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湯偉:多邊主義的中國道路

湯偉:多邊主義的中國道路

2月15—17日,第五十五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本次會議以「倡導國際合作,維護多邊主義」為主題。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選擇。實踐證明,國際合作是時代潮流,多邊主義是人間正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勢所趨。中國與大多數國家一道,堅定不移倡導國際合作,維護髮展多邊主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多邊主義政治

全球化需要多邊主義制度支撐,這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事實。近年來,隨著反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的泛起,部分大國對多邊主義機制選擇性加入和退出,使得多邊主義的解釋力遭受質疑。

多邊主義,究其實質,是眾多行為主體共同接受並規範行動的原則、準則和決策程序。參與多邊主義的任何一方背離多邊主義內嵌核心精神必然損傷其具體成效,而其中任何一方要在自身框架內推行自己的主張和意志也必須說服其他各方通過共同接受規則程序予以支持,才具有合法性。

然而,實踐中的多邊主義表現差異懸殊,不同數量的行為主體、不同的問題領域、不同的規範、不同的形式以及領導力來源的不同,決定其不同的生命力。有的多邊主義自誕生起,就從沒對改善人類的命運和狀態發揮多大的作用,而有的多邊主義譬如聯合國體系自誕生起就始終關係到人類的和平與發展。

多邊主義並不僅僅出於解決問題的功能主義,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學意義。多邊主義都由國家和政府達成共識,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主權獨立和平等,這對於維護國際法和確保國際政治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實,多邊主義一般是為確保主權國家承諾可信而存在,其透明化過程在國際無政府體系下對某些強權存在一定的平衡作用和防禦作用,強化了遇事商量著辦的組織氛圍。儘管如此,實際運作過程中,大國在多邊主義內部的影響力和塑造力仍體現在議程設置、規範倡導、標準制定、資金支持和能力建設等諸多方面,由此大國在多邊主義內部仍然是事實上的領導力供給者。因而,多邊主義內部形成了兩種關係:一種是「大國—小國」有著事實上的領導被領導關係,另一種是大國和大國之間或許可以合作,或許存在激烈博弈的關係。由此,數量諸多的多邊主義內部常常存在不同的談判聯盟和根據情況而不斷分化的組合。這對多邊主義來說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造成多邊主義自身的癱瘓。

注重效率、講政治,一直是多邊主義的核心。然而,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各類社會運作的此起彼伏,這種以國家為中心、由精英來談判的模式開始遭受是否正義的質疑,即多邊主義是否能夠容納、整合處於邊緣地帶的人群?事實上,許多多邊主義機制賦予了各類社會組織、跨國運動、跨國公司以及邊緣人士以咨商地位,使得他們也可以參與到多邊主義的決策過程中來。然而,當前層出不窮的各類問題以及民粹主義的泛起,說明這種咨商反而賦予了強者更多影響決策的渠道和工具,弱者的訴求不僅沒有得到正確的表達,甚至強權內部的弱者也有了相對剝奪感。追求決策的透明度和公開性的多邊主義,不但要給弱勢群體提供參與的渠道,而且要在議程設定、方案制定以及監督實施方面有實效,就需保障治理資源的有效供給。小多邊主義或者非正式的多邊主義在這些方面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反而受到更多歡迎。

更好踐行多邊主義

多邊主義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主權國家基礎上的合法性,還得注重全球正義。實現這個目標,顯然並不容易,既需要內部的改革,也需要外部的壓力。由此,堅持多邊主義顯然要比單純的放棄而採取簡單粗暴的單邊主義需要更多政治智慧和更多政治責任,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目前,特朗普政府退出了一系列多邊主義機制,譬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巴黎協定》、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對WTO也採取了非常冷漠的態度。然而,其對聯合國安理會、世界銀行仍然緊緊掌握,這說明其對多邊主義持有非常直接的、現實的功利主義和工具主義思想。這種極端自私的單邊主義對國際社會和國際秩序都造成了嚴重震蕩,使得我國不得不在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面對效率、合法性和正義都更加失衡的多邊主義。

早在1992年,美國學者約翰·魯傑首次對多邊主義概念進行規範演繹。在魯傑所著《多邊主義》中文版序言中,學者蘇長和評價說,「美國的霸權管理體制是建立在多邊主義國際制度的基礎上,它既要保持對這些國際制度的控制,但又要在形式上確保這些國際制度具有廣泛的參與性,以賦予美國霸權管理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合法性。」「霸權政治需要的垂直式管理,與擴散的制度性多邊主義之間的統一和緊張關係,既是美國霸權管理體制的獨特之處,也是其矛盾之處。」

目前,我國對多邊主義的基本態度是,首先支持主流機制、幫助其維護合法性,無論是WTO、《巴黎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還是世界銀行等經濟機構,仍然給予發達國家尤其美國更加周到的照顧或特別待遇。中國確實有改革訴求,然而中國並沒有推行革命主義路線而是選擇了補充、填補空白的做法,典型案例便是推動成立擁有廣泛代表性的亞投行。

其次,承擔與自身國力相匹配的國際責任與領導,發起了基於共建共商共贏的「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產品,進而在此基礎上發揮適度的引領能力,譬如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金磚機制、中非合作論壇以及各種自由貿易區等多邊合作機制。

再次,在決策方式上,積極與其他國家協商,尊重各國關切,使多邊進程能夠反映雙邊成果,能達成的部分先落實先做起來,在追求實效中積累國際信譽。事實證明,這種路線在充分推動多邊主義提升效率、彰顯合法性和踐行包容性方面有著巨大生命力,在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有著強大的指引性,由此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突破狹隘認識,拓展教育學可能的思維空間?
關照宇 劉典:一帶一路推動形成開放新格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