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歲讓梨的孔融,為何最後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殺了?網友:太無恥了

四歲讓梨的孔融,為何最後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殺了?網友:太無恥了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而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曹操要殺人,理由多的很,只要曹操願意,他可以隨便編排個理由而殺之。並且曹操屠城,殺華佗,殺孔融,殺楊修都是私心。曹操就是個大奸大惡之人,現在的人還推崇曹操,簡直笑話,這也正說明了現在的社會風氣和現象。對於曹操這個人,我們能夠記住他,絕對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詩人,而是亂世梟雄。文學在盛世很受推崇,在亂世則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我們看曹操就知道了,我們首先看到是他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最後才發現他還是一個詩人。這時候,人們會覺得錦上添花,對他的崇拜就會又多了幾分。

當時「舉孝廉」的選官制度,使儒學變得越來越形式化,本來是以「孝廉」選官的,但「孝廉」變成了一種名聲。而這種名聲是可以被世家大族所操縱的,所以選了一批「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假名節之輩。這種虛偽的名節是對名節最大的破壞,而孔融則對這提出反抗,他要撕毀這層假面具。

正是因為「尚真」的主張,所以要在根源上摧毀這一假名節的根據,於是在理論上便提出了「親子無親論」。對於統治者來說,這無疑是「惑世誣民」,不容於「禮法」,這應該是孔融被殺害的主要原因。他雖然被以「不孝」的罪名殺害了,但他恰恰是真孝。所以就有網友說:曹操實在是太無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雨花閣為何不開放?末代皇帝聽專家向遊客解釋後,不小心說出真相
武則天醉酒時做過什麼可笑的事?給一小國賜名,卻被好多人笑話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