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改善親子關係有助破除「網遊」魔咒

改善親子關係有助破除「網遊」魔咒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發布了《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研究表明,超七成中小學生喜歡網路遊戲,普遍對網路持正面認知,並隨年級增高更積極。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報告同時指出,親子關係的緊密程度、表達類型和發展方向,與「網遊」沉迷的起因和狀態,有著高度相關性。

「網遊」因其低門檻性和高致癮性,近年來成為老師、家長的一大隱憂。從機制上說,這是由於它抓住了人對自我想像的嚮往,在一個虛擬現實中,給其真實世界中無法提供的成就感。尤其是從未成年人的心理角度看,「網遊」提供了一種「即時反饋」:玩家的任何一個操作,都可以即時轉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分數、等級、獎勵等。孩子可以在「進度條」中看到自己的積分、排名,並在蠱惑性的提示語下,沉迷其中,層層「闖關」「升級」,乃至一發而不可收拾。在本次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我們看到競技類、賽車類遊戲備受孩子青睞,原因就在於其周期短、成效快,非常適合滿足遊戲者「立等可取」的功利心和虛榮心。

同時,它的「容錯度」也非現實可比。在「網遊」中,孩子的任何錯誤均可容納,並低成本地以「再來一次」的方式化解。人和世界的複雜性,一下子被二維化,在簡單的扁平世界裡,以「加分」和「扣分」來變化,也符合低幼年齡段的認識習慣。

所以,面對這樣的潛在風險,早在2007年,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央文明辦等八部門已聯合下發《關於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實施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的通知》,決定在全國網路遊戲中推廣防沉迷系統。比如,當孩子的遊戲時間超過3個小時,遊戲將會提出警示,並通過經驗值減半、收益減半等方式促使孩子下線休息。毋庸置疑,這在短期內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隨著時代、科技、經濟的進步,「網遊」日益增長的普及率、多樣性、低幼化,使其對教育的侵蝕和挑戰,變得愈加變本加厲。

本次報告的重要啟示,就是面對「網遊」的洶洶之勢,提出問題的根子,並不在遊戲本身,而在家長忽視、缺失,甚至放棄了在孩子成長關鍵期中的「生命在場」,造成了對心性呵護與心性指引的空位。心性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比如趨利避害,比如孟子說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但其發展,會因不同的家庭文化、價值觀念、行為舉止而大相徑庭。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作為人生「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及時地守護好、塑造好其心性,便會被無孔不入的「網遊」所佔據。退一步說,即使沒有「網遊」,也會有其他形式,帶偏整個家庭教育。

我們從研究報告中看出,民主性、開放性的家庭,往往具有更好的親子關係。因為更廣泛的話題可以在更全面、更客觀的對話基礎上交流,對「網遊」之利弊、長短,孩子就會更早地產生理性認識,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開明的家長,可以化害為利,共同參與孩子的「網遊」,形成共同語言,並在「網遊」的文化背景下,引導孩子思考互聯網技術、社交心理、數理知識、團隊合作等,對自己成長產生正向影響與啟示。

「網遊」真是籠罩在教育頭頂的魔咒嗎?很多人並不樂觀。但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在「網遊」各式各樣的門類中,本身就具有數量可觀的「教育類」或「益智類」遊戲。兩者是可以互補的。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反思親子關係在「網遊」面前,是得到了有益強化還是負面消解?反思自己對孩子心性的呵護與引導,是否做到了「生命在場」?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又何懼「網遊」魔咒?

(作者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2月27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安全乘坐校車 平安伴隨你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