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星 Galaxy S10 系列上手體驗

三星 Galaxy S10 系列上手體驗

如果看 IDC 的銷量數據,在整個 2018 年,三星不僅在全球範圍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 8 個百分點,國內出貨量甚至直接慘跌了 74%。全球範圍遇冷可以用手機市場寒潮來解釋,但在國內市場不被看好卻只能說明三星很難跟上國產廠商的競爭節奏。

細究三星最近幾代的 S 和 Note 旗艦系列,三星拒絕了從全面屏到導航手勢、從三攝到屏下指紋的幾乎所有新變革,甚至直到最近的 Note9,三星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從 2016 年 8 月發布的 Note7 上就開始沿用的虹膜識別解鎖技術,即便面部識別技術已經成為如今的不二主流。三星在國內市場的失利很難和旗艦 S 系列和 Note 系列的保守撇開關係,不過,在 2019 開年旗艦 Galaxy S10 系列上,我們熟悉的那個驚喜滿滿的三星又重新回來了。

從「頭」開始,削窄了額頭的 Galaxy S10 系列全部換用了挖孔屏。

Galaxy S10 系列的挖孔屏採用的是之前發布的 Galaxy A8s 相同「通孔」方案,與之相對應的是華為榮耀採用的「盲孔」方案。這兩種挖孔屏方案的最大不同是前種方案需要在顯示屏的背光層和液晶層開孔,而後種方案只對背光層開孔。S10 系列所採用的通孔方案的優勢是,同時對屏幕背光層和液晶層動刀,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液晶層阻擋光線、影響前置攝像頭的自拍效果。

不過通孔方案技術難度高、良品率低,而且最能夠為直接用戶所感知的一個缺點是,它的開孔面積比盲孔更大。這個劣勢在 Galaxy S10 上已經可以明顯反映出來,而容納了 1000 萬像素主鏡頭和 800 萬像素景深鏡頭雙前攝的 S10 更是明顯。目測來看,以鏡頭直徑更大的主攝為參考,Galaxy S10 的透明鏡片和黑框面積都相對榮耀 V20 的盲孔方案略有偏大,這也導致了雙前置鏡頭的 Galaxy S10 圓角矩形藥丸狀的黑框面積整體會有些偏大。

偏大的挖孔還是對 Galaxy S10 的屏幕一體感有所影響,在亮色主題下右上角的這一塊「藥丸」區域很吸睛,而且它把右側狀態欄擠壓到過於偏中的位置也會對我們既定的使用習慣有一定的影響。

S10 和 S10e 都是標準的 Infinity-O 單前攝開孔,所以挖孔對屏幕的干擾應該會比 Galaxy S10 小更多,不過如果你還是不習慣屏幕挖孔,它們內置的全新 One UI 也提供了類似其他 Android 手機隱藏劉海的功能,能在設置中主動添加頂欄黑邊隱藏前置鏡頭,而且 OLED 屏幕更純粹的黑色顯示效果確實可以很好地隱藏前置鏡頭。

但是如果藥丸挖孔對你的干擾並不大,其實我並不建議你真的用黑邊隱藏前置鏡頭的黑孔,因為這樣做恐怕有暴殄天物之虞。三星之所以在用戶接受度還需要培養的情況下為 Galaxy S10 系列標配挖孔屏,就是為了實現側邊曲面屏 上下窄邊的全面屏效果——挖孔雖然突兀,但是也徹底解放了 Galaxy S10 的上邊框。

將前置鏡頭從上邊框騰挪到挖孔中之後,Galaxy S10 系列的上窄邊框寬度控制得比較窄,下邊框的寬度也足夠媲美目前 Android 機型的最高水準(只是比 iPhone XS / XS Max 稍顯寬了一些),再加上雙曲面變相「削窄」兩側邊框,Galaxy S10 的四面窄邊框非常有視覺衝擊力,比 iPhone XS 的四面等寬邊框更甚。

