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死後明朝立新皇帝,多爾袞大怒,寫信給史可法,信中都說了啥

崇禎死後明朝立新皇帝,多爾袞大怒,寫信給史可法,信中都說了啥

在很多人的思維里,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很多人認為崇禎皇帝在北京上吊自盡後,明朝就已經滅亡了。其實不然,當時明朝的北方和北京先後被李自成和清朝佔領,但是明朝還保有江南、浙江、福建、江西、雲貴和湖廣等地,更加關鍵的是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南京擁立了新的皇帝——弘光皇帝朱由崧。

形勢圖

朱由崧,原本是明朝的藩王,崇禎末年繼承了福王的王位,在崇禎皇帝死後,朱由崧被鳳陽總督馬士英和江北四鎮軍閥擁立為新的皇帝,繼承了明朝的大統,並且任命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馬士英等人為內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南明世系表

明朝得以延續,但是這並不符合清朝的利益,所以清朝對南京朝廷擁立新君十分不滿。按說此時的明朝和清朝已經是兩個對立的國家,清朝不應當也沒有資格對明朝的「內政」指手畫腳,但是身為大清實際控制人的攝政王多爾袞卻這麼做了——他寫了一封信給明朝內閣大學士、督師史可法。

在這封信件當中,多爾袞先表達了對史可法的尊敬——「予向在瀋陽,即知燕山物望,咸推司馬」,翻譯成白話就是「當年我在瀋陽,都知道您在明朝頗有威望」。當然這一切都是套路,史可法在崇禎末年做了南京兵部尚書,這不過是個虛職,算不得明朝一流的人物,多爾袞的這些話不過一些客套罷了。客套完了,就要說正事了。

史可法

「比聞道路紛紛,多謂金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聽說你們在南京私自擁立了皇帝,李自成與你們有弒君之仇,如果不報此仇,先帝不能下葬,而新帝也不能繼位。

緊接著,多爾袞又為清朝佔據北京進行了辯護,多爾袞認為,是因為吳三桂「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才率軍入關,趕走李自成,為崇禎皇帝復仇。而且,清軍佔領北京後,為崇禎皇帝下葬,「親王、將軍以下,一仍故封」,「耕市不驚,秋毫無犯」。多爾袞這麼說,無非就是為自己佔據北京增加一點合法性而已,而且,多爾袞很快就將順治皇帝從瀋陽迎接到了北京城,打算永久佔領了。

多爾袞

做完了鋪墊之後,多爾袞便亮出了寫這封信的真實意圖——恐嚇史可法和新建立的弘光政權。「今若擁號稱尊,便是天有二日,儼為勁敵」,如果你們執意擁立新帝,那麼便是天有二日,你們就是我們的敵人。多爾袞和他身後的清朝十分霸道,其實不管明朝立不立新皇帝,明清雙方早就已經是「勁敵」了。

攤牌之後便是一系列直白的威脅——「予將簡西行之銳,轉旌東征」「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國」,我們要把西征李自成的部隊調回來,轉而東征南明,難道你們想以江南一地對抗大清朝嗎?

當然,最後,多爾袞還「貼心」地為史可法和弘光朝廷指明了一條「明路」——「宜勸令削號稱藩」,「朝廷當待以虞賓,位在諸侯王上」,不如勸你們弘光皇帝削去帝號,依然當個藩王,投降朝廷後朝廷定然不會虧待他,可以給他位列諸侯王之上的地位。而史可法則可以效仿吳三桂「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當然,如果不從,那麼「兵行在即,可東可西,南國安危,在此一舉。」

多爾袞在這份信中充滿了傲慢的口吻,對南明和史可法進行威脅,那麼史可法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為大家詳解,請繼續關注。

參考文獻:《明季南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於吳三桂和史可法,最終二人都負了他
崇禎死後堂兄監國,史可法為何想要起用閹黨餘孽和貪贓官員?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