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淘金者湧入大灣區

淘金者湧入大灣區

獵雲網註:大灣區帶來的深港資本市場中資金雙向流動,同樣備受期許。統計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內深交所上市公司458家,佔大灣區境內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八成以上,深交所培育了萬科、格力、比亞迪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深港通自開通以來運行平穩有序,交易額穩步增長,目前累計成交4.67萬億元,在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文章來源:稜鏡(lengjing_qqfinance),作者:羅飛、耿荷。

姚麗一直在打電話,從傍晚6點多打到後半夜。這是她涉足大灣區項目以來,最繁忙的一個晚上。

2月18日當晚6點半,新華社刊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三天後的21日,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舉辦宣講會,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容,以及三地政府推動落實大灣區發展的重點工作。

身為基金投資人,姚麗對此期待已久。

《綱要》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廣州、深圳列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被納入規劃,形成9 2的城市發展群。該城市群人口2017年底接近7000萬,當年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

按照《綱要》規劃,大灣區將繼續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航運和貿易樞紐的地位,澳門也將繼續在旅遊業等方面發力,深圳則將成為內地的創新中心。這些城市群將圍繞著創新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將大灣區打造成國際科創中心。

如是藍圖繪出來的,不只是粵港澳大灣區比肩東京灣區、紐約灣區的發展方向,還在向包括姚麗在內的投資者,昭示著投資產業的機會。

掘金者蜂擁而至。


基金押注產業投資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2017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宣布大灣區計劃次日,姚麗就在深港兩地註冊了與大灣區有關的產業基金和產業智庫。

姚麗之前在香港和深圳兩地工作15年,一直希望能將外資資金引入深圳,深圳是中國創新產業聚集地之一。

2017年夏天,姚麗和合伙人們敲定基金投資方向,分別是大健康、高科技以及新材料。為此,她於2018年多次飛往矽谷和日本,考察當地灣區的產業基金運營,並在當地開設辦事處。

「基金投資方向也與基金團隊成員的產業背景有關,團隊成員以企業家為主,同時也是我們產業智庫會員。」姚麗說。

《綱要》出爐之後,姚麗告訴騰訊《稜鏡》,內容並未超出預期,「還是和我之前設想的方向一致,聚焦產業投資。」

《綱要》全文提及,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2017年整個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

面對這塊誘人的蛋糕,不僅姚麗,其他的投資者都在躍躍欲試。

押注大灣區的基金當中,最閃亮的莫過於2018年5月在香港註冊的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大灣區發展基金」),建銀國際前董事長和行政總裁胡章宏是該基金CEO和發起人之一。

這隻基金的董事成員星光熠熠,囊括諸多駐港大型中資機構高層,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即是其一,其他董事分別是招商局集團總經理付剛峰、粵海投資董事長黃小峰、中銀投資董事長黎曉靜,以及香港本地財團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等。

恆大集團也是該基金股東。

2018年12月底,胡章宏對外表示,通過基金投資和產業引導等,希望將大灣區發展基金打造成推動香港乃至大灣區發展的新經濟平台。關於投資方向,他計劃引進一批頂級科技企業,推動孵化一批重要技術領域的創新企業,輸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

胡章宏等暫未公布基金規模。財新曾報道稱,該基金資金規模超千億元。

作為一個持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基金管理人,河東資產聯合創始人傅剛認為,大灣區各區域的產業發展相對成熟且成規模,「但基建和航運還是存在投資機會」。

《綱要》全文提到,要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路,以連通內地與港澳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路,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包括了大灣區鐵路骨幹網路、深中通道以及虎門二橋過江通道的建設等。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及研究部主管洪灝對此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現在粵港澳仍存在一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建設需求,因此,房地產、基建、航運都是當下的投資熱點。」


掘金深港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是另一個掘金重點。

位於香港的澳洲會計師公會為騰訊《稜鏡》提供的近期調查顯示,香港金融人士認為,《綱要》將是2019年最有助香港經濟增長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之一。

過去一個星期,市場不停傳出《綱要》全文即將出爐的消息,滬深市場在一個星期里的漲幅分別是5.25%、9.85%,恆指則是1.16%。

《綱要》出台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相關企業的股票大幅上漲,其中廣州港(601228.SH)、鹽田港(000088.SZ)、珠江實業(600684.SH)均告漲停。

