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越過奧斯卡政治正確 抵達美國黑人文學

越過奧斯卡政治正確 抵達美國黑人文學

這是選·美的第1108篇文章

本文作者張知依,文章原載於公眾號《 何四在人間 》。

近年來,探討種族議題、倡導黑人平權的影片這幾年都是奧斯卡青睞的對象。剛揭曉的奧斯卡獲獎名單里,多部電影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綠皮書》

《黑色黨徒》

《黑豹》

《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

而當年的《為奴十二年》《芝加哥》《月光男孩》亦成為當年頒獎典禮的大贏家。

種族問題一直被熱議的美國掀起熱潮,並不難理解。然而,對於今天的中國讀者而言,美國的種族問題是否是遙遠的「美式政治正確」?我們閱讀種族題材作品的意義何在?一直以來,將書寫自己祖先遭遇與崛起作為使命的黑人文學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色彩?

此前,我拜訪過英美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王家湘老師,她花20餘年完成著作《黑色火焰——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史》,全面梳理了美國黑人小說的發展歷程。在她的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離我們的生活遙遠的作家,也有著我們未曾了解的喜怒哀樂,擁有屬於他們的英雄夢想。

讓我們一起越過奧斯卡式的「政治正確」,走進「黑人文學」的本質,看黑色火焰簇簇燃燒時文學可以迸發出的絢爛花火,同時拓寬我們的眼界,增加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王家湘,著名英美文學專家、「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獲得者。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1953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1982年獲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自20世紀80年代起,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及加拿大從事女性作家及美國黑人作家等方面的研究。《黑色火焰——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史》是王家湘教授20多年研究美國黑人小說的成果,在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全面梳理了美國黑人小說的發展歷程。其譯著《他們眼望上蒼》也已面世,《到燈塔去》、《湯姆叔叔的小屋》、《說吧,記憶》、《瓦爾登湖》也同樣是她的譯介作品。

我們為什麼要看黑人文學?

儘管已經從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退休多年,81歲的王家湘老師講起自己的研究方向——美國黑人文學依然神采奕奕、如數家珍。

她與美國黑人文學邂逅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國內高校中的英美文學專業教學或者研究都是「老套路」,即所研究的作家作品以英美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居多,以白人的男性居多。80年代中期王家湘有幸作為魯斯學者,到康奈爾大學做學術交流,在那裡甫一接觸美國黑人文學,她就被作品中反映出來的作家的使命感和美國黑人的生活現實,以及作品嚴肅的主題和生動形象的黑人民間語言所吸引。她在美國著名的黑人學者小亨利·路易斯·蓋茨教授的指導下進入了這個天地,回憶起最初在浩瀚的圖書館裡看到不同時期的非裔作家所寫下的文字,王家湘回憶說,「大開眼界。」

讓王家湘感到驚艷的,首先是黑人文學中所關注的話題。在黑人文學家的作品中充滿從祖先的悲慘遭遇中淬鍊出的痛苦和與之相伴的堅韌。「幾乎所有的黑人文學作品中都帶著這個族裔的歷史,從非洲不同地方來到美國的黑人,在蓄奴制的歷史時期如何生存下來,通過他們的文學作品也真正能看到蓄奴制的歷史,以及南北戰爭、和平權運動期間歷史真實的面貌。」

其次是這些作品中蘊含的複雜人性。對於蓄奴制時代,常人的想像就是奴隸主無盡殘害黑奴,然後是無休無止的仇恨,但真正接觸到文學作品,王家湘感覺到非裔作家文本中所敘述的人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習慣了在文學中將正義與邪惡對立起來,將黑和白對立起來,但是看到一些文學的記錄,確實會有比較善良的白人農場主。」

最讓王家湘感到驚喜的是黑人文學中的語言風格。「我非常喜歡黑人文學中的表達,恐怕是和祖先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有關,讓他們擁有了一種很豐富,很有靈性的口語表達方式。」王家湘老師打比方說,一般人如果說長輩要教導孩子好好學習時會說:「你要認真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未來。」「但我看到的黑人作家會寫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沒準也是當過奴隸的,然後慈祥地告訴自己的孫女:『你要是朝著太陽跳,至少會落在月亮上。』」類似的靈動表達,讓王家湘感到,美國黑人文學本身就是一座富礦。

歷史進程中的黑人文學發展

當王家湘提出自己想要開始黑人文學的研究,並把更多被湮沒的黑人文學作品譯介到中國時,蓋茨教授非常高興,因為在當年,一位來自中國的學者對這一領域感到興趣,畢竟是鮮有而珍貴的。對於王家湘而言,這同樣是一條漫長的路。

「我這個人不喜歡過多的文學理論的探討,還是『老一套』地通過作品認識時代、現實和作家,通過作家認識作品。作品是具體的作家創作的,不可能不反映作家的經歷和他對世界、對社會、對未來、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看法。我從人物、情節、語言運用、創作手法去解讀、欣賞作品。」 1997年她得到了國家社科規劃「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史」課題的基金資助,開始一面教學一面著手進一步的研究,並開始撰寫《黑色火焰: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史》,這本書成為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與評論美國黑人小說的專著,系統闡述了美國黑人小說在20世紀的發展歷程,以美國黑人小說家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詳盡地介紹了20世紀初至20世紀末重要的美國黑人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不同的歷史時期,黑人文學所表達的主題也在流變。「美國黑人文學的誕生比起任何別的民族文學來得艱難得多,從1619年第一批黑奴登上北美土地,到18世紀後第一部黑人文學作品出現,其間相隔了一個半世紀。」王家湘說,並對黑人文學發展歷史進行了梳理。

