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底線論」 切實保障科技領域安全
周國輝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發表重要講話,這也是今年專題研討班的主題,對全黨全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提高重大戰略決策和執行能力,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極具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引人注目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把如何防範化解科技領域的重大風險作為八個重大領域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強調。我們要深化學習,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確保科技領域安全。可以說,堅持「底線論」,是我們學懂弄通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乃至他全部思想必須著力把握的重要內容。
我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經世智慧。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是我們黨三代領導核心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和成功的重要經驗。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憂患意識、發揚鬥爭精神,則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鮮明寶貴品格。
從歷史發展看,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趨增大,科學技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安全,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牛鼻子」。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作用愈大,潛在的風險愈大。這是其一。其二,科技不同於制度和意識形態,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真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從事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必須有強烈的風險防範意識和機制。其三,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為標誌、同時伴隨生命科學迭代創新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發生,放大和助推了百年之變局。對我國科技創新來說,確實既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又是必須直面的重大風險。科技領域作出重大決策、制定科技政策和法律制度,都「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既要警惕「黑天鵝」,又要防範「灰犀牛」。我們需要顛覆性創新,但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科技領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際情形看,當前迫切需要通過加大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加強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解決資源配置重複、科研力量分散、創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問題,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突出幾個重點。
一要加快補短板,建立自主創新的制度機制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科技事業取得巨大進步,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科技創新從跟跑為主轉變為跟跑、並跑和領跑三跑並行。然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的局面也沒有根本改變,這是科技領域最大的風險。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全面領導、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採取非對稱戰略,通過改革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二要加強重大創新領域戰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台,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這方面黨中央近幾年一直高度重視並作出了部署,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加強協同,抓緊落實,儘早發揮作用。
三要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務的統籌組織,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這方面我國有許多成功的實踐經驗,要認真總結完善,充分遵循市場經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規律,跟蹤世界科技前沿和發展趨勢,圍繞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緊扣「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項目,組織聯合攻關,實現重大突破。
四要加快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隨著人工智慧、基因編輯、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技術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然而這其中的安全隱患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如果忽略這些尖端科研技術背後隱藏的科研隱患,很可能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必須建立正確的風險評估機制,正確地分析和預測這些科研成果背後的巨大利益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選項,加快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加強科研倫理道德建設。要圍繞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醫療診斷、自動駕駛、無人機、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從法律制度上規範科研行為,防範重大科研風險。
必須充分認識危與機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道理,進一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於在對立統一的矛盾中把握規律,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必須明確,科技創新不僅要防範化解自身領域的重大風險,及時消除風險源頭,而且要成為防範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的科技利器和戰略後盾,讓科學技術更加安全地服務於國家和人民。
(作者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金屬木頭」;遠望號船隊春節大團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降塵量上升,太原最「土」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