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估值30億美金的地平線,要狂奔去哪裡?

估值30億美金的地平線,要狂奔去哪裡?

成長迅猛、高估值、產品更新快、軟硬體結合,地平線留給市場的印象一直是純粹的AI晶元公司。但眼下,在追逐算力的道路上,它的前進速度又再一次超出了外界的想像。

估值30億美金的地平線,要狂奔去哪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年2月27日,地平線宣布獲得6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SK中國、數家中國領先的整車廠和旗下基金領投,估值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AI晶元公司。在AI商業轉化難、資本進入寒冬的當下,地平線逆市上揚,成為AI晶元領域最耀眼的「明星」。

雷鋒網也了解到,這是繼2017年下半年獲得由Intel領投的超過1億美金的A+輪融資之後,成立僅三年多的地平線再次獲得的重量級投資。

地平線的商業模式為外界認可的主因

據相關數據顯示,地平線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經獲得6輪融資,包括天使輪融資,以及之後千萬美元及過億的四輪融資,加上這次的近6億美元的加持,地平線可謂是投資人的寵兒。

眾所周知,對於AI行業來說什麼最難?技術的落地即商業模式轉化。中國在2015-2018年這幾年間出現了一大批立足AI領域的創業公司,行業一度野蠻生長,但最後大浪淘沙只剩下為數不多的企業,背靠大樹者居多,靠前期融資強撐的也不在少數,但地平線在這期間呈現向上發展的姿態。

在商業模式選擇方面,地平線扮演了賦能和平台搭建的角色,打造on the horizon的生態型商業模式,做OEM、Tier1的供應商,做集成商和行業解決方案商背後的有力推手,並不斷迭代的AI晶元產品參與到自動駕駛和邊緣計算的行業進程中。

三年前,地平線預見到,軟體一定會成為技術發展的瓶頸,因為計算的能力不解決的話,再大的軟體能力也發揮不出來。所以當時地平線做的頂層設計就是:從軟體到硬體一體化,包括人才的配備也一樣必須到位,以至於AI晶元的創造性在今天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如同華為宣布全部採用自研晶元那樣,AI晶元重要性已經不言自明。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全球TOP24家AI晶元企業在AI晶元的研究和開發投入之外,還總共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高達600億美元。目前,有超過1700家創業公司對AI晶元感興趣,業界對於AI晶元的需求也在加大。

2018年,中興事件引發中國「缺芯」大討論,國內巨頭入局AI晶元(阿里推出平頭哥、華為發布昇騰系列),傳統晶元大廠紛紛加入,行業十分熱鬧的同時也迎來了2019年全球資本的寒冬。但相較於華為這種通用型的演算法模型,實際上,地平線會專精於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軟體方向」,摒棄拓展性不強的網路結構,也就是往最有前景的自動駕駛晶元和邊緣計算晶元的方向發展。在數據爆發的新的當下,計算是智能化的核心要素,而算力則成為第一生產力,算力下沉到邊緣是必然趨勢。

軟硬結合模式的勝利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也一直認為,目前軟硬結合與邊緣計算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趨勢。很顯然,雷鋒網覺得,這次大額的單筆融資正宣告了其「軟硬結合模式」的勝利。

目前,由於技術先發優勢正不斷「開花結果」,地平線已經向市場推出了諸多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處理器及軟硬一體平台,雷鋒網覺得,2017-2018可謂是地平線發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時間段。

地平線成功流片就是在2017年,同年發布了中國首款人工智慧處理器——征程系列處理器與旭日系列處理器。其中,「征程系列」主打自動駕駛市場,「旭日系列」則對準AIoT邊緣計算市場。目前,這兩個系列都進入2.0版本時代。在此基礎上,也就誕生出了2018年成功開發出的Matrix與XForce兩款軟硬結合AI計算平台,並衍生出多個基於這兩款平台的應用級解決方案。

估值30億美金的地平線,要狂奔去哪裡?

地平線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台

可以說,2018年是地平線成功找到商業化路徑的一年,積累的技術優勢進入了爆發的入口,而「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台」與「XForce邊緣AI計算平台」就是兩把利刃,直擊市場需求。目前,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已向世界頂級Robotaxi廠商大規模供貨,開了自動駕駛晶元出海先河;NavNet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方案開始落地;智能攝像機解決方案上也與全志科技開啟了新的合作模式。

其軟硬結合的打法迎來了更多的訂單。而2019年,隨著更充沛的資金進一步到位,地平線將在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場景創造更多想像空間。

步入AI行業深水區 3年深紮根迎來新進擊

過去的3年,是地平線深度立足行業打磨技術的3年。

相較於一些淺嘗輒止的AI晶元公司,外界都注意到,地平線不會太早去關注業務,而是堅持往下把技術架構做紮實,做出標準化的產品。而在AI行業的場景逐漸細分之下,地平線找到了自己的兩把鑰匙——自動駕駛和邊緣計算。

自動駕駛是巨頭林立的一個新興領域,無論是國內的BAT還是國外的谷歌和蘋果,「燒錢」成為一個重要標籤。很多光鮮亮麗的公司在融資中走向高光,也在商業模式出現問題時跌下神壇。但無論政策風向還是科技發展,未來的駕駛方式一定是智能的,也一定是邊緣端+雲端結合計算的方式,而邊緣計算也將最早在自動駕駛領域完成應用。作為這個領域的底層技術提供者,地平線一直在用望遠鏡觀察世界。

估值30億美金的地平線,要狂奔去哪裡?

