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為學校、課程拆「牆」破「界」
學校沒有「圍牆」,課程沒有「邊界」,兒童就是「兒童」——這就是我校推行的開放教育的宣言。
國家課程校本化
學校層面的課程創新,不僅需要激情與信念,更需要圍繞學習方式的變革進行理性思考。我們的整體規劃和設計主要針對以下四個問題:從課程的角度,過去的教學窄化了,教學與實踐、生活、社會隔膜著;從教學的角度,教學功利化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被扭曲和異化成「一切為了考試」,教學變成了考試的附庸;從課堂的角度,要麼是「聲光色電」淺層次的演繹,要麼是「習題堆積」的乏味訓練,教師傳授的是枯燥的記憶之術;從學生的角度,兒童的理解被成人的理解所取代,想像力、好奇心被泯滅,學生的真性情沒有了。而我們的「開放式課程」創新,其核心思想是為了孩子心靈解放,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合唱」。
課程創新,首先要自覺嘗試把國家課程這個靜態課程改造成動態的國家課程。我們首先研究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最終將其定位為:語文是表達,數學是思維,英語是運用,藝術是審美,體育是意志,信息是創新,科學是實踐,品德是育人。既然是核心,我們將每一個學科重點強調一個核心詞,採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變革。它表現為三個基本特徵:第一是強調學科教學內部的開放,比如語文學科——打通了語文教學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內部通道,即以「聽」促說讀寫、以「說」促聽說讀、以「讀」促聽說寫、以「寫」促聽說讀;第二是強調學科之間開放,如美術與語文、數學的融通;第三是強調教學向生活、向社會、向自然開放。開放式課堂模式,包括活動式、遊戲式、體驗式、問題式、綜合式等等,追求無模之模、方為至模。
開放式教學需要哪些維度開放呢?課程的教學目標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思維開放,表達開放,評價開放,手段開放,教學空間開放,情感開放,人格開放等等。
活動課程特色化
我們每周安排一節學科活動課,我親自設計了一至六年級84個「開放式語文活動課程」。比如一年級的活動課內容「我上學了」,既是語文活動課,也是開學對學生的一次教育課;「比尾巴」是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通過活動課形式使課堂內容更豐富、學生更自主;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李時珍、黃繼光等人物,如果期末複習這些單篇課文,學生會感覺單調乏味,我們設計為:假設黃繼光碰到李時珍會發生什麼故事,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想像力,又可以使他們自覺擴大閱讀量。還有「學做廣告」「語言美容院」「設計人民幣」等等,都深受師生喜愛,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數學活動課則從一年級開始,每兩周上一節課,同時我們也設計了英語活動課程。
打通學科之間界限,使得學科開放並融合成為教學中的新常態。比如之前上美術課,教師出示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法國一些教堂的圖片,讓學生看完後講出建築線條等。這樣的課就很局限。開放,就應該在學生觀察後先談感受,用語文的方式把建築的與眾不同之處表達出來:悉尼歌劇院是流動的、現代的,而教堂是凝重的、莊嚴的,再讓孩子讀出建築背後的文化。由此美術跟語文或其他學科便達到了開放與融合。
活動課程不能僅限於課堂這個狹小的「盒子」里,而應該將學習空間從課內移向課外。我們學校有一個百草園,長有水草類、爬藤類等153種中草藥,這些草藥都是學生暑假期間自己栽種甚至親自到山上挖來移植的。這些校外活動課不僅要求學生有培植的過程,還要求寫出觀察日記甚至研究報告。
「配方」課程個性化
我們的課程還有「配方」——為學生個性化健康成長配方,更為學生的人生配方。這種匹配是與我校的育人目標匹配,與學生的興趣需求匹配,也與教師的特長愛好相匹配。比如語文老師會拉二胡可以開設二胡課程,數學老師會泡茶可以開設茶藝課程,英語老師除教英語課也開設瑜伽課程。
目前我們共開發了94項開放式配方課程,包括語言發展課程——孔子小學堂、金話筒、知識大會、名著旅遊等;數學邏輯課程——神奇的數字、玩轉24點、趣味數學思維導圖、魔方世界等;空間創意課程——電子報刊、3D列印魔術觀察、剪花、女紅、編織等;運動健康課程——健美操、田徑、武術、太極、瑜珈、跆拳道等;藝術審美課程——管樂、古箏、二胡、琵琶、手風琴、合唱、男子舞蹈、女子舞蹈等;生活情趣課程——茶韻、烹飪以及一些口語交際課程等;自然探究課程——種菜、小小化學家、科學創意、手繪課程等;內省存在課程——周易課程、心理課程等。這些課程的開設需要教師提出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方案,提交學校課程委員會審查批准。配方課程每周五下午全員走課,每周一至四下午四點半後按照年級實施課程計劃。
這部分課程,也讓我們的評價方式從一張試捲走向了多元考核:我校的畢業生不僅有一張坪洲小學畢業證,還另有一張配方課程結業證。我校有很多開放式考試,比如語文有讀書量測查,對作文也有量的規定——從一年級開始寫100字,依次到六年級寫600字,這個標準已達到課標初中畢業的水平要求。
我們的「配方」課程,著眼於學生未來生存需要,在探究中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嘗試通過以職業體驗和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學習,從小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我們已經把學校打開,經常有一些流動美術館、流動科技館、流動的安全和國防教育進校園,讓孩子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人生。
(作者系廣東省深圳市坪洲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2月27日第5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