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有補益之效,那它可以起到「瀉」的作用嗎?
小編導讀:
灸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治法,其起源於火的使用。灸法以艾絨為主要施灸材料,因此,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灸法是用來補益的。那它真的只補不瀉嗎?其實不然,它也有著補與瀉的偏重性。
自《黃帝內經》提出「以火補之者,無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的補瀉方法後,無人將灸治的補瀉進行研究。但從歷代醫家對灸治作用的論述,均以壯陽、補氣、發散為主。如明代汪機在《針灸問對》中闡述:「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氣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民間諺語:「灸著灸不著,均抵三帖大補藥。」意思是說,灸後不管有沒有治癒疾病,但對人體均有補益作用。所以歷代醫家提出灸治的壯陽、扶正、大補元氣的作用是完全正確的。從臨床應用觀察總結,灸治對人體確實大有益處,極少產生不良反應,但其也有著補與瀉的偏重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灸治的補瀉。
1
灸治可以增強免疫功能,扶助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因此,針對正氣虧虛,抵抗力下降的病人施灸,應該起到補益作用。
2
在施灸過程中,如果任選一穴採用灸法就會達到想補就補、想瀉就瀉的要求應該不完全可能,也不會很現實。真正起到補瀉作用,還是根據腧穴性質和選擇不同的灸法來取得補瀉效果較為現實,也合符醫理。
3
一般情況下,為了調整機體功能,選取強壯要穴,如膏肓、腎俞、命門、關元、足三里、膻中等,所起到的補益作用更強,而某個關節腫痛,局部炎症,如踝關節炎取丘墟,膝關節炎取血海等臨近取穴,瀉其實,使局部癥狀消退快,這就體現出瀉的作用明顯。
4
常人均知「虛不受補」之說,灸治的補益作用也與食用補品同理,要循序漸進。對虛弱病人選擇直接灸,不必大艾柱,多壯數,多穴位一次性猛灸,應該取穴少而精,或採用艾條灸、葯餅灸、鋪灸等結合應用,讓機體逐漸恢復,才算真正起到補益作用,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5
關於歷代以「吹其火」與「不吹其火」的方法來決定灸治的補瀉,是否能夠在灸治當時起到一定作用,尚未收到結論。但從直接灸和化膿灸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看,不單在於施灸當時起的補瀉,而在於結痂和化膿的整個過程。《小品方》中云:「灸的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而且其他各種灸法,如溫針灸、艾條溫和灸、隔物灸、燈心灸等,不存在吹火這種情況,但也體現出補瀉。又如艾條溫和灸偏於溫補,隔蒜灸偏於瀉實。因此認為,灸法的補瀉作用不能憑吹火方法來決定。
灸法是臨床中較常用到的一種中醫外治法,其作用持久、見效快、療效顯著,對一些遷延不愈的慢性疾病尤為適宜。現代人們對這種治法頗感興趣,總想自己在家中灸一灸,那你知道灸法有哪幾種嗎?灸治如何選穴?施灸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 粱氏灸治應用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
本書以梁氏父輩灸治臨床應用為中心,將梁氏家族灸治應用情況進行了一次初步總結。全書共分三篇,雜談篇總結了歷代部分醫家灸治應用和發展情況,闡明了梁氏家族體會到灸治的重要作用和對灸治堅定不移的保護意識;灸法篇以十四經脈腧穴為主,全面介紹梁氏家族常用灸治腧穴、常用灸法操作將各種相關問題做簡要論述,並闡述其獨特見解;臨床篇以具體病例灸治經過體現臨床常見病灸治應用心得。本書的經驗總結是對針灸臨床應用的一大補充,內容簡明扼要,會對灸治應用起到很大幫助。
本書附人體穴位彩圖,一目了然,幫你找准穴位。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