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消失的百億女演員

消失的百億女演員

奧斯卡紅毯上中國女明星越來越多,登上領獎台的中國女演員為何越來越少?我們不缺頂級的女演員,缺的是承載她們的故事,照顧她們的鏡頭,接受她們的市場。

文|看好戲

來源|談資看好戲(ID:tanziyule

···

這段時間,中國男演員群體可以說是備受關注。

春節檔落下帷幕,黃渤成了首個票房破百億男演員,沈騰有了自己的粉絲個站,吳京更是憑藉《流浪地球》一舉拿下國內票房前兩名,把自己寫進了歷史。

春節檔的熱門影片,主角無一例外是男性。除了《新喜劇之王》,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主角的女性角色。就連《新喜劇之王》,女主鄂靖文的姓名也是輸入法聯想不到的。

前兩天還有「中年爆紅的男演員年輕時」這麼個話題上了熱搜。大家感嘆他們年輕時清秀俊朗的容顏,也更愛惜他們現在沉澱下來的演技實力。

巧的是還有一位中年女演員也上了熱搜,《知否》里惡毒女配康姨媽的扮演者張棪琰,在新劇《逆流而上的你》中演了汪雨,又被翻出其實她也是大家的童年女神之一,《武林外史》里的朱七七。

二十年過去,校草變男神,女神變姨媽,怎能不讓人唏噓。

如果細想,就更加迷茫了——人人都知道「百億男演員」是黃渤,吳京,緊跟其後的還有鄧超、沈騰、王寶強,有誰知道「百億女演員」是誰嗎?

答案是沒有。最接近的是白百何,都市小妞電影代言人。其實我是有點驚訝的,怎麼是白百何?在女演員里,她不是最美的,不是最有演技的,代表作是類型片里最「輕鬆」的題材,怎麼會成為中國票房最高女演員呢?

我突然意識到,至少是最近這些年,女演員在票房市場上,是沒有多少號召力的。早些年楊冪還可以憑一己之力讓《孤島驚魂》這樣的小成本爛製作收穫9000萬票房,讓《小時代》一拍再拍。

今天隨著流量反噬、粉絲電影失靈,觀眾越來越注重電影的口碑和質量,再要說出一個有票房號召力的女演員,一時之間竟不知道還有誰。

是因為女演員演技不如男演員嗎?

顯然不是。就說《知否》里的張棪琰和劉琳,年輕時一個演白月光,直到今天大家還在討論白飛飛朱七七沈浪到底愛誰;一個也曾和張國榮演過愛侶。

人到中年,她們依然能把城府深重、虛偽狡詐的康姨媽和耿直心善又軟弱好欺的王大娘子兩個並不討喜的配角演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

那是有生命經驗和生活閱歷的演員才擁有的獨特魅力,能在生活劇中和角色融為一體。

上期《聲臨其境》主題是「淑女的腔調」(我真誠建議這樣的主題可以多做幾期),讓我們看到了李沁、萬茜、秦海璐、劉敏濤四個不同年齡段不同戲路的女演員超強的配音實力。

尤其是秦海璐,好到讓人跪服了真的

她能把另一個女演員演的男人的靈魂變成女人的身體的音色(對不起,有點繞)配得恰如其分。

結尾這段「得嘞」、「好」、「過去」三個語氣詞的力度、停頓、語氣把握得分毫不差。

也能在哭腔和戲腔中不打折扣地表達出情緒。

一點都不過火、不油膩的專業。看了這期節目,我只想說秦海璐是中年女演員之光。

還有周迅,前幾天我偶然在好幾個論壇里看到,一些高校表演專業的學生說寒假作業是觀摩學習周迅在《如懿傳》里的表演。

你看,不是缺好的女演員,甚至從數量上來說,好的女演員是超過男演員的。

但現實是,電視劇市場「大女主」紅紅火火了好幾年,電影市場女演員卻逐漸淪為陪襯。我們會因為沈騰、黃渤去選擇看一部電影,卻很少因為秦海璐、周迅去看一部電影。

為什麼呢?

這首先或許跟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本身有關,大銀幕先天有更加追求大場面、技術流的特點,不像電視相對更生活化。

其次,電影的投資也更大(大投資、製作精良的的電視劇,比如《權力的遊戲》,這幾年才逐漸出現),這也促使它會更加往注重動作、視覺等的商業類型片去發展。

而從觀影習慣上來說,大多數人去電影院看電影,多少都會追求感官刺激。

隨著電影工業的日益成熟,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看看當今電影最發達的好萊塢,最賣座的電影,無一不是像漫威系列、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這樣的動作視效類型片。

