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孩子打架搶玩具?心理學家:其實有好處!
二胎兩孩子鬧矛盾了。
有一對小姐妹,妹妹每次有新玩具,姐姐都要搶;姐姐每次有新玩具,妹妹也要搶……兩孩子經常為玩具爭搶打架。所以,媽媽每次都要買兩份一模一樣的,可是,慢慢地,父母感覺疲憊,因為玩具並不能起到應有的價值,玩具的「壽命」很短,有時是幾個小時,有時是一兩天,孩子們對玩具就沒興趣了,大人們都覺得很浪費。可是如何解決姐妹倆爭搶玩具的問題呢?
二胎孩子爭搶玩具,其實有好處?
首先,家裡兩個孩子爭搶玩具其實是好事,為什麼?因為沒有孩子委屈自己,自主意識都挺好。如果有孩子事事謙讓,反而不是好事,因為這樣的孩子沒有自己,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也往往很低。相比之下,有主見、尊重自己的玩具需求的孩子,他們未來的心理成長也會比較健康。正如心理學家海查說,敢說「不」、愛爭取的孩子,未來是一些有主見的孩子。所以,父母們也不需要把搶玩具的孩子看得多麼搗蛋。
除此之外,3,4歲前的孩子,自我中心思維的特徵比較明顯,看到好吃的就要先吃、看到好玩的玩具就要搶,凡事只想著滿足自己,毫不理會是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父母們除了理解外,5,6歲前也是孩子們建立規矩的重要階段,因為自我中心不利於孩子們未來與小玩伴交往。
雖然爭搶玩具的孩子的自主意識好,可是長期爭搶的習慣,也會帶來二胎矛盾和家庭的不愉快,所以,當孩子頻繁爭搶、打架和哭鬧,父母們要做一些干涉和正確的引導。
蒙台梭利的建議
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曾經建議,當家裡兩個孩子時,不需要總是買兩套玩具,因為當一個小孩在玩耍時,另一個小孩可以在一旁等待。當一個孩子玩完了,再輪到另一個孩子玩。即建立孩子們「先到先得」的規矩。
可是父母們常常遇到的情況是,規矩沒建立前,兩個孩子已經開始搶、開始打,怎麼辦?孩子們都想擁有,為什麼都想搶先呢?孩子們行為背後的目的是,想讓父母知道,「我比對方更重要一些」。正如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孩子們爭搶的背後,是為了獲取大人的關注。
面對二胎孩子們爭搶玩具,那麼父母們該怎麼辦呢?
短期來說,父母們可以先終止孩子們的爭搶。有時孩子們爭搶打架到嚴重時,可能會抓傷臉或把對方推倒,帶來受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及時讓孩子們停止爭搶。
如果孩子們停不下來,家長可以把玩具收起來。如果孩子們還小,比如1,2歲,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們玩別的玩具;如果孩子們都比較大了,可以相互溝通了,那麼父母可以鼓勵兩孩子相互商量,如何友好地玩;當孩子們想不出好的處理方法時,大人們可以給孩子們建議:比如輪流玩;或兩個孩子一起玩。最後還可以跟孩子們說明——如果再出現爭搶,玩具就馬上被收起來。
長期來說,父母們可以如何做?
父母們平時盡量多陪伴兩個孩子,對待兩個孩子不能差異太大。幼兒說常見的,比如有些爸媽總要求大的讓著小的,有些大人經常有意無意地說「妹妹比哥哥聰明」,「哥哥比弟弟勤勞」……家長們這些頻繁的錯誤行為會帶來長期的不公,最終會帶來孩子們嫉妒抱怨的結果,未來會影響手足關係。
在陪伴孩子方面,父母們有時還可以「各自陪伴」,什麼意思?比如周六下午陪弟弟玩沙子,周日早上陪哥哥跳繩,因為孩子們在不同的心智年齡,能玩耍的活動是不同的,獨自陪伴還能讓孩子們感覺到大人的關注。
父母適當「無視」,也有好處
當孩子們爭搶玩具時,如果沒發生嚴重的衝突,父母還可以適當「無視」。為什麼?
讓孩子們有機會學會如何獨立協商或解決問題,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成長方式。孩子們在嘗試解決問題時,父母可以悄悄觀察他們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未來父母也不可能總在孩子們身邊,自我解決能力也是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並且,面對衝突,有時孩子們解決得比父母還要好。
記得有一次,我家妹妹看到她哥哥帶回家一隻玩具馬模型,嚷嚷著讓哥哥給她玩。
哥哥說:「不可以,因為玩具馬是跟其他小朋友交換玩的」,他擔心妹妹會弄壞。
可是妹妹說:「我不會弄壞的」,就要伸手玩。
我看那隻玩具馬的確有些脆弱,說不定妹妹不小心摔幾下就壞了,可是我故意不吭聲。
這時哥哥說:「妹妹,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們把所有動物玩具都擺出來,把這隻玩具馬也加入,然後我們組合一個超級動物園好不好?」
妹妹馬上說「好」,爭吵就這樣停止了。
所以,二胎小朋友打架鬧矛盾,也是一種成長方式,他們將收穫人際相處的技能,父母們也無須視之為非消滅不可的「害蟲」……
(完)
【幼兒說】:作者是黃杏貞,幼兒心理科普作家、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專註早期教育與成長,只分享科學、有價值的知識。
※為什麼無數孩子對玩具總是「三分鐘熱度」?研究:真正根源是父母
※父母必備:孩子體重與書包重量建議對照表!書包超重有害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