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是做人的底線!(深度好文)
孔子講過猶不及,超過和達不到都是不好的,做人做事最難的就是掌握分寸感。
分寸是不咸不淡,增一分太長,減一分過短。
說話的分寸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講的是,與他人交流時,講話點到即止,不必全盤托出。
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言多必失,話越多,可能存在的錯誤越多,也容易讓人誤會或是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另一方面是,對方也不見得願意聽你說那麼多。我們講話,講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觀念。與你不相熟的人或是本就觀念不同的人,未必想聽這些瑣事與想法。
暢所欲言都是在特定環境下,與適當之人的交流。
話說三分的人,不是冷漠也不是狡猾,是懂得有些話不必說,不該說。
做事的分寸
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女孩A和B是好朋友,因為A不喜歡吃雞蛋,每次在食堂領到雞蛋,都會把雞蛋讓給B。剛開始好友B會表示感謝,後來漸漸地便習慣了,也覺得理所當然了。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孩A把雞蛋讓給了另外一個朋友C。B看到了,很是不滿:「屬於我的雞蛋,為啥要徒手讓給他人?」B找到A理論,兩個人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朋友之間幫個小忙,本無可厚非,但若掌握不好分寸,像女孩B一樣, 把幫忙當做應當,失了分寸,也失了朋友。
三毛曾說:「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
再親密的人相處,都要認清自己的位置,懂得自己的分寸在哪裡,不要越過底線。
《易經》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沒有什麼事是一成不變的,當事情發生轉變,我們相對應的也該做出改變,不管是扭轉事態的發展,還是主動去適應新的環境,懂得變通是處世之道極為重要的一點。
處世的分寸,不卑不亢,守住底線,懂得變通。
做人的分寸
曾國藩手下有一員悍將鮑超,一次鮑超與曾國荃鬧矛盾,甩手不幹了。
曾國藩對鮑超說:「你撂挑子,懂內情的人知道你與老九鬧意見。不懂內情的人會懷疑你對朝廷不滿,你這樣做豈不在給別人提供攻擊的把柄。」
生活中也有不少像鮑超一樣的急脾氣,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急急躁躁的,更有甚者乾脆甩手不幹了。
我們說直爽的人相處不累,但若是真遇上要給你提意見或是批評的情況,總希望人家委婉一點說出來,誰也不想莫名其妙被劈頭蓋臉一頓罵。
做人別太傲,傷人傷己,也不可太卑,唯唯諾諾,做什麼事都遲疑,不敢推進,終是一事無成。
人格的分寸,剛柔並濟,不揚不抑,不走極端,不可偏激。
做事有尺度,做人懂分寸,才能在日常的周旋之中求得人生的高度。
※有一個學佛的妻子,是男人的福氣!(深度好文)
※心態對了,就不累了!(深度好文)
TAG:善良的小阿獃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