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植樹節將至,你想種一棵樹,但是單位或者學校沒有組織,怎麼辦?可以從網上預約啊!2017年,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網路化平台啟動運行,目前北京、內蒙古、安徽、陝西、湖北等10個省(區、市)開展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開通了各自的省級義務植樹網路化平台。

當義務植樹遇上互聯網,參與的方式更加便捷豐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義務植樹中來。

「剛才看到還剩下100多棵樹,聊會兒天的工夫就沒了,幸虧我兒子報名早!」2月22日上午,武漢市民魏文芳收到兒子發來的報名成功截圖,開心起來。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魏文芳口中的「樹」,是「武漢全民義務植樹」平台上,可報名參與義務植樹的剩餘量。當天,湖北省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向社會公布了今年全民義務植樹總體安排。上午9時起,武漢市民可預約登記植樹盡責,21個義務植樹盡責點遍布全市15個城區(功能區)。線上報名通道開啟不到2小時,武昌區義務植樹點就已報滿,隨後,江漢區、洪山區、江岸區等6個區也陸續報滿。

市民可通過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報名參加義務植樹,證書也由紙質版變成了電子版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魏文芳家有一張已經有些泛黃的照片,是20年前一家三口在武漢市江漢區京漢大道種下的一棵法桐樹苗前的合影。那年,兒子吳家豪只有5歲,現在,吳家豪已是25歲的大小夥子,小樹苗也長成了高大的行道樹。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魏文芳說,1999年,她在電視上看到武漢電視台、原武漢市園林局聯合舉辦「領養一棵樹,綠化一片天」義務植樹活動,便撥通了報名電話,帶著一家人參加義務植樹,一直堅持至今。

近年來,武漢廣泛宣傳發動社會各界參加義務植樹,組織了「植樹+慈善、環保、生日、家庭、公益」等主題活動,建設了共青林、盡責林、人才林等主題林。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武漢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劉愛介紹,原來一般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宣傳義務植樹活動,市民要現場報名並繳納苗木費;如今,市民可以通過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報名,免費領取苗木。義務植樹證書也從紙質版變成了電子版。

「植樹雖然是一種季節性活動,但義務植樹不能只集中在每年植樹節前後,應該形成常態化。」武漢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方義表示,2014年,武漢開發建設了常態化義務植樹平台,設立義務植樹、綠色武漢等欄目,從義務植樹的方案制定、植樹點勘探、樹種介紹、植樹技術流程以及養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宣傳推介。

網路平台的便捷和專業,進一步激發了市民的植樹熱情。「去年通過網路報名植樹的人數達5萬餘人,創歷史新高。」劉愛表示。

2018年3月,武漢獲批全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第二批試點城市。當年5月22日,武漢「眾森家園」項目上線,廣大市民可通過網路捐贈。「這為沒時間現場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提供了一個植樹盡責的途徑。」劉愛介紹,這些捐贈資金將直接匯入中國綠化基金會賬戶,專項用於武漢綠化建設。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精心設計線下活動,激發公眾參與熱情

「近年來,城鎮周邊可用於義務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宜林地大多處於遠離城鎮、交通不便的區域,組織大規模義務植樹成本高、成活率低,不太現實。」陝西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晉峰說,而網上義務植樹的出現,則為化解這些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打開全民義務植樹網,網站設計了造林綠化、撫育管理、自然保護和其他形式等八個模塊。「如果不能親自植樹,網友可以點擊『網路參與』,履行一份社會責任。」王晉峰說。

公民一年內植樹累計或換算任務達到3株,當年履行植樹義務算作完成,經審核後,可在全民義務植樹網生成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並可列印,超出6株任務量可申請國土綠化榮譽證書。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在全民義務植樹網首頁,可以看到各地組織的盡責項目。王晉峰介紹,陝西省於2017年12月18日發起的「我為大熊貓種竹子」項目,吸納社會捐資64萬元,發放盡責證書3500張。該項目由陝西省樓觀台國有生態實驗林場策劃,在該林場東西山寨竹子基地栽培大熊貓喜食竹類2000畝。預計到2024年後,每畝每年可供應大熊貓喜食竹200公斤。「該項目今年將進入計劃實施階段,項目資金將在中國綠化基金會的監督下嚴格使用。」王晉峰說。

