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侵華日軍裝備的這種炮,對火力點威脅極大,被稱為「機槍殺手」

侵華日軍裝備的這種炮,對火力點威脅極大,被稱為「機槍殺手」

抗日戰爭期間,相較於侵華日軍的飛機坦克大炮,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相對落後很多,特別是重武器方面,雙方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以火炮為例,中國的火炮不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非常的少,而日本則恰恰相反。

抗戰初期中國炮兵

其中有一種炮非常的少見,在當時只有日軍精銳部隊的步兵中隊才會裝備一兩門,但是它對於中國軍隊的威脅卻是極大,這種炮就是侵華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狙擊炮。

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狙擊炮

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狙擊炮,是一種小口徑炮,類似歐洲戰場上的反坦克炮,比如德國的M1930型37毫米反坦克炮,區別在中國戰場它幾乎無坦克可反,所以通常被用作遠距離打擊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點或碉堡、工事等。

德國37毫米反坦克炮

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狙擊炮的口徑同樣為37毫米,炮管長度為1034毫米,總重89千克(含炮架),可以發射殺傷榴彈和穿甲爆破彈,發射殺傷榴彈時炮口初速為450米/秒,最大射程度高達5000米,有效射程也超過1000米,為了提高精準度,日本為其裝配了瞄準鏡。

炮彈

抗日戰爭爆發後,對於中國軍隊來說,擁有的最多的「重武器」只能是機槍,包括重機槍、輕機槍等。正是這些機槍給日軍帶來大量傷亡,而日軍步兵對付中國機槍手的方法很多,比如動用更多的機槍對其進行壓制、用迫擊炮遠距離打擊、呼叫上級炮火支援等。

日軍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狙擊炮

其中少部分精銳步部中隊裝備了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狙擊炮,則可以在1000米外對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點或掩體進行狙擊,而這個距離超出了中國軍隊裝備的大多數機槍的有效射程,所以說對中國的火力點威脅非常的大。

淞滬會戰時的中國軍隊機槍陣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就曾動用過這種炮,發射的炮彈通過射口直接射入中國軍隊構築的掩體內部,掩體內的人員傷亡慘重。而對於中國軍隊臨時構築的沙袋掩體或土木掩體,日軍則發射穿甲爆破彈直接攻擊,穿甲爆破彈穿透掩體後爆炸,對於其後的機槍小組殺傷很大。因此,在當時也有人稱這種炮為「機槍殺手」。

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

這種武器還出現在太平洋戰場與美軍的島嶼爭奪戰中,給美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當然了,美軍的反制手段不是中國軍隊能比的,所謂的「機槍殺手」起到了作用也就沒那麼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歪史正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款大規模裝備的機關炮,造型威猛,威力究竟怎麼樣?
他們被稱為「槍械界的神話」,除了98K還設計過哪些武器?

TAG:歪史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