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薏米不靠譜,拔罐祛濕傷陽氣,煩人的濕氣到底怎麼祛?
今年春天,雨水好像尤其偏愛南方城市。
連續十多天的降雨讓很多人戲稱這是「流浪太陽」。
更是有人用 [當代夸父] 來形容大家盼望太陽的強烈心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好不容易天晴了,「千家萬戶洗衣聲」、江浙滬人民開心度過「大洗之日」……
朋友圈「畫風」也難得的一致,一切的一切都在圍繞太陽「做文章」。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兩天陰雨天氣繼續襲來!
那麼流浪的太陽到底啥時候能真正回來呢?
中央氣象局的答案:南方陰雨天氣將持續到3月上旬。
那就是說還有半個月的時間!!
最恐怖的消息是:之後還有清明節和梅雨季!
前段時間,#杭州內褲銷量翻倍#這一話題登上了熱搜榜:
雖然這個話題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但這正是陰雨天潮濕的真實寫照!
在這樣長時間的陰雨天中,很多人還多了另一種困擾:身上長了很多紅紅的小疹子——濕疹!
濕疹
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病情會反覆發作。
得了濕疹,癢起來的時候讓人抓耳撓腮,簡直無法忍受!
會得濕疹,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內部的濕氣太重,長時間的陰雨天,更是加重了身體內部的濕氣。
什麼是濕氣
形象的說,濕是我們身體內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
濕,分為兩種,一個是外濕——外濕源於氣候。外濕可內傳臟腑,易使人有頭疼、身重、胸悶不餓、汗粘、四肢睏倦、不清爽之感。
另一個是內濕——內濕源於自身內部。現代人貪涼、熬夜、不愛運動,脾胃越來越虛,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寒,水濕聚積體內,形成內濕。
內濕的人常會有身重如裹、食欲不振、腹脹等濕邪阻滯的癥狀。
當有內濕的人,遇到濕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在這樣的陰雨天氣下,濕氣的嚴重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也很好理解有濕疹的原因了:中醫認為「脾主肉」、「脾主四肢」,「脾燥濕」,正是因為脾的功能弱,才會得了濕疹。
其實,除了會有濕疹,濕氣重的人還有以下幾個表現:
濕氣重的表現
1、頭部
《內經》里講「因於濕,首如裹。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你會覺得頭腦昏沉,像裹著一塊布。
另外,還可能表現出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的感覺。
2、關節
濕氣侵蝕到關節,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還可能表現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3、腸胃
濕邪困脾的時候,會阻礙脾之清氣升,胃之濁氣降,導致沒有食慾,腹脹不消化等問題出現。
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濕困的表現。
4、眼腫舌大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時就能顯現出來。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5、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
當出現這些癥狀,就證明你體內已經開始有濕氣了,時間長了,精神狀態、生活質量都會下降,抓緊排濕才是關鍵!
很多人在祛濕的方法上面都會選擇拔火罐、喝紅豆薏米水,但是真的有效嗎?
1.拔火罐
打個比方,一條崎嶇不平的路,很多車賭在了這裡,我們調用了外部力量將車運走,可是路還是原來的樣子,還是會再堵,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身體內部的濕氣本來就是應該排出去的垃圾,但是拔了火罐之後,還是將濕氣留在了體內。
不僅濕氣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消耗了大量的津液。
2.紅豆薏米水
為了祛濕,很多人都是一大包一大包的買紅豆薏米煮水。但是,有沒有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
不是你喝的不夠多,而是紅豆根本沒有祛濕功效!
有祛濕功效的,其實是赤小豆!
在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記載,赤小豆有下水,拍癰腫膿血的作用。
而在《金匱要略》中,赤小豆當歸散可以用於治療利濕活血排膿。
在《傷寒論》中,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裡面的赤小豆也可以用於祛濕。
想要祛濕,還是要從改善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入手!
因為脾胃虛,濕氣才能產生,杜絕濕氣生成之源才是根本!
如何排濕?
1.飲食
①拒絕寒涼
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加重脾胃負擔。
杜絕寒涼,特別是冷飲,寒飲最傷脾,貪吃冷飲只會讓自己的脾越來越懶,脾不幹,身上的濕氣就會越來越重。
②四神湯
四神湯是由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組成,可以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長期堅持,可以健脾祛濕。
另外,如果早上起來眼睛特別腫,這種濕氣很重的情況,建議可以階段性的喝喝赤小豆薏米粥,這個粥是祛濕神器,在較短的時間裡可以幫助你祛濕。
2.按摩
上午9—11時是脾經當令的時間,可以按摩脾經的主要穴位,如:三陰交、陰陵泉、地機等,長期堅持可以起到健脾祛濕的作用。
另外,這三個穴位,也可以每天堅持艾灸,不必拘泥時間。一個穴位艾灸時間保持在十分鐘左右,艾灸前後一定多注意補充水分。
3.經方
①經方—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
人蔘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參考劑量:
①如果按照一兩等於15g:
紅參30g 乾薑45g 炒白朮30g 炙甘草30g 生地75g
②如果按照一兩等於3g:
紅參6g 乾薑3g 炒白朮2g 炙甘草2g 生地5g
紅參將氣血收斂到腹腔,參與消化吸收,相當於給脾胃種莊稼的過程增加人手。
炙甘草是一個保水葯,白朮祛濕,相當於除雜草的過程,生地補身體可以利用的好水。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在恢復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大便次數或者量都增多的情況,甚至是水樣便(但是與吃壞東西、受涼後導致的拉肚子有本質的區別)。
這個過程好比喚醒了脾的功能,脾開始真正有效的工作,開始把身體的「垃圾」往外排。
②當歸芍藥散
原方:當歸 白芍 茯苓 白朮 澤瀉 川芎
參考劑量:當歸60g 白芍90g 茯苓60g 炒白朮30g 澤瀉45g 川芎45g
本方當歸可以補血,尤其是強心血,白芍有利於加強中焦循環,有利於肝藏血,白朮、澤瀉、茯苓能健脾祛濕,川芎在行血的同時有補虛之效。
經方的使用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或詢問醫生。
如果你已經有濕疹的情況,身癢難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緩解濕疹帶來的不適感!
但如果想徹底根治濕疹,還是要用上述方法改善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祛除濕氣!
1.潔爾陰
潔爾陰含有的是艾葉等中藥成分,從中醫角度看,確實有明顯得止癢作用。
潔爾陰用化妝棉塗抹5分鐘後,清水洗凈。
2.外洗劑
麻黃30g 石菖蒲30g 艾葉45g 川椒30g 蛇床子30g 青鹽15g ( 一劑)
適量清水燒開,小火煮30分鐘,趁熱擦洗患處,即可讓濕疹儘快恢復。
使用前期,有可能會感覺濕疹加重,是正常現象,堅持使用即可。
3.經方推薦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原方:
麻黃二兩 連翹二兩 杏仁四十個 赤小豆一升 大棗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升 生薑二兩 炙甘草二兩
方中加入生地是起到補津液的作用;加入附子以固表,防止發汗太過。
在使用本方的過程中,因為動力加大,將身體里的寒邪推出,所以很有可能出現濕疹加重的情況,不用擔心,可以用潔爾陰或者桑葉煮水外洗。
經方的使用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或詢問醫生。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