王家湘介紹說,在18世紀到19世紀,黑人文學是為了種族生存吶喊的文學,是為了爭取黑人在美國社會中做一個平等的人而奮爭的文學。「這一階段的文學主要以黑人自述和自傳為主,逃出了牢籠並有所建樹的黑奴的生平經歷就會引起廣泛的興趣。」古斯塔沃斯·瓦薩的自傳《非洲人奧拉達·依奎阿諾,或古斯塔沃斯·瓦薩生平趣事述》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作品記載了作者1745年出生於貝南後的童年生活和11歲時被販賣到北美後的傳奇經歷,也是黑人所寫的第一部有力譴責蓄奴制的作品。

20世紀初,隨著廢除奴隸制鬥爭中成長起來的黑人領袖去世,新一代黑人領袖在內戰後種族關係嚴峻的南方繼續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種族平等而鬥爭。王家湘介紹,這一時期的黑人作品反映了在黑人未來發展前途上兩種對立的觀點,即是否要自我承認黑人就是低白人一等:其中布克·華盛頓的自傳《在奴役中奮起》受到廣泛歡迎,書中並沒有描述黑奴的悲慘生活,反而說蓄奴制是一所「學校」,畢業於此校的黑人可以不斷發展自己的意志力與技能。與之對立的,是作家杜波依斯,他認為黑人不該放棄屬於自己的權利。

布克·華盛頓

1919年~1940年對於黑人文學而言是璀璨的20年,因為湧現出一大批青年文學家,故而形成了黑人文學史上的高潮,由於其中一大批作家集中在紐約的哈萊姆區,這一歷史時期被稱為哈萊姆文藝復興,這與一戰和戰後的社會生活有關。人們帶著前所未有的廣度和多樣性創作:「老一輩黑人作家大多重視反映中產階級要求,企望在現存社會中爭取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利,新一代黑人作家則和當時美國『迷惘的一代』的青年作家一樣,拋棄了傳統價值觀,不因循守舊。」王家湘說。

蘭斯頓休斯是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歷史繼續前行至20世紀50、60年代,這一時期,美國爆發了黑人權利運動(Black Rights),黑人文學中多了抗議的影子。「這是由於二戰之後,黑人士兵從戰場上回來,卻沒有和白人擁有一樣的就業權利引起的。在他們看來,自己在戰場上和白人士兵同一個戰壕作戰,回到美國社會卻沒有受到同樣的對待。」這一時期如《看不見的人》(拉爾夫·埃里森)的作品最有代表性,「在埃里森的小說中,他想表達:人越是意識到自己個人和種族文化的歷史,就越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0世紀的最後30年,被王家湘歸納成為「黑人文學大發展的最後30年」,在書中,王家湘總結了女作家和男作家們的不同的關注點。「黑人後現代作家和白人後現代作家仍有很大不同,他們是在制度性的種族歧視氛圍下生活的黑人,其受壓迫的狀態形成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早期黑人作家不同的是,他們群求的,是從社會經濟和文化傳統上的顛覆現存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制度。」她很欣賞艾麗斯·沃克的作品,「艾麗斯·沃克的作品反映了她對黑人婦女遭遇的關切,著重表現她們受到的迫害、精神上的重負和忠貞與勇氣。

艾麗斯·沃克(Alice Walker),女,普利策獎得主、小說家、詩人和社會運動人士,她在作品中反映黑人婦女為自身權利而奮鬥,獲得廣大的迴響,代表作品有《紫色》(The Color Purple)。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紫色》,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黑人為題材的電影。電影的主要演員幾乎全部為黑人,參與影片攝製的工作人員也大半為有色人種。導演斯皮爾伯格,女主角喜麗(Celie)由琥碧·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飾演。該電影獲的了奧斯卡獎11項提名。

讀黑人文學,「風物長宜放眼量」

「謹將此書獻給一切充滿好奇、願意看看美國黑人小說這一陌生事物的讀者。」在《黑色火焰:20世紀美國黑人小說史》的前言中,王家湘這樣寫道。

和王家湘老師請教,無論從地理還是歷史的角度,中國讀者和美國黑人的文學似乎有一定距離,我們走進這些文學作品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在她看來,走進看似「小眾」的文學,實際上是開闊眼界、增加對不同人的理解,也會使人變得更寬容。「當今社會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的社會文化之間有很多互不理解,往往會引發暴力。」 當你企圖要了解一些遙遠的東西時,尊重與理解會讓每個人的心態更加平和。「我們說不該給任何族裔或者群體打上標籤,但是總要有一個起點,起點就應該是我們更加了解對方。」在她家中的沙發後面掛著一幅書法作品,字跡瀟洒地寫著「風物長宜放眼量」,這七個字也同樣是王家湘對於這個問題的註解。

論及美國當代的黑人作家創作,王家湘老師說,因為研究的時間截止在2000年,所以此後的文學作品她大多以欣賞的方式看完,並沒有再做深入研究。

特朗普執政後,美國似乎又回到「白人至上」的勢頭,這種政治的氛圍會否影響到黑人文學的創作?王家湘老師並沒有給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怎麼說呢,文學一定反映現實。美國社會至今對於黑人的歧視依然是存在的。但是作家能不能把社會的熱點問題變成好的文學作品的題材,又是另外一件事了。我想,如果特朗普的政策真的不幸使得美國的種族問題更加嚴重,那麼應該會有作品出來,但作家能否寫出令人深思的作品,而非僅僅是表達憤怒,這需要作家的思索和時間的沉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2020年,誰將打破美國最後一塊玻璃天花板?
亞馬遜逃離紐約,數萬工作崗位泡湯,為什麼人們卻在歡呼?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