而無論基於社會文化傳統,或是男女性別差異,男性在這樣的電影中都具有更大的優勢,具有明顯的主導地位。女性,則相對處於從屬位置。

上世紀處於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也是如此。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龍女郎」、「星女郎」,她們在以成龍、周星馳為主角的功夫喜劇、無厘頭喜劇中,扮演那些清純的、嬌俏的、可愛的美麗符號,男性心中的夢中情人,美得各有千秋。

但流水的「X女郎」,鐵打的成龍、周星馳。這些女性角色的存在,無非是為了讓男性角色看起來更飽滿,更成功,更令人艷羨一些。而角色本身的特質,往往是重複單調而空洞的。

以此分析內地電影市場。在第四代第五代導演時期還能讓劉曉慶、鞏俐、章子怡這些女演員成為主導型角色,因為那時候內地電影市場還很小,技術設施都不完善,電影人們還沒有如今這麼大的票房壓力,所以拍的大多是自我表達的藝術片。

從2000年《英雄》開始進入商業片時代,市場越來越商業化,女演員的地位就逐漸下降了。今天的內地電影市場,受歡迎的是特效大片、喜劇片、動作片、犯罪片……而不是女性相對更加擅長的生活、情感類題材。

有沒有真正意義上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呢?也有,但是數量非常少。我能想到的有三十多年前的《人鬼情》,十多年前的《立春》,許鞍華、張艾嘉的電影,近一些的,還有《七月與安生》,周迅的《你好,之華》……你看,這些電影幾乎都是文藝片,從上映就和票房劃清了界限。

可是這些電影,它們講述父權社會中現代女性獲得性別、身份認同的艱難;講述一個醜陋的女人作為人,想憑夢想來超越美醜的掙扎與奮鬥;講述城市化進程中三代女性的不同愛情觀念;講述青春期女生間的微妙情感……是電影里不可或缺也不應或缺的影像存在。

還有一個現象,女演員的熒幕生命短暫不說,出路也非常局限。男演員在這一行,轉型當導演已經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了,做出品人,做投資的也大有人在。

女演員卻大多止於演員,張艾嘉、徐靜蕾和趙薇是少有的演員轉導演,但現在好像也不怎麼產出了。

女演員都幹什麼去了呢?

倒真是貼合了開頭說的康姨媽年輕時的作品《武林外史》里的白飛飛和朱七七——王艷和張棪琰,國內女演員的兩條「主流」出路。

要麼巔峰時期息影回歸家庭了,偶爾上上綜藝賺點外快,晒晒豪門富太生活;

或者堅守在熒幕前,從主角慢慢變成配角,從青蔥少女慢慢變成婆婆媽媽,最後演無可演。

現在還有個綜藝出路,在這些綜藝里,她們扮演著媽媽、妻子、女兒的角色。媽媽、妻子要比誰比誰更賢惠,女兒則要被各種人催婚、催婚、催婚。

上期《我家那閨女》里,焦俊艷就道出了行業對女性的殘酷(其實不光是演員,各行各業都一樣)。

危機是夫妻雙方共同面對的,但最後的結果卻像是約定俗成一樣由女性來付出犧牲,大家都習以為常,理所當然:一個女性,事業差不多就得了,到了年齡就要回歸家庭。

現實殘忍。我又想起去年趙立新在微博上說的一番話,他說得真好。

於佩爾、梅姨、弗朗西斯在我國都沒戲拍。因為我們的屏幕只裝得下年輕漂亮的皮囊,因為我們沒有豐富多面的女性角色,沒有人去發現不同年齡段女性的不同美好,沒有人去挖掘現實社會女性多元的選擇和價值觀。那些獨立、自由的人格,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

他說於佩爾,我想起大學時看的電影《心房客》。說來慚愧,直到看到這部電影,我才發自內心感受到,年齡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再次要不過的東西。

於佩爾六十歲了,是個老女人。

這部電影里和她搭檔的小男生大概才二十齣頭。電影里他們是互相救贖的鄰居關係,但我看電影的時候,你告訴我他們是親人,是戀人,是朋友,我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

她眼裡的澄澈、嚮往、與天真,是那樣鮮明又生動,和她是六十歲還是十六歲,又有什麼關係?

我們不缺這樣的頂級演員。缺的是承載她們的故事,照顧她們的鏡頭,接受她們的市場。

百億女演員消失了,有些遺憾,但並不傷感。因為我也清楚地感受到,我們的電影市場正在擺脫畸形,朝一個健康的方向走去(現實題材這兩年正逐漸抬頭)。

我期待百億女演員們的出現,希望這一天不要太久。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2018 胡潤新金融百強榜優秀財經記者

2018 微播易年度財經自媒體

2017 新榜內容創業公司TOP1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八卦女 的精彩文章:

《流浪地球》爆火,為啥還是救不了北京文化?
我在北京做豪車代駕,後排滿是成年人的憂傷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