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91屆奧斯卡在爭議中落幕!我們和評委聊了聊其背後的是與非

第91屆奧斯卡在爭議中落幕!我們和評委聊了聊其背後的是與非

奧斯卡並不完全是藝術取向的,7000多評委的投票,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文 | 何承波 編輯 | 胡雯雯

北京時間2019年2月25日中午,隨著《綠皮書》被宣布為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那一刻,所有的爭議塵埃落定了。

被吐槽神似特朗普髮型的本屆奧斯卡舞台

《綠皮書》還拿到最佳男配角和劇本獎,斬獲3個獎項,《波西米亞狂想曲》拿下4獎。最佳導演由阿方索·卡隆獲得,這是他繼《地心引力》之後再次獲得該獎,最佳男主角、女主角分別為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奧利維亞·科爾曼《寵兒》。

《一個明星的誕生》獲最佳原創歌曲獎,Lady Gaga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座小金人

值得注意的是,華裔和華人也有重大突破,最佳影片《綠皮書》,聯合出品方就有阿里影業。華裔導演金國威《徒手攀登》拿下最佳紀錄片,華裔導演石之予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執導的《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另外還有華人導演劉冰的紀錄片《滑板少年》也入圍了最佳紀錄片。

這屆奧斯卡過得有點不太平,先是諧星主持人凱文?哈特被爆出恐同言論,在一眾抵制中主動請辭。接著,漫威系《黑豹》又衝破次元,闖入藝術電影的領地,引起了一陣陣的輿論戰火。

《黑豹》的入選引發不小爭議,最終它拿下了最佳藝術指導獎

嘈雜的聲音並沒有止步於此,Netflix雄心勃勃,為《羅馬》砸下2000萬美元史上最貴公關費,從矽谷衝進好萊塢,引起了斯皮爾伯格等一眾大佬的反對。隨著《羅馬》最終拿下兩座獎盃,好萊塢的格局,終於被流媒體撬動了。

《羅馬》劇照

學院的作妖還在繼續,臨到頒獎前夕,部分獎項播出時段還被挪到廣告時間,引起了群體抵制。最終,整場頒獎典禮總算有驚無險地進行完畢(拉到文末可查閱完整獲獎名單)。

在奧斯卡頒出之際,南都周刊採訪到了本屆奧斯卡評委之一,紀錄片導演范儉。范儉去年隨同婁燁,賈樟柯,劉德華、金城武、張艾嘉,嚴歌苓等華人一起獲邀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參與了今年的評選工作。

他跟我們聊了聊他的幕後工作,他眼中的奧斯卡,以及他看到的變與不變。當然,獎項過去了,一切還要回歸電影本身,他也跟我們分享了他心中最好的電影。

南都周刊:您的評選工作什麼時候結束的?

范儉:截止2月19號,我們所有人都投完票了。

范儉朋友圈

南都周刊:您的評選工作怎樣進行?

范儉:我是紀錄片部門的,主要參與紀錄片最佳長片和最佳短片的評選。從去年七月開始看片和評選,片子是一批一批地報過來,我們是在線觀看。

記錄長片有160多部,事實上不是每個評委都能看完。最低要求是必須看夠15%,我看了大概70部。

獲紀錄片獎提名的《滑板少年》

最終,紀錄片部門300人左右的評委選出紀錄長片15部、短片10部,作為長名單公布出來。然後把針對長名單進行第二輪投票,投出最終入圍名單。入圍的五部,其中四部我之前都投了,包括《RBG》(中譯:)、《Of Father and Son》(中譯:),還有《Minding the Gap》(中譯:),這三部我都很喜歡。

范儉朋友圈

南都周刊:您還投了哪些獎項?投其他獎項權重會變化嗎?

范儉:除了本部門的投票,我還投了攝影和外語片,這些是自願選擇投不投。其他獎項只有在本部門投出入圍名單後才能投,也就是在那五部中選。據我所知權重是一樣的。

南都周刊:今年華裔導演金國威和他妻子創作的《徒手攀岩》獲最佳紀錄片,您對它的印象如何?

《徒手攀岩》獲最佳紀錄長片獎

范儉: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在五部片子提名片子里,它確實不是我最最想選的。

前一個多小時是鋪墊,緩慢地推進,在節奏上不是特別吸引我。這個片子主要好在後半小時,決定攀岩後,非常緊張,還有令人震驚的視覺體驗。從登山紀錄片來說,他們拍的非常專業,多個機位角度,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之下,完成的一次拍攝壯舉。

《徒手攀岩》劇照

影片單純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它激發了人類的很多不可能性吧,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去面對危險,而且,影片主角和女友的互動也是非常動人的。

南都周刊:《徒手攀岩》和其他影片誰更勝一籌?選它有沒有所謂政治正確的考量?

范儉:毫無疑問,從藝術質量來講,《徒手攀岩》不是最強的,選出這樣的結果,我也很出乎意料。但跟政治正確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要明確,奧斯卡是個投票的過程,不完全是藝術的評價。

《徒手攀岩》劇照

南都周刊:那您個人最喜歡的紀錄片是哪一部?

范儉:如果說非要選出,我最喜歡的可能《Of Father and Son》,它非常的國際、普世的主題,也非常的家庭,家庭內部的情感,是可以打動每一個個體的。導演深入到敘利亞極端分子的家庭里,拍攝他們的孩子如何成長。很生猛,硬核,但是有非常具有悲劇性,類似於一個小恐怖分子的誕生,看了讓人心痛。

南都周刊:先前傳出攝影、剪輯、化妝和造型、真人短片四個獎被挪到廣告時段播出,您當時什麼反應?

