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銀行家怎看當下?最「頭疼」的經營壓力和監管指標有這些,評分最高和最低的宏觀政策竟然是…

銀行家怎看當下?最「頭疼」的經營壓力和監管指標有這些,評分最高和最低的宏觀政策竟然是…

2月26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在京發布《2018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下稱「報告」),該報告已連續十年公開發布。旨在了解中國銀行家應對這國內外宏觀局勢和行業發展的判斷與思考,以及對市場發展和監管體系等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

據了解,本次調查的問卷調查部分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不包括港澳台)平行展開,基本覆蓋了各類中國銀行業機構,共回收有效問卷2380份,調查緊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著重對行業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專題調研,獲取了大量真實、準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在這份多達300多頁的報告中,調查結果涵蓋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監管評價、專題研討等共計十二個部分。證券時報記者從中選取較為有看點的內容以饗讀者:

看點一:貨幣政策效果評價最高

銀行家對宏觀經濟政策整體評價,是每年報告都會例行調查的內容。與往年的調查結果相比,銀行家對2018年以來宏觀經濟政策效果的總體評價得分有所下降。

銀行家所評價的宏觀政策類型分為四大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就單項政策效果而言,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最高。報告認為,這表明,央行以「穩槓桿」和「防風險」為目標的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仍受大部分銀行家認可。

對於央行下一步應該如何開展貨幣政策操作?超八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該增強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超七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該完善利率走廊機制,疏通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此外,由於面臨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也成為銀行家關注的方向,超五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該優化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對資本流動進行調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財政政策的評分在四類政策評分中最低,且較2017年下降幅度高於整體平均降幅。報告稱,銀行家期待未來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未來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當前中國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關於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家最為擔心的兩類風險分別是地方政府債務偏高和資產價格泡沫,佔比高達41%和37%。

看點二:銀行家最「頭疼」的經營壓力top 3

銀行家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看法也會影響到銀行的日常經營決策,可以說,銀行體系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我國的融資體系是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佔主導,所以銀行體系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相比於股市的高波動性,銀行經營行為的變化,對中國經濟真實情況的反映才更加確切。「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稱。

那麼,銀行家最」頭疼「的經營壓力有哪些呢?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銀行家將」不良貸款增長「(32.4%)列為銀行經營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受訪銀行家表示,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風險加大,經濟金融領域結構性矛盾突出,給銀行資產質量帶來了壓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制定發展戰略仍將重點圍繞信用風險管控,持續關注資產質量變化。

同樣的,在對2018年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的調查中,60.8%的銀行家認為不良貸款集中爆發的風險將會是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超五成銀行家還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要重點關注。在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走勢的調查中,超六成銀行家認為不良貸款率在未來存在上升的可能性。

此外,除了對不良貸款增長的擔憂,「負債增長乏力「(19.6%)也成為2018年銀行家倍感壓力的重要方面。「風險合規管理壓力較大「(19.2%)同樣受到關注,報告稱,隨著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監管當局進一步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加強反洗錢監管、嚴管交叉性金融風險,銀行違規成本升高,銀行合規壓力倍增。

看點三:十年來,銀行家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不斷變化

近十年來,銀行家對未來房地產走勢的看法發生了顯著變化。報告總結10年來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超過四分之三的銀行家認為各線城市的房地產無論是銷量還是價格都不會上升。2015-2016年,多數銀行認為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將量價齊升。到了2017年,近九成銀行家則認為二線城市房地產發展潛力較大。

然而,2018年的調查結果呢?總結起來,就是銀行家對房地產的態度更為審慎,對房地產信貸投放的控制力度也在加大。更為重要的是,2018年銀行家預期不良率上升的行業中,房地產業超過冶金業,位列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領域的信貸風險關注度方面,關注房地產開發性貸款的銀行家比例為36.8%,比2017年大幅上升8個百分點。報告稱,房地產開發貸體量巨大,據央行統計2018年房地產開發貸餘額高達11萬億元。當前諸多因素致使房企經營壓力顯著加大,從而使得銀行家對其關注度上升。

