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里,魏延之死有兩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才是最合理的
在正史記載中,諸葛亮並沒有想殺魏延的想法與行動,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在與楊儀爭權奪利的過程中,被楊儀派大將馬岱所殺。
《三國演義》中為了塑造諸葛亮的偉大光輝形象,突出他能測算身後事,安排他一直想殺魏延,而殺魏延也是諸葛亮死前定下的計策。
魏延之死突出了諸葛亮的無上智慧,也淡化了蜀漢政權的內部爭鬥,符合作者尊漢貶魏的指導思想。
魏延本死於蜀漢的內部權力鬥爭,羅貫中將其寫成丞相諸葛亮的身前計謀,談化了蜀漢政權的內部問題,美化了蜀漢政權的。
筆者看了《三國演義》原著後,還有一個大膽猜測,關於諸葛亮為會什麼一定要殺死魏延的原因。諸葛亮死前進行了祈禳之法,希望能向天再借二十年陽壽,但是最終被魏延踢翻了一盞燈而失敗。
諸葛亮夜觀星象,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在姜維的建議下用祈禳之法延壽,他在帳中地面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倘若七日之內本命燈不滅,就可救他自己一命。
結果在最後一日魏延以報軍情為由闖入大帳,不小心踢翻一盞燈,致使諸葛亮的祈禳之法失敗。諸葛亮一定預測到了魏延會減他陽壽,因此他一見魏延就想殺死他,諸葛亮死前,為了報復魏延,就安排楊儀與馬岱依計誅殺魏延。
蜀漢政權內部派系林立,相互爭鬥不斷,實力是三國中最為弱小的。另外蜀漢政權人才不多,智力除了頂尖的諸葛亮外,後繼無人,武力除了五虎上將外,後繼亦無人。
蜀漢政權內部派系林立,後繼人才又十分稀少,因此如果魏延不死,蜀漢還是不會發展壯大,只會在內部的消耗下被魏國攻滅。
魏延雖然有大將之才,但是他作為三軍元帥還是力有不及,作為政治家,他更是門都沒有入。魏延不死,他也不能中興蜀漢,更不可能完成諸葛亮都沒有完成的北伐壯志。
魏延不死,則楊儀必死,楊儀也是一個能力平平的人,他也沒有中興蜀漢的能力。魏延掌權後,他必然會一力北伐,而結果是被魏軍擊敗,蜀漢提前滅亡罷了。
魏延雖然是蜀漢元老,但是他的能力與威望並不高,論武力他遠遠比不上五虎上將,論政治能力他連李嚴都比不上,因此他北伐必然後勤不足。
以魏延的性格,他如果北伐不能擊敗魏軍,那麼為了保證性命與富貴,他投降魏國也是極有可能的事,以漢中之地降魏國,他得到的榮華富貴應該不低。
所以說無論魏延死還是不死,蜀漢都無法避免滅亡的命運。
※韓信被稱為古代「武聖」,往往以多勝少,自誇帶兵多多益善是吹嗎
※宋欽宗被俘後,他的皇后為何要自殺?牽羊禮受辱,自盡以保全名節
TAG:大秦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