范儉:我們是過完年才收到郵件,通知得很晚了,這肯定是引起了多數人的不滿,四個協會也很強硬,要跟學院對談,阿方索卡隆也站出來極力反對。我也感到奇怪和不解,不能為了一場秀的收視率,就製造不公平。

當然,這種事在美國絕對是辦不成的。只一個星期,學院就做出妥協了。

學院收回廣告時段頒獎的決定

南都周刊:外語片和最佳影片的質量對比上,誰更強?

范儉:從今年整體來看,外語片的藝術質量普遍要高於最佳影片。除了《無主之作》和《迦百農》,其他三部我都喜歡。《迦百農》太抒情了,我不太喜歡過於直接的抒情。我最喜歡的是《羅馬》,投的也是它。

南都周刊:奧斯卡今年是小年嗎?

范儉:應該算是吧,但多少年來,奧斯卡的質量也不算是多好。跟戛納比就差遠了,跟柏林和威尼斯比,有時候也差一截。

有些年份稍好一些,比如2015年,有《爆裂鼓手》和《鳥人》那一屆,的確是很強。今年也就《羅馬》突出一些。

南都周刊:您個人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您覺得它好在什麼地方?

范儉:我最喜歡《羅馬》,它滲透了非常多的個人情感,不是一個典型的美國片,也不是好萊塢的風格和路數,跟工業的東西很不太一樣。更像是一個歐洲電影,導演阿方索?卡隆在好萊塢混跡那麼多年,也拍過典型的好萊塢大片,最後交出來一部非常個人的作品,我還是很驚訝的。

《羅馬》場面調度非常厲害,細節非常到位,比如一個動物的出現,跟人物怎麼配合,卡隆做得很細緻。尤其是它的聲音設計也很細緻,我在家裡用投影儀看的,都感到非常沉浸到場景裡面去。

在社會背景和人物故事的選擇上,卡隆沒有把社會背景放得大,沒有讓外在的話題搶戲,而是呈現人物的內心。呈現背景是必要的,但他沒有過度依靠這些社會議題。

前幾年的最佳影片《聚焦》,我覺得就是一個話題優先的電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物,而是各種社會議題的集錦。去年的《三塊廣告牌》也是,話題的東西太多,這會削弱人物。

《羅馬》沒有功利地談這些東西,看似一個平淡的故事,非常細膩。這種非功利的特徵,不太符合奧斯卡一貫的傳統。

畢竟,奧斯卡不完全是藝術取向。7000多人的投票,本身充滿不確定,回到評委的比例來,你不知道這個群體有多少是白人,有多少是西班牙裔,有多少是非洲裔或者亞裔,這些層面的因素影響很多。

南都周刊:您如何看待奧斯卡很受詬病的「政治正確」?

范儉:我作為一個華人,我當然希望有華語或者華裔的作品入圍或者獲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傾向性。

美國是個多種族融合的國家,它一定會強調政治正確,尤其是性別和種族層面的議題,這種政治考量的視角,一直是美國這個國家的特點,無可厚非。當然,影視行業的人,也有秉持藝術至上的觀念。

總之,奧斯卡始終多重觀念的博弈。

南都周刊:您是怎麼成為會員的?

范儉: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有至少兩部紀錄電影(theatrical documentary),要求得是導演或者製片人,而且是高水準的,一般重要電影節的獲獎可以證明。第二個條件是你的紀錄片正在被提名,過去提名過奧斯卡,再則是你作為導演、製片人,在紀錄片領域做出過重大貢獻。

這些條件是「或者」的關係,也不是硬性的,但第一個條件會重要一些。

有了這些條件,再加上兩個紀錄片部門的會員來給你寫推薦信,執委會三十幾個人討論審核,最後做出決定,通過,就成為評委了。

南都周刊:您是2018年被選入奧斯卡的會員,同時入選的還有不少華人。對於學院的擴招,有觀點認為,這沒有辦法解決奧斯卡太白或者種種根本性問題,結合工作體會,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范儉:奧斯卡太白不可能改變,這個機構都是基於美國電影工業來運作。但是這兩年吸納亞裔、非裔、拉丁裔比較多,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多多少少會影響投票結果。

就紀錄片部門來看,確實有相當多的華裔(具體比例多少我也不知道),今年兩部華裔作品入圍,我覺得是有改觀的。我相信跟去年會員結構改變有一定的關係。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綠皮書》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羅馬》

最佳男主角: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女主角:奧利維亞·科爾曼《寵兒》

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綠皮書》

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

最佳原創劇本:《綠皮書》

最佳改編劇本:《黑色黨徒》

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

最佳外語片:《羅馬》墨西哥

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岩》

最佳攝影:《羅馬》阿方索卡隆

最佳剪輯:《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音效剪輯:《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音響效果:《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藝術指導:《黑豹》

最佳服裝設計:《黑豹》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副總統》

最佳視覺效果:《登月第一人》

最佳原創配樂:《黑豹》

最佳真人短片:《皮膚》

最佳原創歌曲:「Shallow」《一個明星的誕生》

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最佳紀錄短片:《句尾》

終身成就獎:拉羅·斯齊弗林、馬文·萊維、西西莉·泰森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來拜年還擺臭臉?有些話大姨我必須說
南方陰雨還要持續一周,問世間晴為何物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