看點四:過半銀行家認為其所在機構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資本短缺已經成為懸在銀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52.8%)銀行家表示其所在機構已面臨資本補充壓力。從具體原因看,近七成銀行家認為銀行自身的規模擴張需求對資本造成了一定壓力,也有近四成銀行家認為是由於待消化的不良貸款增加,使得撥備消耗不斷上升,超越了資本補充速度。

這一結果也反映在銀行家對資本充足率監管指標的態度上。在針對銀行家認為哪些監管指標對經營壓力有影響的調查中,資本充足率指標位列第一,成為銀行最為「緊張」要應對的監管指標。其後依次還有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存款偏離度、流動性覆蓋率等。

從資本的不同類型看,對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成為壓力集中所在。報告稱,通過內生機制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會使得資產收益率(ROA)與凈資產收益率(ROE)下降,影響銀行業績指標,而增資的程序也相對複雜,因此,近八成銀行家認為目前資本真正的壓力主要集中在核心一級資本。

此外,在對中國銀行業資本補充難點的調查中,認為自我積累、自我補充能力差的銀行已過半數,可見內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已難以滿足資本補充需求。但部分欲利用外源性補充渠道的銀行也出現了上市難度大或發債成本高的困難。

看點五:「縮表」最可能來自股份制銀行

2017年以來,金融監管不斷加強,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管理也面臨多重壓力。特別是對於銀行理財業務來說,資管新規對於非標投資的嚴格約束,將會使得大量的存量表外資產或增量需求回到表內,從而對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管理產生重大影響。

在針對未來一年受訪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監管壓力主要來源的調查中,資管新規位列榜首。而央行MPA考核、流動性監管政策為僅次於資管新規的壓力來源。

因此,在多重壓力下,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方向也出現分化。股份制銀行的受訪者中,認為所在銀行「縮表」的佔比最高,這可能與股份制銀行出於同業業務整治階段且監管壓力較大有關。而大型銀行受政策影響較小,表示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將繼續擴張的銀行家佔比最高。其他類型商業銀行表示維持現狀的銀行家占多數。

銀行家對資產負債表管理的看法,也反映在對業務轉型的看法中。大型商業銀行由於各項業務發展較為均衡,傳統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被認為是未來三年的核心業務。多數銀行家則認為股份制銀行的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將是其未來競爭力提升最快的兩類業務。

看點六:理財業務轉型,不同類型銀行缺不同能力

資管新規的落地,讓銀行未來理財業務面臨著凈值化、打破剛兌、期限匹配等一系列轉型壓力,銀行是否做好了準備呢?

在對未來理財業務轉型過程中需要重點提升的能力調查中,分銀行類型看,在對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銀行家調查中,銀行家最關注投資研究能力。投資研究能力直接影響產品業績表現,成為大型商業銀行競爭焦點。

城商行和民營銀行最關注產品研發能力,在資管業務轉型過程中,許多理財規模體量較小的銀行投資能力相對較弱,往往選擇通過委外投資、系統外包等模式,並不直接參与產品的投資,因此經營的重點在負債端的產品研發上。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調查中,風險管理能力成為關注的首要重點。在這些機構中,投研能力更弱,產品研發能力也欠缺,往往選擇通過代銷他行理財模式開展理財業務,因此更注重控制理財業務風險、穩健經營。

此外,在非標投資方面,不少受訪銀行家預計非標投資規模將下滑。報告稱,一方面,在新設的流動性匹配率指標計量方式下,表內非標投資過多的銀行將面臨更大的流動性匹配率指標壓力。另一方面,資管新規對非標投資進行了重新界定,加強了監管強度。因此,預計未來商業銀行可能將逐步壓縮非標投資規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深交所定位灣區核心資本市場 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延後加稅!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關鍵表述有變化,在匯率、非關稅壁壘等六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