力衰退和小毛病這兩方面幾乎無可救藥,我身邊那輛低配的新GL8 ES一年後也出現了全車異響,非常令我崩潰。也許這一切都與使用環境有關,但作為一個經歷過這些的消費者來說,我是堅定不會選擇這麼一個爹來當家用車的,再加上GL8超過5.2米的車長,配合其糟糕的駕駛體驗與智力低下的變速器,我實在是不能接受它當作我家庭在城市中的通勤車。

「豐田Sienna」

在GL8之上(甚至價格有所重疊)就是前文重點詳述的豐田Sienna了。其實如果糾結這倆的朋友,聽我兩句話便可:「家用選塞納,商用GL8」,Sienna是一輛不會給人帶來任何「司機感」的MPV,而且絕對尺寸相較GL8還是更小的,這對家用來說其實很關鍵。實際上我覺得Sienna的尺寸也已經不適合城市通勤了,但受其還算優秀的空間利用率,其巨大的車長和車寬營造了同類產品中幾乎最大的車內橫向寬度與七人乘坐的便利性外加行李裝載能力,它仍是一台極為出色的家用型產品,只是在國內的小車位和窄路上有點「水土不服」。

「賓士V-Class」

近似價位有台知名德國品牌的「so-called」MPV,賓士V-Class。我就說一句話:這根本不是一MPV,丫就是個大尺寸廂貨做了個精裝修,那有關MPV的空間布局、乘坐和行駛質感都TM是什麼狗屎??也是商用圖個「賓士」的面子可以選則,否則它一無是處。

「豐田Aplhard」

最後說說Alphard……首先,買不起。其次,這更是一輛適合乘坐的「豪華四座車」。最後,買不起。豐田把這麼個「大麵包產品」。所以不難理解為何許多互聯網公司的大佬都選擇一輛Sienna作為家裡的帶娃車嗎?根本不是買不起埃爾法,只是帶倆娃所需要的絕對空間與實用性,Sienna比Alphard還是強出了幾條街。

「總結」

其實在我看來,如果讓我在當下的時間點重新選擇七座車,很有可能我暫時放下Sienna,轉而期待一下即將到來的Odyssey Hybrid,對我家而言足夠的空間優化和新款已經能夠令我接受的隔音與乘坐質感,外加同類產品絕無僅有的優秀駕駛性,再配合天衣無縫的i-MMD混動系統……想想都真香。

好啦,七座車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作為一位常年駕駛七座大麵包的Sienna用戶,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前來騷擾:新浪微博@名字長智商都很高。

嘻嘻。大家新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加車評 的精彩文章:

TAG:咖加車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