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栽得桃李樹 來日終成蔭

栽得桃李樹 來日終成蔭

時值寒冬,手捧鍾啟泉先生的新作《核心素養十講》,心中如有千陽燦爛的美好。鍾先生是新世紀中國課程改革的旗手,一直以來為中國兒童享有公平而優質的教育而登高呼號。在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之際,《核心素養十講》一書的出版對於教育共同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正本清源、築路修道的意義。

變革的時代也是充滿迷思的時代。亂象紛呈之中,一種觀點認為改革實無必要,抱殘守缺自待雲開月明,另一種觀點認為改革要抽刀斷水,非斷腕截肢無出頭之日。告別應試教育的道路,絕非「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麼瀟洒寫意。不作為是等死,亂作為是找死。鍾先生從核心素養的立場出發,提出教育改革要回歸常識、回歸常態、回歸正軌。基礎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相向而行,著力彰顯基礎教育的育人功能,就是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人格品質和關鍵能力。因此,重申素質教育的本義必須注重「所有的人」的發展,保障所有學生的學習權,注重「整體的人」的發展,促進學生個體人格的健全發展與學力的持續發展。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實現課堂轉型便是回應時代要求,實現教育轉型升級的題中要義。

課堂轉型要關注育人價值,要實現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落實核心素養首先需要深入地研究學生、研究學習。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課堂具有哪些特徵呢?從被動學習到能動學習,從個體學習到協同學習,從表層學習到深度學習,是該書為我們描述的關於學校課堂轉型的指標性特徵。一味追求知識傳遞的「有效」「高效」無法培育學生應對未來挑戰的學力。核心素養的養成應以「優質教學」為導向,要讓學生在基礎素養、學習方法、學習質量等方面,通過對話、思考、批判的過程生髮出新的學習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同他者就「大觀念」進行學習分享,理解知識與自我、世界的關聯,思考彼此之間的差異,尊重世界多元性,參與到文化實踐和問題解決。在這個意義上,鍾先生認為當前一些學校所謂的「卓越教育」只不過是「低階認知能力」強化的觀點。

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最為關心的主題。該書為廣大教師答疑解惑,提供了簡明清晰的技術路徑。簡言之,「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單元設計—課時設計」是學校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環環相扣的四個鏈環。對於教師來說,可以從知識—技能—人格—元認知四個維度把握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而單元設計作為課程標準修訂之後教學改革的新亮點,大體分為「教材單元」和「經驗單元」兩種路徑,以此打破傳統課時的桎梏。從課時設計的角度,教學過程可以涵蓋凝練講授、周密引領、協同學習、自主學習四個階段,超越傳統無效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這些教學改進的腳手架看得見、摸得著,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搭設了可供憑藉的階梯,在理念與實踐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樑。

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像鍾先生所言:「從根本上說,承擔起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不是每一個教師,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不是每一間教師,而是整所學校;不是每一所學校,而是整個社會文化。」對於學校而言,學校能否成為每一個孩子、教師、家長成長的天地,能否形成真實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影響著學校教育改革持續深入的程度,影響著核心素養紮根教育實踐的深度。對於教師而言,能否觸及教學信念的革新,從關注「教」轉向注重「學」,能否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構建有效的學習環境,支援學習者深度學習,能否通過反思性實踐,成為「能動型教師」,掌握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的關鍵能力,都是推動草根式課堂變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核心素養十講》一書,讓人頗有大家小書、微言大義、如沐春風之感。變革是一項旅程,而不是一張藍圖。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之旅既充滿了希望和光明,也必然伴隨著泥淖和曲折。套用一位知名媒體人的話,在改革的路途中,犯不著把教育理想化,但不能放棄教育理想;不要拒絕日常的瑣碎,但不能因瑣碎而自甘平庸。環境可以改變人,環境也會因人而改變。因此,行動比嗟嘆重要;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比一個人獨自摸索重要;堅持水滴穿石的努力,比轟轟烈烈的一時痛快重要。這本小書既傾注了一位教育學者祈願「為了公平而優質的教育」的社會情懷,也體現了久久為功、求其友聲的實踐智慧,可謂栽得桃李樹,來日終成蔭。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2月25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學習是我們一輩子的事兒」
【人物故事】周應德:十年地下,半世刑偵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