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王室(上):妥協出的王國和開國君主
文 | 立佳
編輯 | 趙文
比利時在歐洲的地理位置非常尷尬,位於法國、英國、德國、荷蘭各家大佬之間。由於這個地區比較小,和外界又沒有明顯的地緣阻隔,很容易成為周邊強權的一部分,因此先後由勃艮第、西班牙、奧地利所統治。
18世紀末以前,在歐洲的歷史上甚至找不到「比利時」這個地理名詞,因為比利時這個國家就是19世紀初葉歐洲列強你爭我奪後,因為妥協而人為製造出來的。
比利時的歷史相當複雜,九月革命導致尼德蘭南部各省擊敗了入侵的奧地利人後紛紛宣布獨立。1790年,這些省的代表組成共和聯邦,取名為比利時合眾國,這時「比利時」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才第一次正式出現。但其後不久,這些省就被法國佔領。
1830年,比利時人民起義,同年11月18日宣布獨立。英國和德國站在了比利時這邊,目的是防止法國獨吞比利時。1831年的倫敦會議,奠定了比利時從尼德蘭獨立的基礎,會議上還規定比利時應永保中立。也是在這一年,比利時國民議會通過了比利時第一部憲法,憲法規定比利時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王位世襲。
布魯塞爾王宮
嚴格意義上來說,比利時的這部憲法算不上是統一國家的產物,比利時選擇君主立憲政體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因為它當時必須找出一種能為列強所接受的制度,可以說也是妥協的產物。
憲法規定了國體,但此時的比利時並沒有自己的君主,當務之急是找一個合適國王。所有歐洲王室都警惕地關注此事,因為他們要千方百計防止比利時未來的統治者同自己以外的某個王室血源關係過密。
如今的布魯塞爾大廣場
本來比利時議會找到了當時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兒子,但遭到了英國的強烈反對。最終在歐洲各方勢力的角力下,選定了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40歲的利奧波德王子出任國王。1831年7月21日,利奧波德在首都布魯塞爾宣誓就位,稱利奧波德一世。
利奧波德一世是一個開明的君主,1816年,他與英國國王喬治四世的女兒夏洛特公主結婚,但第二年夏洛特公主就因生孩子去世了。後來,利奧波德的姐姐和英國的肯特公爵結婚,他們的女兒就是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後來,利奧波德成為比利時國王之後,出於外交平衡的考量,他和法國路易·菲利浦的長女路易·瑪麗結了婚,進一步密切了與法國王室的關係。當時英國和法國是歐洲兩大強國,和這兩個國家的王室保持親密關係,對比利時的穩定是有積極作用的。
利奧波德一世關心人民疾苦,在他的治理下,比利時從一個散亂而年輕的國家逐步變得越來越團結,貿易和工業得到發展,經濟日益繁榮,比利時人民都很擁戴他。可以說,是他樹立了王室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同時,利奧波德一世也為比利時王室定下了謙遜低調的基調,而這從19世紀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1865年,利奧波德一世去世後,他的兒子,時年30歲的利奧波德二世即位。他是比利時第一位本土出生的國王,他的統治被認為是比較成功的。他對內奉行重商主義,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使比利時搭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列車,工業迅速發展,加入了殖民列強瓜分世界的行列。
此外,利奧波德二世還因其剛果的私人殖民地而載入史冊。他一直有對外擴張的野心,他自掏腰包資助美國記者亨利·墨爾頓·斯坦利去剛果探險。1884年的柏林會議上,剛果從國際法角度成為一個國家,利奧波德二世成了剛果國王,直到1908年剛果一直是他的私人財產,之後比利時政府才將剛果變成了殖民地。一年後,利奧波德二世去世。
