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長得帥又是富二代,卻自甘成為被遺忘的天才
「一張好的照片源自於一個優雅的狀態。」——by 塞爾吉奧·拉萊
塞爾吉奧·拉萊,智利國寶級攝影大師,也是拉丁美洲首位入選馬格南的大師。他就是攝影師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富二代」
拉萊1931年出身於智利聖地亞哥一個富裕的家庭,家境殷實,父親是智利的文化名人、建築師,他從小就得以與各界文化名流「朝夕相處」。
一個典型的「富二代」,而且是備受藝術熏陶的「富二代」。
「有天分」
18歲的拉萊在赴美留學時買了一台徠卡相機,開始學習攝影。
「聖地亞哥的流浪兒」是拉萊第一次拍攝的作品。拉萊挑選了幾幅作品寄給當時紐約現代藝術館的館長愛德華·史泰欽,得到了積極回應,史泰欽稱讚這些作品是「聖母瑪利亞顯靈」。這堅定了拉萊成為一名職業攝影師的夢想。
「長得帥」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任性得不要不要的。
拉萊本人,這溫暖的笑簡直暖化了館長的心。
這樣的人生本可以開掛,事實上當時也是正準備開掛的。
拉萊為追隨偶像比爾·布蘭特來到倫敦,在那裡,他得到布列松的賞識,被邀請加入馬格南。隨後又成為《時代》和《巴黎競賽》等眾多大牌雜誌的攝影師。一顆炙手可熱的的紀實攝影之星正冉冉升起。
拉萊在歐洲度過了一段隨心所欲、無憂無慮的生活。結識了眾多藝術家的朋友,和他們一起服用迷幻劑,體驗各種超驗主義的冥想方法。
但是很快,「任性boy」拉萊厭倦了這種生活,他感覺新聞攝影並不契合自己的本性(不想為了拍照而拍照)。於是他選擇回到智利拍攝自己的國家,而最後遁入山中專心冥想和瑜伽。
他是馬格南最不為人知的攝影師,因為他的大半生都在隱居中度過。
隱居後的拉萊拒絕與人過多的交往,僅與布列松、馬克·呂布、阿格尼絲·塞壬等幾位摯友書信往來。堅持不公開自己的作品,不舉辦影展,不出版畫冊。
在這種隱居狀態下,拉萊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你可能在某個地方見過他的照片,卻很少聽說他的名字。
直到2013年夏天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瑪格南圖片社推出了塞爾吉奧·拉萊的大型回顧展。那是當屆最好的展覽,可能沒有之一。拉萊重新回到人們視線。拉萊是誰?當人們不住提出這個問題時,攝影師已於2012年2月7日辭世。
《塞爾吉奧·拉萊》是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完整收入塞爾吉奧·拉萊作品的畫冊,十個專題回顧攝影師的傳奇一生。
包括獲得愛德華·史泰欽積極肯定的「聖地亞哥的流浪兒」;以外來者角度記錄下的工業革命後的倫敦;整個創作生涯最為驚險、出彩的義大利黑手黨報道;代表拉萊最高藝術成就的「瓦爾帕萊索」。
從南美到歐洲,從貧窮混亂到「文明之地」。
流離失所的孩子們,他們以乞討為生。
從外來者角度,記錄一個被遺忘了很久的英國社會,以煤炭為驅動,整日煙霧氤氳卻不乏活力。
一段傳奇的經歷,不見血雨腥風,揭露義大利黑手黨的生活。
一座美麗又破舊的港口城市,在拉萊的鏡頭下顯得頹廢又浪漫。
他的作品將歐洲經典紀實攝影與南美本土文化傳統相結合,讓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在攝影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
大量的豎構圖,如同智利狹長的國土形狀。與生俱來的藝術感知力,無時無刻不在強調的優雅,來自於他的家庭影響。他的作品沒有激烈衝突、也不**四溢,隨和、質樸、平淡卻回味悠長。
畫冊還首度公開了拉萊與友人的往來信件、隱居期間的繪畫作品和珍貴手稿。讀者藉此得以一窺拉萊的內心世界,揭秘其歸隱的真相。
拉萊是一個可以把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結合起來的攝影師,將感受與所見融為一體。
他兼具有詩人與哲學家的靈魂。一直在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流浪的衝動與濟世的渴望讓他成為攝影師。每一個藝術家都是偏執狂,拉萊偏執於自己內心的平靜。
大張旗鼓、聲名赫赫的出現在你的面前,那不是拉萊的風格。他適合你在不經意間品味、發現,然後驚訝於尋到了寶藏。
※夢幻「匈利亞海」,乾淨澄澈宛如仙境!
※江門三十三墟老街,歷史興衰的見證者
TAG:米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