河東資產聯合創始人傅剛認為,若按照《綱要》框架,大灣區城市群融合之後,香港資本市場便有了更堅實的腹地。

傅剛分析道,香港本地資金的增幅趕不上香港資本市場擴容的速度,這造成香港資本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且,香港資本市場此前比較依靠外部資金流入。《綱要》出台之後,能夠在資金流入和法律角度給予香港資本市場更多鼓勵,內地資金有望改善香港資本市場流動性。

一些內地背景的個股存在受益可能性。

一些港股上市的內地背景中型優質股尚未納入恆指,「這些股票在內地業績非常不錯,但一些外資並不了解,導致股票估值嚴重過低。若是《綱要》慢慢落地,內地過來的長期資金增多,對於這些個股將是利好。」傅剛說。

騰訊《稜鏡》統計,《綱要》共有七處提到「資本」。《證券時報》對此評價,從中可以看出,資本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條重要紐帶,與資本、資本市場的緊密結合,將會讓大灣區發展走得更加堅定、堅實。

大灣區帶來的深港資本市場中資金雙向流動,同樣備受期許。

統計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內深交所上市公司458家,佔大灣區境內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八成以上,深交所培育了萬科、格力、比亞迪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深港通自開通以來運行平穩有序,交易額穩步增長,目前累計成交4.67萬億元,在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如果大灣區資本市場改革到位,2019年A股外資流入將創歷史新高,達到700-1250億美元,並在2020-2030年維持在每年1000-2200億美元之間,這將成為改變境內市場結構和偏好的重要力量,也有助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

「鑒於香港的金融服務水平和監管國際化優勢,相當一部分資金會經過香港與內地的股市通、債市通等各種跨境投資渠道,並在香港帶動發展更多外匯和證券投資對沖避險工具。」邢自強預計,伴隨著今後十年證券投資流入內地的速度加快,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離岸樞紐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香港教授的科創機會

《綱要》的一個核心亮點為創科,整個第四章都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展開,包括了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在大灣區9市建設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孵化器,從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等內容。

這是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簡稱「HKX」)教授導師們的機會。該平台由創投基金紅衫資本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十餘位頂尖教授組建,旨在「發掘香港青年創業潛力,支持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市場。」

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教授導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溫維佳此前和同事帶著研究項目北上,找到地方政府或機構尋求合作,曾多次碰壁。內地政府大多希望直接與溫維佳等人任職的大學簽訂協議,而非由教授們直接發起成立科創轉化平台。

自從大灣區概念自2017年兩會期間提出以來,溫維佳手中的項目進展順利很多,兩個項目都在深圳獲得融資。

其中一個是位於深圳的華科創智項目,從事納米銀線研究。華科創智項目最初由兩個大學生在香港發起,至今已經發展成擁有300多員工的公司。另一個項目是從事高端醫療設備及微流晶元產業化的尚維高科公司。

「很多香港科創企業覺得,在港申請支持資金流程複雜,而且資金量不大。如果內地可以給香港的科創企業提供科研資金,那就再好不好過了。」香港青年創展聯盟會長、香港太平基業證券投資總監陳德豪表示。

《綱要》對此提倡,把香港發展成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透過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進入香港上市募資平台。

科創企業需要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配套的支持政策。

同為HKX導師,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公司總裁、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王駿從事生物科技研發,實驗所需樣品穿梭於深港兩地時,面臨著海關以及衛生署等的門檻要求。

《綱要》特意提到,對科研合作項目需要的醫療數據和血液等生物樣品跨境在大灣區內限定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實驗室使用進行優化管理,促進臨床醫學研究發展。

這一政策具體落地可期。

一位海關人士對騰訊《稜鏡》表示,作為關聯部門,他們以前面對類似樣品問題時,並沒有可供執行的文件,「現在《綱要》出台了,包括海關在內的相關部門,依據《綱要》向上報告即可解決樣品跨境流動問題。」

待到《綱要》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人才和資金的流通更加充分時,香港教授帶著產學研結合的科創項目北上,有望成為一股風潮。「香港可以涌現出更多像商湯科技一樣由香港教授發起、估值千億的獨角獸。」王駿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廣告公司躍盟科技完成1.25億元B輪融資
消滅押金,否則沒有未來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