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藍天野竟有90年戲齡,還為90後演員「喝彩」
「我是演員藍天野,我今年92歲了,戲齡90年。」 前幾天,北京人藝的老藝術家藍天野出現在東方衛視《喝彩中華》第二季的錄製現場。從2歲起被抱在父母懷中就開始看戲,「資深戲迷」藍天野得知要為「中華戲曲喝彩」,毫無猶豫地從北京特地飛來上海,參與了節目錄製。
新年剛過,全國首檔大型戲曲文化類節目《喝彩中華》迎來了全新的第二季。相比第一季,這一季節目除了依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傳統戲曲愛好者登上舞台,更多增加了故事和講述的環節,每期節目將邀請4-5位嘉賓登台,講述他們與戲曲結緣的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參與的嘉賓既有藍天野這樣的話劇表演藝術家,也有從越劇起步走上影視和歌手道路的李玲玉,還有出身紹劇世家的六小齡童、台灣霹靂布袋戲第五代傳人黃亮勛等等。此外,還有來自民間的戲曲愛好者、有社會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這些並非專業演員的普通人都在節目中講述了各自的故事。而依舊由方芳、王珮瑜、霍尊組成的「喝彩觀察團」,也和這些講述人共同開展了一段段和戲曲相關的情感之旅,對表演予以點評,與講述人進行交流。
《喝彩中華》的導演衡娟表示:「去年第一季,參與節目的嘉賓主要是專業戲劇演員,而這一季,我們將參與人群的外延進一步擴大,通過不同人群講述他們的戲曲故事,在情感表達的層面上能有所變化,從而引起更多觀眾的情感共鳴。」
藍天野
92歲藍天野一年看戲超過100場,最喜歡看年輕演員
藍天野是此次《喝彩中華》的嘉賓里最年長的, 這位年過九旬的表演藝術家,舞台下依然耳清目明,一上台仍是滿滿的男神范。
他和觀察團的幾位嘉賓都是老熟識,尤其是唱京劇的「瑜老闆」。2018年,王珮瑜的「京劇瑜音課」在北京人藝有一場講座,藍天野特地趕去捧場,那時候藍老師就和王珮瑜有個約定:要去人藝演一場京劇。
在現場,92歲的藍天野說起自己擁有90年的戲齡,立刻引來台下一片驚呼。出生在老北京的院落中,因為媽媽愛看戲,藍天野從記事起就跟著大人看戲,尤其是京劇,幾乎所有的泰斗級宗師的戲他都看過。四大名旦、四大鬚生、金少山、郝壽臣和科班的「娃娃戲」,藍天野在90年的戲齡中都一一經歷了。
直到如今,92歲的藍天野依然頻繁看戲,一年看戲超過100場,有時候一個星期要進兩三次劇場,樂此不疲。而相比當年看遍了名家大師,如今的藍天野更偏愛去看年輕人的演出,並且不遺餘力地去現場為年輕的戲曲創作者們站台,給年輕人題寫劇名……
藍天野說,除了支持這些年輕的創作者,他也可以在劇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保持學習和工作的熱情。
當然,藍天野還是挂念著他心愛的京劇藝術是否後繼有人。對於青年戲曲人才的培養,藍天野有很多的想法,他說:「現在出好演員難,我覺得,其實還是應該借鑒一些當年科班演員的培養方法。」
這位90後老演員,當場推薦了一群90後的小演員,他們來自中央戲劇學院,這也是藍天野在北京人藝和京劇之外的另一段情緣:1949 年中戲還沒成立時,他就住在東棉花衚衕。從中戲話劇團的一名青年演員,到後來在中戲任教,藍老開玩笑自稱是中戲的「全乎兒人」。
在舞台上,這群青春朝氣的學京劇的孩子,談到了自己的夢想,說起了學戲的艱辛,展示了自己的才藝,並用一段活力四射的京歌《我的未來不是夢》,展示了新一代京劇人的形象。
藍天野親切坦誠地給了這些孩子很多建議,他說:「我們都是戲劇的『90後』,而今天我們能走到一起,是因為我們的戲曲藝術,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都是藝術的追夢人。」
這些演藝明星都曾與戲結緣,被戲曲滋養的他們都想為傳統文化「喝彩」
在藍天野之外,還有不少動人的因戲而生的故事都出現在這一季的《喝彩中華》。
李玲玉
因為《西遊記》的「玉兔精」被全國觀眾熟知,人稱「甜妹子」的李玲玉是影視明星也是著名歌手。但這些年,卻出現在所有和越劇乃至戲曲有關的節目和場合中。因為17歲從藝之初,李玲玉正是從越劇起步,邁入了藝術的大門。
她回憶起當年因為自己家庭成分問題在「藝考」路上的種種不易,終於在高三那年,以一段現學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考上了北京紅旗越劇團。17歲開始學戲,李玲玉經歷了很多遠比常人更多的艱難,她笑說,自己至今仍然渾身傷病,就是因為自己當年十幾歲才開始練功留下的後遺症。
此後,因為考入東方歌舞團、拍攝電視《西遊記》,出歌曲唱片等種種機緣,李玲玉的從藝之路越來越順,以至家喻戶曉,但她卻發現自己也越來越放不下越劇,這門藝術似乎已經長在了她的身體里。「我是真的喜歡越劇,平時就特別想唱,所以有機會我就特別願意來參加節目。希望能讓更多觀眾發現越劇的美。」
這些年,李玲玉始終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夠重回舞台演一台完整的越劇。為此,她和同樣從越劇走向影視的好友何賽飛商量了很久,兩人相約有朝一日要一起合作一部新戲,「我演小生、她演花旦,畢竟,我們當年都是專業越劇演員」。
「我覺得藝術都是相通的,越劇藝術給了我從藝路上太多滋養,包括我現在能歌善舞,善於用眼睛說話,其實都是當年學越劇打下的基礎」。李玲玉最終用一首《天竺少女》展示了她廣為人知的舞台形象,也以此感激越劇給予她的藝術養料。
和李玲玉一樣,演員六小齡童在《西遊記》中深入人心的孫悟空形象,更是得益於自己的「家學淵源」。作為紹劇的猴戲世家傳人,六小齡童說: 「章氏猴戲家族四代人都在演繹美猴王孫悟空。」自曾祖父起,章家人就在猴戲上苦心鑽研。藝名里的「六」字是學戲的時間標記,從六小齡童的父親到哥哥,再到他本人,都是六歲開始學猴戲。回憶起拍攝《西遊記》的經歷,六小齡童說,「影視化表演從了解中國傳統戲曲里的猴戲開始」。
而另一位以歌手的身份活躍在大眾視線里的平安,也站在《喝彩中華》的舞台上,說起了與川劇「相遇」的經歷。原來,因為兒時看過的廟會,平安從小對川劇變臉產生了興趣。「後來,我就跟著我現在的師父康勇學習變臉。」在平安的故事中,拜師前要爬青城山、練身段、起手勢。學習變臉,要先學憋氣,「我一般練習到第三張臉譜就有些呼吸困難了」。這份艱苦的學習經歷令平安對川劇多了一分理解,「其實川劇不光是變臉一項絕活,它是由許多細節構成的,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與戲曲相遇。也確實想為傳統文化做點事情。」在談到節目的理念時,衡娟表示,這一次的《喝彩中華》不再只關注學戲的年輕人,而是讓觀眾看到更多為戲曲、為傳統文化努力的人。不同的故事承載著不同的情感,有人在回憶學戲經歷的同時,訴說了對家鄉的思念;有人在表達對戲曲的熱愛時,也傳遞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觀眾能夠在平凡的「喝彩聲」中近距離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