削窄了上下邊框之後,Galaxy S10 和 S10 的屏幕長寬比達到了 19.5:9,高長寬比意味著機身更細長、握持感更好,疊加上雙曲面屏幕和過渡妥帖的中框,即便是 6.4 英寸的 Galaxy S10 也能很舒服地單手操控,而 6.1 英寸的 Galaxy S10,不誇張地說,恐怕是目前為止 6 英寸以上手機中握持感最好的一款手機。

挖孔雖然乍眼,但是三星自家的 Dynamic AMOLED 素質出色,挖孔邊緣完全沒有其他異形屏經常會出現的發黃跡象

Galaxy S10 系列採用的「超感官全視屏」亮度夠高、色彩飽滿、顯色乾淨,不過就上手的表現來看在亮度稍低的情況下有 OLED 屏頻閃的通病

Galaxy S10 系列還是三星典型的按鍵分布,左側是音量鍵 Bixby 智能語音按鍵,右側是電源按鍵,唯一的不同是,Galaxy S10 和 S10 的電源鍵位置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加位置也水漲船高,右手單手握持的時候,是基本不可能被大拇指夠到的。

電源鍵上移很可能和 Galaxy S10 的內部設計的改變有關。由於 One UI 支持抬屏和雙擊喚醒,位置調高的電源鍵在點亮屏幕時倒不會太困擾到我,只是手動息屏時,還是必須費點周折才能按到電源鍵。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廣角 長焦」的基礎上,手機行業開始流行起超廣角攝像頭,例如我之前體驗過的 vivo X23、華為 Mate 20 Pro。而此次 Galaxy S10 相機部分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新增了一枚 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攝像頭,和廣角 長焦鏡頭組成了三攝組合:

1200 萬像素的廣角主攝,單像素麵積 1.4μm,擁有 f/1.5 及 f/2.4 可變光圈,支持雙像素對焦及光學防抖;

1200 萬像素長焦鏡頭,擁有 1.0μm 單像素麵積及 f/2.4 光圈值,支持光學防抖;

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擁有 1.0μm 單像素麵積及 f/2.4 的光圈值

從 Galaxy S10 的實拍樣張來看,準確的白平衡、動態範圍的表現基本上繼承了三星以往的成像風格,而 Galaxy 系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的長焦鏡頭表現,在 GalaxyS10 上也依舊十分亮眼,無論是照片的銳度還是噪點的控制都很出色。

Galaxy S10 搭載的超廣角的拍攝角度為 123°,從樣張來看,可視角度確實比普通廣角鏡頭寬上不少,但成像風格上會偏飽和一些,而且照片邊緣存在一定畸變和紫邊現象。

樣張均由@nyctimee拍攝

換用超聲波屏下指紋解鎖之後,Galaxy S10 們終於可以避免前任們「指紋解鎖摸鏡頭」的尷尬。Galaxy S10 的屏下指紋解鎖的速度和成功率都比較高,不過屏下指紋的掃描區域相對比較小,對新上手的用戶不是很友好,所以相對而言,面部識別解鎖還是 Galaxy S10 相對效率更高的解鎖方式。由於 One UI 支持解鎖時振動 / 聲音反饋和抬屏喚醒、雙擊喚醒、智能休眠,也間接提升了 Galaxy S10 的鎖屏 / 解鎖體驗。

Galaxy S10 系列搭載的三星「面對未來新設備」的 One UI 成熟度已經非常高,加入導航手勢、重構界面統一風格的 One UI 的易用性和美觀性的升級是肉眼可見的,我個人覺得 One UI 的推出基本上可以補足三星在系統方面和國產廠商的差距了。只是在上手的 Galaxy S10 工程機上,One UI V1.0 版極少時候出現過動畫掉幀、切換系統設置卡頓的情況,部分 APP 也有假死閃退的兼容性問題,但是都是細微的小問題,隨著 One UI 的修補升級應該都會得到解決(補充:圖片展示的這部臨時收到的 S10 先行者版的 One UI 版本為 V1.1)。受限於體驗時間和文章篇幅,暫時不對 One UI 多作評論,如果尾巴感興趣,之後會單獨對 One UI 和 Bixby 進行體驗分享。