陝西各地市還根據自己的特點設計了不同項目,渭南市韓城范家莊綠化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3月,韓城多個部門聯合舉辦「母親河畔·小樹與我同成長」家庭義務植樹活動。來自全市的200餘個家庭來到義務植樹點,參加家庭義務植樹活動。

「當時,我們把電腦和印表機搬到活動現場,為參與植樹的家庭現場列印、頒發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河邊沒信號,就用手機流量。」韓城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曉鵬說,「拿到證書的小朋友都很開心,父母紛紛把證書曬到朋友圈裡。」同時,通過平台陸續公布「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榜,參與人數迅速增長,短短一個月時間5000餘人次參與,募集資金近15萬元。

「後來,我們就利用這15萬元,再加上市裡籌措的20餘萬元資金,對范家莊實施了綠化。經過這一年的管理,村裡新綠植狀況穩定。」王曉鵬說。

今年的植樹節快到了。由於韓城工業園區比較多,韓城市綠化委為今年策劃的項目,是對這些工業園區進行清理綠化。

「實踐證明,通過互聯網盡植樹義務,不能只停留在口號宣傳階段,一定要通過設計各種線下活動組織市民參與。項目設計一定要結合實際,不然的話,新鮮勁兒只能維持幾天,後續就沒有動力。」王曉鵬說。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一樹一證一碼,既要種樹又要養護

在武漢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園——武昌區沙湖公園C區,一片低矮的海棠樹林不太起眼,但仔細看去,每棵樹上都掛著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樹名、盡責人、盡責形式、轄區、時間等信息,還配有一個專屬碼。掃一掃,樹木編號、植樹人、地點、樹種等信息很快便出現在手機屏幕上。

去年以來,武漢建立了「互聯網+義務植樹」信息系統和資料庫,將線上網路植樹與線下實地植樹相結合,由市民自行選擇義務植樹盡責形式,並推行「一人一樹一證一碼」,對盡責者發放包含人員、樹木、地址等信息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電子證書。按照時間、區域、樹種等關鍵詞,為樹木設計了唯一的編碼,並通過義務植樹盡責牌顯示。

「這個編碼類似於居民身份證號碼,碼內包含樹名、年齡、樹木特性、生長變動等情況。」劉愛介紹,數據編號則按照時間區域的規則生成,這串數字不僅能準確記載植樹信息,還將為今後「生態一張圖」預留數據介面,每一株樹苗都能準確定位在武漢的綠色地圖上。

如今,武漢還在探索建立「義務植樹」數據與信用積分相掛鉤的綠色信用體系。去年10月,武漢正式上線「綠鏈森林」,市民植樹完成後,只需打開綠鏈森林」,利用手機的定位和測量功能,便可現場完成義務植樹登記工作。完成樹木登記後,植樹人便可以在地圖上查看自己種植樹木的位置,以及樹木的高度、冠幅、基徑等信息,隨時跟進自己種下的樹木情況。

「我們正在探索,讓市民種樹不僅能貢獻生態價值,還能有更多獲得感。」方義介紹,通過植樹活動和樹木的生長,植樹人還將不斷獲得植樹的碳積分,例如認養一株水杉可獲10個碳積分,認養一株銀杏可獲37個。這些積分可用於交易,轉化為實質性收益。

如今,「綠鏈森林」已在武漢園博園、戴家湖公園等地試點,植樹人可以用參與植樹和其他綠色環保活動獲得的碳積分換取園博園門票或花卉等。方義表示,這一「互聯網+義務植樹」新模式今年將在全市推廣,激勵更多市民參加義務植樹,形成廣泛的生態自覺和綠色行動。

人民日報點贊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種樹,漸成風尚!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報道記者:張丹華 范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林林柒 的精彩文章:

水果與水果乾,哪個更有營養?你可能一直信錯了!

TAG:綠色林林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