地平線為此打造了豪華的「朋友圈」:與全球四大汽車市場頂級Tier1s和OEMs保持著穩定的合作關係,生態合作夥伴包括奧迪、博世、長安、比亞迪、上汽等。地平線與韓國最大電信運營商SK電訊於2018年「首度結緣」,並在2019年初的CES上再度攜手,雙方共同開發高清地圖更新方案和ADAS設備,並將共同致力於L4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系統方案研發,對準全球市場。

外界看到了地平線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更大野心。

眼下,邊緣計算越來越成為雲計算技術升級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要道,關注度日益增高,但是這個領域缺少類似地平線這種推動人工智慧的作用在大量關鍵設備上體現的底層技術廠商,大家都不關心底層技術,或者無法兼顧到軟硬結合。但高塔樓台要穩,地基非常重要,地平線邊緣AI晶元目前已經植入多種智能攝像頭,能夠在本地進行大規模人臉抓拍與識別、視頻結構化處理等,可用於商業、安防等多個實際應用場景,未來勢必會加速進入各大巨頭的布局版圖。

不過外界也有理由相信,這次融資引入的重要的戰略夥伴和財務投資者,將為地平線進一步推進研發和商業化帶來寶貴的資源和經驗。

工程師文化與開放文化助推AI晶元事業

雷鋒網了解到,地平線的核心創始團隊和管理層中,很多人都有深厚技術背景,演算法、軟體、硬體、晶元到雲架構研發能力兼備,且大多曾在矽谷工作過,因此工程師文化深刻影響著地平線:重視技術的更新與產品的落地,關注客戶需求,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

比如創始人兼CEO余凱在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識別方面有突出學術貢獻,在 2013 年發起了百度自動駕駛項目(中國業界第一個自動駕駛項目);比如聯合創始人兼軟體副總裁楊銘主導了 DeepFace 項目應用於世界上最大的人臉識別系統;比如首席晶元架構師周峰此前在華為負責ASIC晶元架構設計(全球最強大的晶元產品之一)等等......

現在,地平線在海外的進程正遇到最好時期——籌備並設立了地平線矽谷研究院。研究院負責人徐偉是地平線通用AI首席科學家,也和余凱一樣出身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他曾發過一條朋友圈:「從接觸深度學習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見證了深度學習從實驗室走到萬千產品的過程,但也深深認識到現在人工智慧技術還有非常多的不足。」而地平線就是因為擁有技術商業化的能力,才得以吸引著一眾這樣的科學家為AI晶元事業不懈奮鬥。

此外,開放文化很重要的一點是不固守傳統,摒棄舊有桎梏,保持持續創新,這點在地平線有所體現。此前余凱對外表示,他們的技術更新頻率基本保持「一年一代」,而新的架構必須在舊的架構之上做更多行業探索,高低端搭配推向市場。

AI是一個長跑 AI晶元事業須比拼耐力

雷鋒網認為,AI是一個長跑,不是一個短跑,比的是耐力,很顯然,工程師文化中的「技術基因」和開放文化中的「創新基因」是地平線被資本、市場及合作夥伴長期看好的重要因素。

眼下,各界的青睞把地平線推向了AI領域「最有前景」的舞台。

2019年初,矽谷最強智庫之一的CB Insights發布AI 100 2019報告,評選出了全球100家「最有前景」的AI創業公司,地平線憑藉在人工智慧處理器領域的出色表現成為該榜單中唯一中國AI晶元企業,與另外5家中國企業(商湯、依圖、曠視、第四範式和Momenta)一起被拉到了聚光燈下。

而現在,自動駕駛正逢「資本寒冬」,而邊緣計算的商業化還須靜待一段時日,地平線近6億的融資,可謂是重塑了自動駕駛行業,也給邊緣計算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而地平線本身的耐力也得到大幅加強。在長期磨鐵杵的努力之下,地平線已成為真正功夫深、有硬核的技術公司,與其「Horizontal Platform for Robotics」的使命願景越靠越近。

經歷市場和資本的篩選之後,未來2-3年,AI晶元公司的競爭也將加劇。到底會出現何種殺手級應用以及AI晶元行業會產生何種變局尚不清楚,但保持技術持續領先、做好商用落地,將會成為最關鍵最明顯的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AWS第一,「3A格局」穩固,活躍IP是如何被全球雲廠商瓜分的?
MWC 2019進行到第二天,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TAG:雷鋒網 |