除了軟體方面換用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 One UI,Galaxy S10 系列的硬體配置方面也升級到 Android 旗艦的配置,首批搭載了高通驍龍 855。作為高通「包打一整年」的 2019 年旗艦 SoC,驍龍 855 圓了上代驍龍 845 的夙願,終於用上了台積電的 7nm 製程工藝,它在 AI、照片 / 視頻拍攝、網路連接方面的性能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在決定手機基礎體驗的 CPU 和 GPU 性能方面,驍龍 855 比前代的驍龍 845 令人咂舌地提升了 45%(CPU)和 20%(GPU)。

受到體驗時間和工程機配置的限制(工程機版 Galaxy S10 儲存配置為 6GB 32GB,上市機型最低配置為 8GB 128GB),簡單的上手體驗很難觸到這台搭載驍龍 855 的 Galaxy S10 的性能極限,除了 One UI 偶爾出現的掉幀、APP 假死的狀況,Galaxy S10 體驗很順滑,應用觸屏跟手、相機調焦快速,性能輸出很理想,具化到遊戲體驗,Vulkan 版《王者榮耀》特效全開基本上可以穩定在 58 幀以上(峰值 61 幀),即便是對比跑 OpenGL 版《王者榮耀》的其它驍龍 845 機型(比如 LG G7 ThinQ 和 HTC U12 ),Galaxy S10 幀率上表現出來的遊戲性能也要更好一些。

Galaxy S10 和 S10 依然搭載了由 AKG 調校的支持杜比全景聲的立體聲揚聲器,這個立體聲揚聲器的發聲原理應該類似 LG 的 Boombox 和 HTC 的 BoomSound,同樣也是類似使用機身作為放音腔體,營造出洪亮、澎湃的立體聲音效,這套揚聲器系統不只是能明顯改善音樂和視頻的外放音效,甚至對於手機遊戲而言,它也可以讓「聽聲辨位」的遊戲音效成為一種回不去的體驗,而且,因為 Galaxy S10 / S10 是利用手機機身作為腔體,橫屏遊戲時也不必要提心弔膽擔心手堵住揚聲器孔。

由於新加入的碳纖維液冷系統(Galaxy S10 ,S10 和 S10e 使用的是熱管散熱系統),Galaxy S10 在高強度遊戲時機身的溫度的控制非常不錯,機身發熱相對比較平均(粗略測試機身下部的溫度比上部還要低一些)。液冷散熱系統對避免處理器發熱降頻、提升處理器在高負載下性能輸出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加入碳纖維液冷系統,獲益最大的就是 Galaxy S10 在遊戲時的表現。

所以,驍龍 855 立體聲揚聲器 碳纖維液冷散熱 4100mAh 電池,「機皇」這是要變身遊戲機嗎?

然而並不是,S10 想做的也許只是一部討好用戶的旗艦機。S10 不再是以往高冷矜持的機皇,而是親民實在的旗艦。誠然,挖孔屏也許不是一個完美的全面屏方案,但是三星至少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大變樣的 S 旗艦,這一步稱不上完美但是已經足夠美好,S10 系列屏幕四面窄邊的衝擊力、無與倫比的手感都來源於三星的這一步自我否定,而且它還搭配備頂級 SoC 驍龍 855、擁有最好的三攝鏡頭、搭載全新的 One UI 系統。

在即將被拉下神壇這一刻,S10 系列已經足夠為三星完成救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六個月七個國家的 iPhone 攝影之路
MWC 2019:一加展示 5G 原型機及 5G 雲遊戲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