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八大山人,即朱耷(約1626-約1705),明末清初書畫家,為明朝皇族江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封為燕王。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輕輕晚風 重遊八大山人之道院

1399年,建文皇帝準備削藩,朱棣起兵奪位。他收買寧王朱權管轄的兀良哈三衛,發動兵變,奪得八萬精兵,攻入中原,奪得皇位後,將寧王朱權遷往江西南昌。他收買寧王朱權管轄的兀良哈三衛,發動兵變,奪得八萬精兵,攻入中原,奪得皇位後,將寧王朱權遷往江西南昌。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權被封南昌為藩後,不再過問政事,專事讀書著述,研究戲曲與鼓琴,並寫出了大量的作品,成為明代大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和古琴家。朱耷,是朱權九世孫,才華橫溢,卻因政權之變,出家當了三十餘年和尚、道士,終以大筆水墨寫意作畫和書法著稱於世。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八大山人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原名統,又名朱耷。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41歲始號雪個,用到55歲。46歲號個山,直到59歲。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還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卧屋子、弘選等。1681年以後,八大山人在繪畫作品中開始署名「驢」,而且「驢」、「驢書」、「驢屋」等雜用作題款,這一做法一直為中國美術史研究者所不解。對此有幾種解釋,一種是陳鼎《八大山人傳》中說:「八大山人……更號曰個山,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不以驢名,遂更號曰個山驢。」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現代著名畫家范曾還有一種解釋:他認為,八大山人署名「驢」源於禪學典故「騎驢覓驢」。佛家教義認為,佛性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就好比人人身上都有布毛(紗絮)一樣。然而在生活中,人們陷入繁冗事務,到處馳走尋求,常常有意無意地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身中去尋找,去發現。禪師把這種現象稱為「騎驢覓驢」(騎上驢兒去找驢)。黃庭堅詩云:「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痴」。說不解吾心即佛的禪如同騎驢覓驢不能發現自性,非馬卻要說成馬簡直就是白痴。因此范曾說,在八大山人繪畫作品中署名「驢」,預示其禪修的新境來臨。在禪宗語錄裡面,驢字的使用很普遍,驢,驢年,驢屋等八大常用的那些題款印章,多是禪家慣語,表明八大雖然還俗,並沒有放棄禪門傳統。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五十九歲作《雜畫冊》,押有「八大山人」白文方印。這是「八大山人」一號最早在作品中出現。自這以後,直至他逝世,所有的作品都用這一別號。據說他對這個名字還自有解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但是據專家考證,八大山人在宗族譜系中,屬「統」字輩,是寧王朱權第八代子孫,大、耷同音, 「八大」意思是,「我是寧王朱權第八代子孫耷」。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由於他在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有人說前二字像「哭」又像「笑」字,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此言一出,四海同聲,其實是穿鑿附會。八大山人前十年(59歲至69歲)把「八」字,寫作「〉〈」,後十年(70歲至80歲)寫成「八」。只有把「八」寫成「〉〈」,才像「笑」,「八」寫成「八」才似「哭」。山人總不能先笑上十年,再哭上十年罷?因為此解頗「入情理」,故能以訛傳訛,迷惑後人。八大山口吃,在他題款中,名下經常寫有「個相如吃」花押。司馬相如,漢代文學家。《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這是他以司馬相如有口吃病自比。八大一生用印非常之多,目前已知的就有90多方。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八大的書法功力極深,他獨創的「八大體」書法若以篆寫草,用筆圓健,結體奇宕,意態從容,最得聚散之妙,觀之大有肅穆高古之韻,頗有魏晉遺風,成就不在繪畫之下,難怪近代繪畫大師黃賓虹有「八大書一畫二」之說。八大山人的書法,不僅自清三百年年以來鮮人可比,即使在魏晉迄今的書史長河中也堪同任何一位大師比肩。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節錄蘭亭序》

八大山人書法,從傳世作品看,有真書、行書、草書、隸書和篆書,而行草和草書是他寫得最多的書體。八大六十五歲以前的純書法之作保留下來的極少,在他晚年「八大體」風格逐漸成形之後,其書作漸多起來,目前可見的他的書跡基本上都是這一時期(65-80歲)所作。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傳綮寫生冊》

