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赤壁之戰或藏爭議?關羽義釋曹操,龐統連環妙計,背後另有真相!

赤壁之戰或藏爭議?關羽義釋曹操,龐統連環妙計,背後另有真相!

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本篇,談一談曹操勢力在這次重要戰役中的具體情形。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勢力作為戰敗的一方,雖然沒有孫權集團、劉備陣營那樣奪人眼球,但亦流傳下不少大家熟知的經典故事,如:鐵鎖連舟、橫槊賦詩、華容道等。

一、到底有沒有鐵鎖連舟

小說中,曹軍用鐵鎖將戰船連在一起,其目的是為了克服單船行舟的顛簸,緩解曹軍暈船的問題。除此之外,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亦能增強水師的戰力,可謂一舉兩得。當然,曹軍將戰船連鎖看似緩解了曹軍出現的問題,實則是聯軍安排好的計策:曹軍只有將所有船隻都牢牢鎖在一起,聯軍的火攻計才能最大限度地造成損傷,給予曹軍致命地打擊。因此,小說中,勸說曹操將戰船連鎖在一起的任務落到了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身上。曹操在一見到龐統時分外熱情(筆者按:小說中初見龐統時的態度,曹操勝過孫權和劉備),並虛心接受了龐統的連環計(筆者按:《三國演義》中有兩處連環計,第一處是王允利用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第二處即龐統勸說曹操將戰船連鎖,第二處的連環計偏向於字面意思)。

歷史上,龐統不曾在赤壁之戰中現身,也沒有前往曹操軍營進獻連環計,且是否真有鐵鎖連舟記載也十分模糊甚至混亂。以下是《三國志》中相關的幾處記載:

《三國志 武帝紀》載:「(曹)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其中只說到曹軍士卒水土不服嚴重,並未提及鐵鎖連舟之事。

《三國志 先主傳》載:「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這裡除了提到曹軍疫病蔓延,同時也提到了焚毀曹軍的戰船,但也沒有說明被焚毀的曹軍戰船是否連鎖在一起。

《三國志 吳主傳》載:「(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這裡的說法又不一樣,其指出是曹操自己燒毀自己的船隻,並非聯軍縱火。此外,曹操自己燒毀船隻的記載還有幾處,如《三國志郭嘉傳》載:「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三國志 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中曹操寫給孫權的書信內容:「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以上記載都沒有提及曹軍戰船相連之事,僅有《三國志 周瑜傳》正文提到了相關的內容:「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這裡提到了曹軍「船艦首尾相接」,再結合之後火勢的描述,似乎可以推斷曹軍船隻以鐵鎖相連。《資治通鑒》的記載與之類似,亦出現了「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的字眼。

綜上所述,對於曹軍是否鐵鎖連舟以及曹軍損傷的情形,歷史記載不一。可以看出,沒有提及鐵鎖連舟的均強調曹軍水土不服、士卒多生疫病。提及鐵鎖連舟的,則側重說明曹軍受到火攻計的殺傷嚴重。由此也可推測:小說中鐵鎖連舟和火攻計的關係在歷史中似乎有零星依據。

二、橫槊賦詩的故事組成

小說中橫槊賦詩的故事既表現了曹操過人的才情,也突出了其狠辣的一面。即興創作《短歌行》彰顯了曹操優秀的文學功底,而《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抒發的是曹操對人才的渴求,這是橫槊賦詩表現曹操正向的一面。然而,僅因揚州刺史劉馥對《短歌行》中詞句有不吉之意進行批評就一槊將其刺死卻反映了曹操氣量狹窄、反覆無常、兇狠毒辣的性格,突出的是曹操反向的一面。史書中似乎沒有直接關於曹操橫槊賦詩的記載,只是在後世的一些著名的文章中有涉及相應的內容。如元稹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提及「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其遒壯抑揚,冤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這裡橫槊賦詩的主人攻並非僅是曹操,而是曹氏父子(曹氏父子三人都頗有才名)。又如蘇軾《赤壁賦》中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提及曹操曾經橫槊賦詩。在筆者看來,後世文章所言橫槊賦詩大抵是依據曹操在文學史上的形象所構造出的意象,真實歷史中不一定存在。

此外,小說中橫槊賦詩的故事似乎又可以分解為好幾個構成要素。一是《短歌行》。小說中將《短歌行》的創作時間定格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而有人根據《短歌行》末尾突出的對人才之渴求推斷其創作於曹操頒布求賢令時(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戰後)。因此,《短歌行》的創作時間尚無統一的定論,曹操橫槊賦詩所賦為《短歌行》大抵亦即小說的一種觀點。二是劉馥的逝世時間。《三國志劉馥傳》載劉馥逝世於建安十三年(208年),正好是赤壁之戰這一年,但其逝世原因並非小說中因觸怒曹操被刺死。故而小說中劉馥之死亦僅僅是時間上巧合,其逝世原因系虛構。

綜上所述,橫槊賦詩的故事大抵是多個歷史元素和巧合拼接而成,其中的不少疑問亦無定論。而筆者推測,羅貫中先生在構建《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這一情節時,其目的大抵是想表現曹操複雜的人物性格。

三、華容道的實情

小說中曹操在赤壁為聯軍所敗,一路為周瑜、諸葛亮布置的追兵、伏兵襲擾,倉皇逃竄,至華容道遇關羽,最終為關羽所義釋。此外,小說中曹操敗逃時的經典情節是三次大笑,其每敗退至一險要處都要譏諷周瑜、諸葛亮一番,認為如果在此處埋伏,曹軍必將大受挫折,但每每笑後,都引出埋伏,情形頗為狼狽。歷史上,關羽並無在華容道設伏,故亦無義釋曹操的情節。而曹操的三次大笑亦無歷史依據,系小說虛構。

不過,曹操敗走華容道確乎於史有載,但表現的是戰爭的殘酷。《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載:「(曹)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資治通鑒》也記載了相應的情形:「(曹)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從上述史料中可以看出不少曹軍的病弱士卒最終被殘忍地利用和拋棄,情形頗為慘烈。

總而言之,曹操勢力在赤壁之戰的整體情形歷史記載較為模糊,某些事件存在不同的說法,一些疑問缺乏定論,這給小說的創作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故而,小說中鐵索連舟、橫槊賦詩、華容道等故事情節中一是出現了一些並未在此間登場的人物(不乏著名人物),如鐵索連舟中的龐統、橫槊賦詩中的劉馥、華容道中的關羽;二是增加了不少豐富的內容,如曹操即興創作《短歌行》,曹操在敗逃過程中三次大笑等情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此神擁有三隻眼睛,或藏截教一個秘密?哪吒更厲害,竟有三頭八臂
通天教主門下強者如雲,卻遭元始天尊完爆?石磯娘娘之死暗藏真相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