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地理位置對軍事戰略的重要性,「天不變,道亦不變」
「天時不如地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在制定軍事戰略時,地理條件往往是決定總體戰略的關鍵因素。可以說,任何國家的軍事戰略,都是依託本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制定的,即便是那些軍事實力最強、在境外活動多於境內、本土無安全之虞的國家也是如此。在地理位置的軍事戰略的決定作用方面,美國和俄羅斯堪稱是最典型的對照。這兩個國家都具有廣袤的領土,但卻因兩國面臨的地緣環境卻完全不同,這導致兩國在軍事戰略上存在顯著差異。
圖註:美國地理位置圖
從地緣環境角度來說,美國可以說是「上帝的寵兒」。北美洲是世界上唯一的遠離世界島中心卻又具有良好自然環境的大洲,與同一緯度範圍的亞歐大陸相比,北美洲兩側臨海、與亞洲和南美洲這兩個「鄰居」聯繫都不緊密,因此很容易形成偏安一隅的生存環境。這種環境在使得印第安人等北美原住民難於與其他大洲交流、導致發展滯後的同時,卻為歐洲移民創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兩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都能夠發揮關鍵作用、同時本土卻又無安全之憂,這使得美國成為受戰爭破壞程度最低的主要參戰國。從這一角度來說,美國堪稱是一個「天選之國」。由於美國基本上不用擔憂本土安全,因此美國在軍事上屬於不折不扣的擴張戰略,其武裝力量基本都用於對外干涉,用於本土防衛的比例極低。
圖註:1944年6月在6日美國第一步兵師上岸奧馬哈海灘,諾曼底戰役登陸點之一
相反,俄羅斯則可以說是地理環境最為險惡的國家。俄羅斯位於亞歐大陸最北部,過高的緯度決定了該國某些地區很難適宜人居,因此俄羅斯發展各方面產業都比較困難。在地形和氣候上,俄羅斯相對溫暖的大高加索山脈以西地區堪稱一馬平川,與中東歐平原直接相連,這導致俄羅斯嚴重缺乏戰略屏障,因此俄羅斯從立國之初就一直謀求與中東歐國家之間建立緩衝區,因此俄羅斯往往在干涉歐洲事務上非常積極。
圖註:俄羅斯地理位置圖,淺黃色區域
另外,很多人往往津津樂道於俄羅斯巨大的國土面積,但這種規模國土面積的產生原因卻有些尷尬:在工業革命之前,西伯利亞地區雖然幅員遼闊但因氣候寒冷、山地高原面積大而不利於農業生產,致使無論是亞洲還是歐洲的古代強國都對這片土地沒什麼興趣,這才讓俄羅斯人「撿了便宜」。進入工業時代之後,俄羅斯(以及蘇聯)在遠東的領土成為了重要的戰略縱深,但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西伯利亞與東亞接壤、同時與北美洲僅相隔一道白令海峽,可以說同時面臨多個方向的戰略壓力,因此西伯利亞在安全上非常脆弱。而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無力在西伯利亞投入過多防禦力量,因此俄羅斯選擇推進相關國際組織、共同防禦來自美國的威脅成為了必然。
圖註: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
從本質上來說,美國是一個海洋性國家,而俄羅斯是一個大陸性國家,這種刻在地理位置上的「基因」決定了兩國雖然都積極採取進攻戰略,但具體戰略模式完全不同。近幾年來,俄羅斯與美國圍繞喬治亞問題、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關係緊張,這正是兩國因地緣問題所產生的衝突最直接的表現。一個國家可以改變發展戰略、政治路線、產業結構甚至文化和人種,但卻無法改變自身的地理位置,因此即便如何發展也難以改變總體的軍事戰略。「天不變,道亦不變」,除非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否則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擺脫現有地理環境因素對軍事戰略的影響。
※驅逐艦和攻擊型核潛艇任務角色雷同,到底有啥不一樣?
※相比於彈道導彈,美國恐怕更怕它國具有核動力航母編隊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