現在所能見到他最早的書跡,為其三十四歲所作《傳綮寫生冊》(今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傳綮是他落髮為僧後,取的法名。《傳綮寫生冊》有楷、隸、行、章草四體,楷書乃明顯歐體面目,法度森嚴。其他的書跡基本上都是六十五到八十歲所作。他的許多書法散見於畫冊、畫卷、畫軸中,不少冊頁往往半書半畫,並因書之奇偉而大為增色。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他早期受歐陽詢、黃庭堅、董其昌三家影響最大,用力最久最深,並大得神韻。自五十七歲後,他逐漸擺脫了黃庭堅體,也很少寫纏綿縈繞的狂草。方筆越來越少,牽絲也不再出現。六十一歲(1687)時寫的《草書盧鴻詩冊》用筆變得凝練、圓轉,在內斂的用筆和錯落的布局之間尋找新的平衡。比起前一階段所寫的狂草來,平正了許多。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晚年八大山人以鬻書鬻畫為生,全身心投入了書畫藝術世界之中,在經歷了多年的突破探索後,書法和繪畫均走向了成熟,創造了鮮明的藝術風格。他晚年對閣帖孜孜不倦地臨習,宗法王羲之、王獻之,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舉凡鍾張、索靖、二王、王僧虔,無所不臨,書風高古,大有魏晉人遺韻。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他六十歲後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研究鍾繇、王羲之、顏真卿筆法的基礎上,開始努力擺脫董字的輕盈柔媚。七十歲以後,筆墨開始大變,終於從晉人書法的精髓中,找到了自己的個性所在。「八大體」 書法形成於晚年,是八大山人書法的最高成就。「八大體」 是用篆書的筆法去寫行草書,書體自然起截,以簡練含蓄為特徵,用筆由繁變簡,寓方於圓,減弱頓挫,減少提按。由於他前無古人地將篆書筆法入於行草書體,形成獨有的書法風格,即用筆圓健、結體奇宕、意態從容。 「八大體」行草書,藏巧於拙,書法非常簡練。以篆寫草,線條張力極強。筆鋒藏而不露,線條圓轉流暢。「絢爛之極,復歸平淡,」反映了其晚年超越的心境。八大山人晚年大膽使用禿筆,還十分偏愛異體字,大大強化了其書法的高古與神秘。八大山人晚年獨創的「八大體」,雄渾飽滿,骨力天成,安詳自在,逸韻橫生,線質、結字、境界、格調均前無古人。其書法點畫之勁邁,構圖之奇異,氣韻之天然,觀之駭人目、奪人心。八大山人的書法也深深地影響到他的繪畫,其繪畫強烈的抒寫性,就得力於他的書法。論者通常認為八大山人早期書風追求險絕,頗具怪偉氣象;中期逐漸收斂,沉著蘊藉;晚期則任其自然,平淡天成。晚年他寫了多幅小行楷作品,用筆也不複雜,字裡行間安靜從容,呈現的是超越的氣度和清遠的韻致。陳鼎《留溪外傳》云:「八大山人有仙才,隱於書畫,書法有晉唐風格。」曾熙《醉翁吟卷跋》云:「八大山人純師右軍,至其圓滿之中,天機渾浩,無意求工而自到妙處,此所以過人也。」八大去世前夕,書法藝術水平達到頂峰,草書不再怪偉。在他晚年給友人的信札中,魏晉風骨盡露無疑。八十歲寫的《行書四箴》、《般若波羅蜜心經》、《仕宦而至帖》,平淡天成,絲毫不加修飾,靜穆而單純,不著一絲人間煙塵氣。八大山人一直到晚年都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七十四五歲以後仍然筆耕不輟。在他的遺作之中,署款「乙酉」(1705)那年的十多件作品中,每件都神完氣足,一點也看不出是八十歲老人臨終那年的作品。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 耷 《行書臨河序》水墨紙本 150×90.3cm 1697年

從康熙三十二年(1693)開始,八大山人獨立的書法作品驟然增加,其間他尤其愛寫《臨河序》。《臨河序》之名見《世說新語·企羨第十六》南朝梁人劉(峻)孝標的注文,是經過刪改的《蘭亭序》。《蘭亭序》最早收於唐人編著的《晉書》,全文三百二十四字,《臨河序》一百一十二字。不但文字有異,還有兩處改易,語序亦略有不同。故有晉人謂之《臨河序》,唐人稱《蘭亭序》之說。八大山人所寫的大小《臨河序》傳世的不少於二十件,今天人們能夠見到的最早的《臨河序》是他在六十八歲時寫的。《蘭亭序》出世以後,歷代書家臨摹《蘭亭序》,無不重視一個「像」字。八大山人早期學王羲之,也自認為已經將王字寫得很像了,其實這只是表面的「似之」而已。他晚年獨創的「八大體」,雄渾飽滿,骨力天成,安詳自在,逸韻橫生,線質、結字、境界、格調均前無古人。他的書風是融篆書筆意於行草,形成沉厚圓轉,縱橫奇偉,大巧若拙。他的這種書風,出於對晉人散淡閑適,人與自然親和的嚮往。真乃前無古人,來者難繼。因此晚年他寫《臨河序》,用的是二王筆法,但結體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書風,與王羲之妍美流便的書風迥異。八大山人有多幅臨王羲之《蘭亭序》或稱《臨河序》,不但形跡不似,連內容也不一致。八大山人「臨」《蘭亭序》, 「臨」其實就是「讀」,先文而後墨,以書法兼之畫法。是根據他自己探索所得的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神髓,以禿筆作書,用筆圓健、結體奇宕、意態從容的「八大體」行草書對《蘭亭序》加以再創作,而不是複製。現藏北京故宮的《臨河序》,已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完全是意臨,有晉人的風韻,靜得很,有古氣,境界非凡。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饒宗頤 ,有「北錢(鍾書)南饒」、「北季(羨林)南饒」之譽,他評價八大山人的《臨河序》,「行筆如精金璞玉,以寬博勝。猶見維摩居士褒衣緩帶,凜然不可犯」。還說他:「學王而去其嫵媚,結體尤疏暢,得映帶左右之妙。真傑構也」。美國耶魯大學、東西大學的王方宇教授,一生研究、鑒賞、收藏八大山人的作品,是當代最負盛名,最有權威的八大山人研究專家。據他統計,自康熙癸酉(1693年)至康熙庚辰(1700年)八年內,款署八大山人的《臨河序》他所見共十八件,其中偽作六件,真跡十二件。在這十二件中,以冊頁小幅為多。二零零八年中國嘉德古代書畫專場,八大山人的行書《臨河序》以464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摘得該場桂冠。(仁地)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朱耷意臨第一行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繪畫:傳世山水畫全集(十):明代 (五)
「葉隱聞聲」齊白石花卉工筆草蟲冊頁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