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陝北地名中的羌秘密

作者丨王六(書房記特約作者)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歷史上有元、清兩朝外族中央政權,至於少數民族五胡亂華類割據政權在陝北曾紛紛亮相,匈奴的大夏,羯的後趙,氐的前秦,羌的後秦,鮮卑的北(西)魏,党項的西夏,女真的金,契丹的遼……在與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火征戰中,文化攻防也是重要武器,這在陝北地名中屢見不鮮。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羌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古老民族,因「羌笛悠悠霜滿地」,「羌笛何須怨楊柳」等詩句而為人熟知。原本是廣泛分布於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晉五胡亂華時期,在北方建立過後秦政權,後因戰爭勢力漸衰,今聚居於四川大巴山地區,因陝北曾為羌族的重要活動區域,有關羌的地名在陝北多有分布,如洛川縣的上銅堤、下銅堤,就是由羌姓同蹄演義而來,但更多的地名是以漢族文化心理而出現的。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鎮羌堡 典雅古樸的觀音寺影壁

鎮羌堡,也可能是出於對羌人犯邊的恐懼記憶,直到明代,朝廷仍高築牆、廣築堡。成化二年(1466)依尚書王復奏,在今府谷境內修築鎮羌堡,可以說目的明確,與拒牆堡、拒門堡、助馬堡一起被稱為塞外四堡。可能是寓意過於直白而暴力,1952年改為新民,今屬府谷縣的一建制鎮住地。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羌村,對羌村,作為中國人大都知其一二,在今富縣。鄜州羌村因史聖杜甫的《羌村三首》而名垂青史為世人關注。羌村無有貶意,也可能曾經是羌人的生活區域而留下的標記。因清代有杜甫粉絲打詩聖品牌辦酒房,名氣漸大,導致酒房號逐漸代替了村名,「聖」發音變異為「申」,今為富縣岔口鄉大申號村。這也許就是商業氛圍的特殊功效,而我國曆來不乏、今天仍是,有這種去真存偽、以商凌文的實例。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鎮羌堡 殘留的東門瓮城城牆訴說著歷史煙雲

平羌,顧名思義,望文思義,是漢人單向思維的一種心理訴求,至於這裡有無平羌的戰果今已不得而知。不幸的是,對於命名者來講,由於時間的推移與羌人的遷徙,解除警報後人們早已失去了也許不應有的警惕,這個賦予特殊寓意的原安塞縣村莊,今發音、文字均已失去本色,成了安塞縣的一個鎮子——坪橋。

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連線,原來是羌人的遷徙路線!

無獨有偶,漢中市也有個寧羌縣,縣名不言而喻,目標明確,民國年間陝西三傑之一的于右任,從民族團結角度,建議改羌為強,逐成今寧強縣。孤立看,這些地名也許沒必要被人重視,但如果把陝北這幾個地名,與漢中的寧強(羌)縣連線,再看看現在緊鄰寧強的羌人的聚居地北川、汶川,人們不難發現,那正是一條羌人的遷徙路線,也許是一條血淚生命線,這是不是為陝北地名的讓歷史告訴未來呢!


點擊下方↓↓↓標題,繼續閱讀

陝北俗話中「掌柜打爛瓮」是個什麼意思?

陝北話中的「毛鬼神」究竟是何方神怪?

陝北人說的「一偗人」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胡攪胡,漢攪漢」,陝北俗話道破了古代民族交融的真實狀態

陝北俗話里的「腰」文化,「站著說話腰不疼」太有意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