利奧波德二世夫婦
由於利奧波德二世的兒子先他去世,所以其侄子阿爾貝一世於1909年即位。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爾貝拒絕了德皇通過比境的最後通牒,並領導陸軍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比利時的頑強抵抗減緩了德軍的推進。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爾貝一世一直與比利時人民並肩作戰。
戰爭結束後,阿爾貝一世在國民的熱烈歡呼下回到布魯塞爾,並積极參与國家重建。他鼓勵發展工業和建立遠洋商船隊,以此恢複比利時經濟。1934年,阿爾貝一世不幸在納慕附近登山時遇難,他的長子利奧波德三世繼承了王位。
利奧波德三世夫婦
利奧波德三世是比利時的第四任國王,即位後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入侵比利時,利奧波德三世領導比利時軍隊進行了18天的抵抗,就宣布向德軍投降,他自己及王室成員成為納粹德國的俘虜。1944年,盟軍解放比利時,但國王利奧波德三世仍被扣在德國軍隊手中,直到1945年德國投降,利奧波德三世才獲釋放。
被扣壓多年的利奧波德三世向國內國外交涉,要求讓他回國複位,但國內對此卻有極大的爭議,許多比利時人認為他既沒有組織流亡政府,也沒有在國內進行積極抵抗,長時間成為階下囚,不配為一國之君。後來這種爭議越演越烈,甚至變成了兇猛的抗議浪潮,爆發了罷工和抗議,以此反對利奧波德三世複位。在輿論壓力下,利奧波德三世被迫將王權交給了兒子博杜安。1951年,21歲的杜博安正式即位。
作為比利時憲政危機後的首任國王,博杜安一世的公眾形象明顯優於他的父親利奧波德三世。但他即位時,王室在國民心中的威望已經降調了谷底,人們對於君主政體是否有必要存在爭論不休,年輕的博杜安一世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博杜安一世很親民,在他統治的最初幾年裡,比利時的非洲殖民地剛果發生動亂,1959年爆發流血衝突,博杜安一世在比屬剛果獨立的問題上顯示出了值得尊敬的氣度,1960年6月30日,博杜安一世親自出席了比屬剛果獨立的慶祝活動。
博杜安夫婦和尼克松夫婦在白宮午宴上
博杜安一世把履行國王的職責當作一項嚴肅的使命認真加以對待,取消了許多繁文縟節,並定期向國民開放王宮,並徹底整頓了王宮的侍從隊伍。他在處理國內外錯綜複雜的事物時,總能保持清醒,而且他的誠懇和謙遜也常被國民稱道。
博杜安一世夫婦
博杜安一世的王后是西班牙貴族法比奧拉·德·莫拉-阿拉貢。法比奧拉王后曾五次懷孕而均流產,故博杜安一世並無子嗣。
1993年7月31日,博杜安一世在西班牙莫特利爾的阿斯特里德莊園度假時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去世。根據憲法規定,杜博安的弟弟阿爾貝親王登基,成為比利時第六任國王,稱阿爾貝二世。
阿爾貝二世即位時59歲,是比利時王國登位時最年長的君主。其實,早在1971年,博杜安一世就宣布他的侄子菲利普即阿爾貝親王的長子為王儲。阿爾貝二世的登基讓比利時國內一片嘩然。
比利時長期被分裂陰雲籠罩著,同以往的國王一樣,阿爾貝二世要保證國內不同宗教信仰的權利平衡。擁有60%全國人口的荷蘭語弗拉芒區要求擴大自治權,而講法語的瓦隆區贊同維持統一。兩區政黨矛盾重重,常引發政府危機。只要國王能保持中立,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和睦就有保障。國王在發表聲明時要用荷蘭語、法語和德語三種語言,就足以說明國王是如何重視其中立地位的。
2010年至2011年,比利時經歷541天無政府時期。為化解危機,阿爾貝二世曾七度指派組閣協調人,最終彌合政黨分歧、組成政府。媒體把阿爾貝二世比作將比利時從分裂風暴中安全駛出的舵手,民眾普遍認為國王是保證國家完整的黏合劑。
2013年7月21日,79歲的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正式退位,其53歲長子菲利普宣誓成為新任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